加快发展安全食品的对策
发布时间:2003-04-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确立三个目标
一是提供真正符合标准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是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生产者的利益。
三是有利于保护、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和治理农业药源污染,使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能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下去,这也是我们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实行整体推动
从多年的实践来看,抓发展安全食品的试点停留在村、乡镇一级已不够了,必须在一个县的范围内全面推动。
1.整体检测:对全县每一个乡镇的土壤、水、大气和主要农产品的农残状况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全面检测,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能对地质母岩也进行检测,以弄清家底。
2.整体规划:以检测的数据为依据,对各乡镇和主要农产品,哪些适合发展有机食品、哪些适合发展绿色食品、哪些只适合发展无公害食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规划,指导生态农业的发展。
3.整体认证:请三大类安全食品的权威认证机构(中国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无公害食品认证中心)的专家到县里,现场指导,严格按技术标准和操作程序进行认证。这样做,即减轻了农民和企业的负担(时间、经费),又保证了质量,扩大了规模,加快了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步伐。
4.整体品牌:对已有品牌要进行整合,不能太多,互相抵消。要请专家认真地策划论证,选好能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形象、知名度的品牌。
5.整体销售:可在大中城市组建安全食品替代营销公司,为各类各样安全食品(主要是蔬菜、瓜果、畜禽肉类、蛋、奶和山区土特产)提供一个销售平台,开通“乡村———都市安全食品直通车”,以城市各大机关宿舍区作为启动市场,与各住户建立合作关系,采取直销、家庭配送、小规模专卖店形式,将安全食品直接销售到住户家中。
6.整体实施:在县委的领导下,人大、政府、政协各套班子,县直各部门,县、乡镇、村各级,全力以赴,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质量卫生标准和操作程序组织田间生产和加工、包装、销售,实行强力推动。只要真正按这个路子去做,这个县生态农业与安全食品的整体水平就上去了,知名度、品牌和效益也上去了,对外开放的形象也就好了,国内外的客商也会被吸引来了。
(三)建立八大体系
1.质量标准体系: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忽视标准;二是有标准不执行,三是缺少标准。因此,一要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二要弄清农业上有哪些标准,特别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三要制订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2.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检测点太少;布的点也是简单的快速检测,设备很少,且不配套;现有的检测设备是“快速不准确,准确不快速”;技术力量薄弱;检验检测的成本太高。因此,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检验检测体系的投入。
3.质量认证体系:一是真干,严格按标准办,决不能挂羊头卖狗肉;二是方便,简化不必要的繁琐手续;三是便宜,尽量降低认证费用;四是监督,认证后不是一劳永逸,要规定检查几次不合格后取消认证资格,做到既挂牌又摘牌。
4.科学技术体系:生产安全食品,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同时要针对各地在生产和加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问题,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攻关。
5.市场信息体系:国内外市场需要哪些品种的安全优质农产品,要及时提供信息,同时要建立预警系统,避免农民遭受大的损失。
6.配套服务体系: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要减少化肥、农药、禁用剧毒农药和有害物质,有机食品不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这就需要配套的东西跟上去。
7.流通销售体系:为了保证安全食品的质量真、价格好、销路畅,各地建立了新的流通销售体系。
8.法律监督体系:一是对现有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要认真执行;二是要加快有关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的立法工作,三是要明确执法主体,强化执法监督;四是按认证的标准强化工作监督。
(四)强化五项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是搞不好的。
2.搞活机制,加大投入。首先是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市场信息、科学技术等体系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向生态农业和安全食品进行投资。
3.深化宣传,形成共识。要利用各新闻媒体,多种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展生态农业与安全食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大力发展、消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良好氛围,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这项造福于民的宏伟事业。
4.办好龙头,搞好产销对接。要建设成规模的基地,组建龙头企业,创立品牌,搞好社会化服务,将生产者、原料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营销服务者之间利益连接成产业化群体,既保证提供符合标准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又实现优质优价,以确保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的利益。
5.强化监督,诚信经营。当前,人们对食品不仅担心不安全,而且担心所谓的“安全食品”有水份,是假货,因此,我们要加强法律监督、工作监督、检验检测和诚信教育。通过管住“龙头”来控制引导“源头”,通过管住“源头”来保障净化“龙头”,通过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构筑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体系。这是我们在新时期发展生态农业、开发安全食品取得成功的治本之策。
作者: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季昆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