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5-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种下的1.9万平方米蘑菇菌种不能产菇,造成浙江省苍南县岱岭畲族乡富源、大厝基、东官、杨加边四个村的菇农们间接损失35万余元。经过苍南消费委等部门的调解,24位菇农近日获得了经济赔偿款3万元。
去年8月,苍南马站岱岭畲族乡富源等地的几十户菇农向该村菇菌培养中心经营户林某分别购买了蘑菇菌种。种植后,直到当年11月份,仍迟迟未能产菇,部分农户的菇菌出菇稀少,多数菇菌几乎是颗粒无收。面对空空的菇架,原本盼望有个好收成的菇农们欲哭无泪。他们认为是菇种出了问题,但在多次与菇菌种经营者交涉后均未有任何结果。于是,24位菇农们集体向马站消费委分会投诉。
鉴于该投诉涉及人员较多,案情重大,苍南县消费委立即派员会同农业局专家及马站消费委分会的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核实。农业局植保专家认为,这是因为菌种种下后虻虫过多,导致菌种不能生长。其原因与菌种和菇农的种植方式都有关系。但蘑菇已过收获期,无法肯定是不是菌种问题。
为此,苍南县消费委一方面及时做好证据收集工作,一方面力促双方进行调解。4月22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林某赔偿损失共计3万元,并于4月27日一次性发到24户菇农手中。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