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1-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许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汤明立
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 李彦增
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日前公布了2005年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食用菌标准化区项目名列其中,近日又通过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考核,丁昌东等一行专家考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位于许昌市,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资产总值33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833万元,流动资金1503万元;公司现有职工158人,是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集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科技龙头企业。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深刻认识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用菌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一是价格优势,我国食用菌栽培料丰富,价格低廉,农村劳动力充足,劳动成本亦低。有些食用菌生产成本低于发达国家2/3以上。二是品种优势,我国食用菌品种繁多,目前人工栽培的品种有50多个,野生品种达900多种,是世界上食用菌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把我国发展食用菌的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促进我国食用菌行业的新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提高产品质量,由注重产品数量向注重产品质量转变。这就要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基本上分散在千家万户,生产规模小,条件差,设施简陋,科技含量低。这种生产方式很难保证质量和安全。加上检验监督制度不健全,致使一些产品药物残留及有害物质超标。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包装运输等设施落后,市场交易和运输方式处于初级状态,往往造成污染。我国食用菌产品无论内在品质还是安全卫生标准,都与国际市场的需求存有较大的差距。加上我国参加WTO后有些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我国食用菌出口业绩下降,换汇减少。这些情况说明,提高食用菌质量,保证安全卫生,已成为发展我国食用菌生产,扩大出口贸易的关键举措。因此,必须把实施标准化生产,作为促进我国食用菌生产的重中之重,尽快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建立严格的检验监督制度,使食用菌生产走上以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为主的轨道,迎接参加WTO的新挑战,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开辟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新局面。
二、制订具体的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
我公司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从菌种选择、操作方式、产品包装、营销手段全程配套实施。包括?押
(1)食用菌产品生产环境的标准化。公司生产基地在生产原材料、产品易于集散,地势较高易于防灾,交通、通讯地势优越的地点为主。食用菌生产原本多在山区林木资源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地方,环境对食用菌产品造成的污染机会很少。但由于农业生产中长期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工业″三废″的排放,可能造成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在食用菌栽培中,部分种类如粪草类的双孢蘑菇、姬松茸、草菇中一些品种,需通过覆土才能出菇,或通过覆土可获得外观优质和高产,这类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若采用污染的土壤进行覆土栽培,含有污染成分的土壤可能给其产品带来污染。如姬松茸的重金属超标,就与土壤中镉含量较多有关。所以,在生产前,对土壤的要求必须符合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及国家标准DB32/T 343.1-1999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我公司食用菌生产工艺采用高温高压蒸气消毒灭菌,所以在食用菌产品加工过程,并不会造成有害气体为产品所吸附而造成某些有害成分的超标现象;许昌大气环境良好,生产基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DB32/T 343.1-1999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工业废气并不会给食用菌产品带来污染;食用菌生产全过程和某些加工工艺中的许多环节均需要用水,有的水分是直接与食用菌子实体接触,有的水分被菌丝体吸收再输送到子实体中,有的水分在加工中与子实体融为一体成为产品。因此,受污染的水质在食用菌生产和加工中使用可能使食用菌产品受污染,造成有害成分超标,或有害微生物超标。在食用菌生产管理过程中,与子实体直接接触的水质必须符合GB 5749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如栽培管理中的用水和加工过程中的用水均应达到GB 5749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并符合国家标准DB32/T 343.1-1999 水环境质量指标的要求。
(2)投入品的标准化?鸦食用菌是采用农林下脚料和少量无机盐混合组成作为栽培的基质。若基质的成分来自天然无污染的地方,其产品当然就是天然无污染的产品;若培养基质来自有较多施用农药残留的农林下脚料,其中某些有害成分可以通过菌丝在分解吸收基质营养时积累到菌丝和子实体中,造成产品污染。但这种污染成分种类和各污染成分的多少因不同食用菌种类而各不相同。一方面是培养基质由于受到污染导致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有害物质代谢积累;另一方面是培养基质本身变质,腐败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毒素可通过菌丝对基质的分解吸收而导致食用菌受污染。公司采用农林下脚料棉籽壳、玉米芯、花卉果树桑树木屑、麦秸、玉米秆等食用菌生产原材料,在生产前已经对培养基质的有害成分做了检测,全部达到了NY 5099-2002的标准要求。
(3)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押在食用菌生产的各个环节必须遵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规范,对操作过程和生产工艺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4)食用菌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标准化:以NY5096-2002至NY5099-2002为基础,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制定的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公司产品执行的卫生指标多高于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
(5)食用菌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包装、储藏、运输、营销的标准化。在实施过程中,以全面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水平为中心,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对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监督。从2003年开始,实现食用菌产品无公害生产,食用菌生产基地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押
1、2003年至2005年为试点示范阶段。选择白灵菇、鸡腿菇等品种及其集中产地和部分生产基地作为示范点,推行标准化生产。先在许昌县食用菌专业乡镇选择2000户珍稀食用菌重点户,在果菜种植区选择100户,在鄢陵县花卉生产区选择80户进行多品种珍稀食用菌周年栽培实验和间作套种食用菌的试验。安排白灵菇、杏鲍菇、平菇、茶树菇、木耳等5种以上珍稀食用菌品种的代料周年栽培实验,同期安排利用花卉枝条、果树枝条木屑,玉米芯,棉籽壳等原料在室内外菇棚或直接在花卉果树及高秆作物或蔬菜行间套种食用菌,至2005年底研究出5种以上珍稀食用菌周年栽培或套作的新技术。制订出食用菌产业化实施详细方案,2005年10月以前举办5期以上珍稀食用菌周年代料栽培新技术学习班,培训菇农1000人以上,印发珍稀食用菌生产新技术学习资料10000册以上,使新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2005年8月确定出5个乡镇10个重点村3000户进行产业化生产珍稀食用菌试点。
2、2005年12月底以前全面总结珍稀食用菌周年代料栽培及产业化生产配套技术,完成计划项目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省级以上技术鉴定,使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技术水平。作为示范点的生产基地严格按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生产、加工,从菌种选育管理、水质、原材料、产中产后产品的检测化验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标准,连同包装、运输、储藏(保鲜)、销售实现标准化生产。各示范点不断总结标准化生产的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逐步建立了一套既符合本企业情况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食用菌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为食用菌行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示范。
3、2006年至2010年为推广普及阶段。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创建一批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6年3月开始在试点村中进行珍稀食用菌周年代料栽培的规模化生产;2006年8月底全面总结出珍稀食用菌周年代料栽培新技术和菌花套作、菌菜套作、菌果套作的系列新技术。2006年9月底总结出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2006年12月带动32000户以上珍稀食用菌专业户进行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年种植食用菌2.8万吨以上,年产鲜食用菌2.6万吨以上,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用3至5年的时间,创建若干个优质无公害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安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和以“百珍”为商标的食用菌名牌产品。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标准化生产工作
1、强化源头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净化产地环境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食用菌产品产地环境的监测,及时有效地防止生产环境污染,严格禁止使用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强化产品供水水质的管理。重点解决农药等农资投入品对生态环境和食用菌产品的污染。应用臭氧灭菌机、紫外线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杀虫。加大食用菌生产环境的评估力度,确保源头净化,确保产地环境符合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对环境评估不符合要求的区域,坚决禁止食用菌生产。栽培房棚选择在近河流、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饲养场、酿造厂、生活区及医院至少150
2、合理选用原料
严格按照WTO/SPS植物防疫的新要求,对使用的棉壳、麦草、玉米芯、豆饼等栽培原料要求无霉变、无农药残留。培养料配制时不得加入任何不允许使用的农药、添加剂、生长调节剂、生长激素类物质。配料、栽培及管理用水要清洁,无任何污染,覆土材料选用无农药、化肥污染的荒坡地下土,经太阳暴晒后使用。粪草生菌类栽培配方中的畜禽粪要求畜禽散养,不含激素、抗生素和化工产品。
3、提倡生物防治
培养料配制可采用植物抑霉剂和植物农药,如中药材紫苏、菊科植物除虫菊、酯类农药、木本油料植物菜籽饼等均可制成植物农药杀虫、治螨。还可以采用壮菇抑虫,从菌种选育、培养料配比、堆料发酵、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入手,减少病虫害,育壮菇体增强自身抗病抵害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特异性菇类轮作、间作,如竹荪有一股浓香味,蚊虫闻而生畏,采用菇、荪交替轮作也有利防虫。
4、实行物理防治
接种室、发菌室、超净工作台等,采用30瓦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杀菌;也可采用电子臭氧灭菌器消毒杀菌。栽培房采用黑光灯诱杀菇蚊、蝇、叶蝉等昆虫。菇房?穴棚?雪门窗安装防虫网、纱窗等。栽培及加工原料,工具、设施的消毒,要选用巴氏法灭菌,通蒸汽使温度达6
5、加强产品质量全程监测
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严格执行食用菌卫生管理制度、栽培操作规程、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为实现食用菌无公害生产,对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实行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全面开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检测。产前要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同时加大食用菌菌种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力度,杜绝劣质菌种流入市场?鸦产中要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从品种选用、用水、病虫害防治到产品收获都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有关规程进行操作?鸦产后产品质量也加强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避免了超标产品进入市场。生产基地、生产和经营企业将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检测结果定期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进而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
6、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生产基地和公司内部生产、经营部门建立起包括食用菌生产技术、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尤其加快建立食用菌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并不断完善配套。生产加工基地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符合地方和企业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操作规程。公司生产、经营部门逐步推行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和产品标识制度,对包装上市的食用菌产品标明产地和生产、经营者单位。逐步做到从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保鲜)、运输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产品质量卫生检验检测指标及合格证明,使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都有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先进的检验检测手段、技术和设备,使用精密度好的先进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建立严格的产品自检制度。逐步配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加强简便、快速、准确、经济的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和能力。菇品包装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即干食用菌卫生标准、鲜食用菌卫生标准及食品包装卫生标准。
四、采取切实可行的标准化生产措施:
1、 大力开发和引进先进科技成果:
几年来,公司先后和中国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等单位联合承担了省市科委下达的《无公害食用菌周年代料栽培新技术研究》、《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化模式暨综合配套技术开发研究》、《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食用菌新菌种》等16个项目,解决了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技术落后,与林业相矛盾,种植成功率和生物学效率低等问题;通过600多次实验研究,目前已开发研究出“代用料立体栽培香菇新技术”、“白灵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等18项具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食用菌标准化及产业化配套新技术,获得联合国“科技发明创新之星”奖1项,省科技成果二、三等奖9项,河南省第十届发明展会金奖1项,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著名食用菌专家的好评。同时,还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引进先进的食用菌科技成果6项,推广应用到6个乡镇300余户中。2004年研究开发出的“无公害食用菌周年代料栽培新技术”通过了市级技术鉴定,各项技术水平已达国内先进水平,并荣获2004年度许昌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为普及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推广科技成果,我们首先采取编撰论文、科技书籍,印发技术资料普及应用新成果、新技术。先后撰写了6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科技画报》、《食用菌》杂志等处发表,其中“无公害白灵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无公害杏鲍菇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两篇论文在河南省食用菌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上宣读交流,引起了与会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评价;编著出版的11万字的《金针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和8.8万字的《草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两部专著在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香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金针菇规模化栽培》一书已在河南科技出版社进入二校;还编写印发了8万余套《双孢蘑菇无粪栽培新技术》、《草菇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等十余种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资料;其次我们开展科普讲座。先后和许昌教育电视台、许昌县电视台等新闻单位结合,在《农民之友》等栏目进行新技术讲座,已举行23场次;与此同时,还和河南省食用菌协会、许昌市真菌学会、许昌市青年食用菌生产协会联合举办大型食用菌学术交流会议9次,使38项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得到推广应用。
3、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
公司按照省级技术培训的要求,建设了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食用菌培训学校和食用菌实习基地,被农业部、团中央、财政部确定为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食用菌技术培训和实习基地,同时还被河南省科委、共青团河南省委确定为“河南省十大农村青年星火培训基地”。利用这块阵地,几年来举办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培训班198期,印发13种技术资料8.2万套;至今,通过采用面授、函授、录像教学、亲临现场技术指导等形式,已对全县的16个乡(镇)的33600人进行了技术培训,还对参加学习的26省(市、自治区)181200人进行了技术培训,使10000余农户脱贫致富,2800多户年食用菌一项收入超10000元,成为当地农村典型的科技示范户。
4、开展技术承包全程服务:
为使标准化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尽快得到转化,我们深入开展了技术承包和全程服务。先后对2万余户菇农实行技术承包。2001年开发生产了珍稀食用菌--白灵菇、杏鲍菇,组织10名技术员先后深入到全县的16个乡(镇)56个村进行宣传发动,培育了600多户白灵菇、杏鲍菇示范种植户。在集中技术培训的同时,组织20余名技术人员入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同时对种植户实行产前代购原材料,产后回收产品,实行一条龙全程技术服务。由于技术措施得力, 2001至2004年全县的珍稀菌白灵菇和杏鲍菇种植量均超过300万袋,其规模和种植效益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使许昌的白灵菇、杏鲍菇闻名全国。2002年至今又先后在湖北广水市、商丘、鲁山、 通许等地新发展白灵菇400多万袋。在发展珍稀菇的同时,还组织了平菇、木耳、茶树菇、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标准化生产,通过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食用菌产业化运行机制,使万余户农民靠种植食用菌走上致富路。
由于全县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居全省先进行列,受到各级领导部门的好评。我公司荣获“全省食用菌先进单位”、“科技培训先进集体”、“许昌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许昌市优秀民营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进出口重质守信企业”等荣誉称号。
编辑:黑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