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平泉县食用菌产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7-11-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平泉县从80年代起,充分发挥区位、气候、资源、技术优势,将食用菌产业作为立县主导产业发展,通过采取强龙头、扩基地、倡科技、活机制、拓市场等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使食用菌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食用菌总量达到600万平方米,鲜品产量6万吨,产值5亿元,带动4万户,菌农纯增收3亿元。成为平泉县最具优势和特色、农民从中受益最多的富民立县产业。为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促进食用菌产业快速、持续发展,经过多方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并结合平泉县实际,特制定平泉县2006-2010年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落实好“1188”工程,即到2007年,全县食用菌总量突破1亿盘(袋),产量10万吨,培育壮大10家骨干龙头企业,实现产业收入8亿元以上,户均增收8000元。

          中期目标:推进“两个知名,四个中心,一个综合目标”的实现,“两个知名”即把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全国知名产业,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打造成全国知名市场;“四个中心”就是要把平泉打造成周边及华北地区的食用菌菌种的供应中心,打造成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的集散中心,打造成食用菌生产技术和人才的输出中心,食用菌价格和信息形成中心;“一个综合目标”就是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要挤入全国十强县。在推进“1188”工程的同时,结合“两个知名,四个中心,一个综合目标”的要求全面推进食用菌产业。

           具体目标:计划2006-2010年,五年食用菌产业链总产值实现13.6亿元,基地生产规模达到1.7亿盘(袋),产量达到17万吨,扶持壮大15家骨干龙头企业,争取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年经营额10亿元,年利税1亿元。带动农户7.5万户,覆盖农户范围75%,实现户均增收11000元。安排8.5万人就业,建成全国第四大食用菌批发市场,挤入全国前五强。

          2007年,基地规模达1000万平方米。其中香菇400万平方米,滑子菇350万平方米,其它品种250万平方米,带动农户6万户,覆盖农户60%,产量10万吨,产值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农民及下岗职工增收5亿元,菇农户均增收8300元。龙头企业发展到40家,其中骨干龙头企业10家,争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年创销售收入6亿元,年利税6000万元,安排6.5万人就业。

          2010年,基地规模达1700万平方米。其中香菇700万平方米,滑子菇400万平方米,其它品种600万平方米,带动农户7.5万户,覆盖农户75%,产量17万吨,产值1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5%,农民及下岗职工增收8.5亿元,菇农户均增收1.1万元。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其中骨干龙头企业15家,争取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年经营额10亿元,年利税1亿元,安排8.5万人就业。

     

          二、龙头企业及市场发展方向

          在现30余家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扩能,开拓市场空间,扩建保鲜、盐渍、烘干、罐头、速冻、即食软包装生产线,利用绿源公司深加工扩能项目、富源公司综合开发项目新上冻干食品、超微粉碎、保健食品、食用菌多糖提取、功能蛋白饮料等高科技开发项目,到2007年,龙头企业发展到40家,其中骨干龙头企业10家,争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年加工各类食用菌产品10万吨,年经营额6亿元,年利税6000万元。并建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场,占地120亩,投资5000万元,年交易食用菌产品5万吨,年交易额3亿元,年利税3000万元。到2010年龙头企业发展到70家,其中骨干龙头企业15家,争取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食用菌产品14万吨,年经营额10亿元,年利税1亿元以上。中国北方食用菌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亿元,年利税1.5亿元,建成全国第四大食用菌交易市场。

     

          三、基地建设方向

        “十一五”期间,基地的品种发展以香菇、滑子菇为主,大力发展双孢菇、鸡腿菇、竹荪等草腐菌及黑木耳、平菇等多模式、短周期的品种,同时提升鲍鱼菇、黄伞等珍稀品种的发展,实现全年鲜品供应市场,形成高、中、低档产品相结合,长短周期相结合,草木腐菌共同发展,周年鲜品供应市场的格局。生产食用菌的专业乡镇达到15个,专业村200个,示范大户10000户,标准化覆盖农户范围达80%以上,由千家万户分散生产向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转移;由运用传统技术向现代化生产技术转移;由木腐菌生产为主向草木腐菌并重方向转移;由单季生产向错季、多季、周年生产转移;由单一环节的粗放生产向集约化、可持续循环经济发展转移。

     

          四、指导思想及措施

          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质量立菌、科技兴菌、龙头强菌”这个指导思想去谋划、研究、落实、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以“快速、良好、持续”为主要目标和方向,推进食用菌产业既快又好地持续发展。

          第一,把菌种和食用菌的标准化作为食用菌发展的生命线。一是菌种管理。一是严格对菌种厂管理“压减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执行《平泉县种子(菌种)管理办法》,菌种厂除了各方面条件、资质必须具备之外,必须缴付信誉保证金。逐步建立起菌种厂既对自身负责,同时也对菇农负责,既对食用菌产业发展负责,也要对社会稳定负责的良性机制。凡是达不到资格条件和要求的,坚决吊销生产资格,不允许从事菌种生产和销售。对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二是标准化生产。严格按无公害、有机化的标准组织生产,坚持菌种生产、销售和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建立具有较高水准的检验检测体系,随时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超标产品就地封杀,决不走出平泉进入市场,影响整个产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第二,把提高品质、品种多元化和循环经济作为“科技兴菌”的主攻方向。一是提高品质。要通过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来提高香菇、滑子菇的一级品率。以此提高单位产量和效益,增强抗风险的能力。通过食用菌原辅料、生产过程中的把关和控制,提高产品的品质。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壮大主打品种,引进一些珍稀品种、适宜品种、高效益品种,兼顾其它比较适宜的具有较高效益品种的引进和发展。利用大量的秸秆、玉米芯和木腐菌的废料发展草腐菌,通过草腐菌的开发,利用废弃物创造效益。大面积推广适合地栽、露天,露天保护地栽培等品种,逐步拓展食用菌生产空间,有效地调整种植结构。三是加强循环经济开发。进一步利用食用菌废料,搞好饲料的研究和开发,搞好肥料的研究和开发,搞好粉状活性炭的研究和开发,搞好无土栽培蔬菜以及其他值得重视和研究开发的项目。真正地把食用菌生产引导到循环经济发展的链条中,推动食用菌产业既快又好、持续地发展。努力使食用菌发展达到“原料零消耗、管理零污染、产品零库存”的“三个零”目标,使其具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后劲,真正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第三,把开放兴企、龙头强菌作为菌业发展的主旋律。把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管理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把侧重龙头企业申报与扶持、规范、升级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龙头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保证我县龙头企业整体队伍的高产出率、高覆盖率、高带动力、高市场占有率,确保企业低污染、低消耗、低负担,走绿色环保兴企之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以“抓龙头就是抓市场,抓龙头也是抓生产,扶龙头就是扶农民,扶龙头就是扶市场”的理念,真正做大做强食用菌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抓。把“开放兴企,龙头强菌”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强音。一是做“强”大的龙头企业。以绿源公司、润隆公司、乾通公司、三棵树公司、瀑河源公司、食有菌研究会等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为基础,进一步把企业做大,提高他们的带动能力、牵动能力。主要盯准市场,深入研究市场供求关系、供求变化;着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由靠别人到与别人合作到最终能够自己发展,企业要善于融资,与其它企业共同发展;要舍小利顾大利,勇于舍近利顾长远利益。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发展企业,敢于让利,勇于让利,善于让利,迅速摆脱传统观念束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二是做“大”中小型龙头企业。中小型龙头企业点多面广是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的环节,做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对于活跃整个产业发展有积极意义。三是做“活”新的龙头企业。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发现和培育新的产业带动力量,重点拓展产业领域,以新的产业领域养新龙头企业,以新龙头企业促进食用菌产业新领域的发展。

           第四、举全县之力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服务。举全县之力有效地服从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发展,要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的途径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服好务。首先要合力打造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销售的绿色通道。一是在运输上,要绿色放行。作为食用菌原辅料、产品的运输,交通部门、交警部门必须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开辟绿色通道,既不能人为设障,也不能变相设障,必须保障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顺畅运销。这要作为考核交通和交警部门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到部门的考核当中。二是购销活动要绿色放开。对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的购销,全面放开。由工商部门和其它部门,对新的食用菌原辅料和产品的购销户,要探索实行新的企业登记备案,在1-2年时间内无费运行,这些购销户有了充分的利益,产品才能活跃起来、减少积压,更好地保护菇农的利益。三是鼓励经纪人队伍发展。经纪人上联市场,下联基地,而且联接着加工企业,他们通过最新的信息、良好的信誉和快捷的结算,来实现菌类产品的购销,不再搞具体的实物的购销,以此完善食用菌流通环节。其次是全面落实好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一是县委、县政府继续对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按有关条件给予贴息贷款支持,充分发挥县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来引导信贷资金投向食用菌产业。二是有选择地扶持保鲜企业和烘干企业。对保鲜企业我们还是有选择的在一定区域扶持发展,给予支持。另外,对生产食用菌烘干和干品的企业,也要有选择地给予扶持。三是要继续管好用好小额信贷,发挥其引导性作用。四是研究利用好扶贫贷款。用好在农行管理的商业扶贫贷款。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