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羊肚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蘑菇产业的带头人张伍才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方圆几十里的泉上镇,只要一提到蘑菇产业,就与一个人的名字紧密相连,他就是泉上镇农技站站长、食用菌办主任张伍才同志。几年来,他不仅指导菇农怎么干,成为广大菇农的引路人;而且自己带头干,身先土卒干给菇农看,成为蘑菇产业的带头人。在他的指导和示范带动下,泉上镇蘑菇产业已成为区域特色产业,成为全县最大的蘑菇生产镇,他本人也成为三明市的蘑菇栽培大户。他被泉上镇党委、政府喻为“蘑菇产业的好参谋”,菇农们亲切叫他“好师傅”,同行们称赞他是“农技员的好榜样”。

    蘑菇产业的好参谋

        泉上镇发展蘑菇生产始于1995年,当时由于受蘑菇市场疲软、价格低迷的不利影响,一度中断发展。1998年蘑菇市场开始复苏,出现需求旺盛、价格回升的利好形势。镇党委、政府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考虑泉上有栽培蘑菇的基础,拟大力发展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要求张伍才同志提出可行意见供决策参考。接受任务后,张伍才同志深感责任重大,着手从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多方面进行可研论证。经周密、科学的调查论证,张伍才同志认为发展蘑菇生产的条件充分,一是资源丰富,原料价格比沿海低,可节省投资成本;二是气候适宜,比沿海早20天出菇,产菇期长2个月,可增加产量和效益;三是技术成熟,自己学微生物专业,栽培技术过关,技术风险小;四是蘑菇市场开始复苏,价格回升,出现利好形势,虽然还存在不可预测的市场风险,但比沿海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产量可抵消部分市场风险;综合考虑,蘑菇是一项投入较少、风险较小、技术成熟、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只要措施得当,可以取得成功,建议大力发展。
        1999年,镇党委、政府根据张伍才同志的建议,决定大力发展蘑菇产业,把蘑菇产业作为继烤烟之后的又一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并出台了相应的发展扶持措施,同年12月任命张伍才同志兼任镇食用菌办主任,负责全镇蘑菇生产技术推广、培训、指导工作。除技术总负责外,张伍才同志把全镇的蘑菇产业装在心中,只要是与蘑菇产业有关的工作,不管是份内还是份外的事,从不推辞,而是主动介入整个生产过程,经常出主意、想办法,当好镇党委、政府的参谋。每年根据蘑菇生产的不同季节和阶段,针对原辅材料供应、市场销售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一一妥善解决。泉上镇如今成为全县最大的蘑菇生产大镇,蘑菇产业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2004年全镇栽培蘑菇5万平方米,实现产值120余万元,这与张伍才同志这位“好参谋”密不可分。

    菇农们的好师傅

        张伍才这个农民的儿子与纯朴的农民有着先天的情结,在泉上工作已十个春秋,由于他为人老实厚道,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与许多农民成为好朋友。自担任食用菌办主任后,更是与广大菇农结下了不解不缘。张伍才同志对菇农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技术难题找我”,这既让广大菇农吃下“技术定心丸”,也是对自己的责任要求。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不管酷暑还是严寒,对广大菇农的要求有求必应,随叫随到,毫无保留的把技术交给广大菇农。全镇数百户菇农的情况他都能和盘托出,对几十户栽培大户 更是了如指掌。
        张伍才同志在技术指导上讲究方法,注意因人施技。针对技术指导点多面广和菇农文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张伍才同志分理为面上和点上、一般和个别情况,对面上和一般的技术指导,采取集中培训、编发技术资料的形式进行统一指导;对点上和个别的技术指导,则采取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墟日咨询、电话解答、家中释疑的形式进行分别指导。几年来,主导技术讲座120余场次,受训3600余人次,编发技术资料12000余份,个别指导4500余人次。对比较难掌握的技术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菇农,张伍才同志不仅面对面的讲,而且自己动手做,手把手的教,现场示范给菇农看。全镇每个菇农手中都有几份张伍才同志编发的技术资料,都听过他讲的课,都受过他的具体技术指导,每个菇房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脚印,广大菇农都亲切的称他为“好师傅、老朋友”。
        张伍才同志在技术指导上不唯书、不唯上,注意因地制宜。根据多年技术实践和工作经验,结合泉上盆地的区域小气候特点,张伍才同志摸索总结了一套蘑菇栽培技术规程,以《菇农100问》的形式编发资料给广大菇农参照学习。经实践证明,这套技术规程比书本理论和外地经验更切合泉上实际,具有“实、简、易、省”四个特点,“实”即符合泉上实际、“简”即操作简便、“易”即容易掌握、“省”即节省投资,深受广大菇农的欢迎,被菇农喻为“张氏规程”。如联群村蘑菇栽培大户张启春2004年栽培蘑菇900平方米,没有按张伍才同志提出的技术规程操作,主要学习龙海技术模式,结果多投入成本5400多元,现在谈起此事还追悔莫及。

    农技员的好榜样

        张伍才同志1995年毕业于宁德农校微生物专业,经组织分配在泉上镇农技站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张伍才同志觉得当农技干部只凭一张嘴,讲讲说说,况且有的农民还不听“你说”,回敬你一句“有本事你自己干”,有一种无奈和戏弄的感觉。只凭嘴上功夫,无法施展自己的平生所学,无法充分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于是,张伍才同志暗下决心,等到条件成熟自己投资办实体,干给别人看。为办实体,张伍才同志着手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连下“三步棋”。
        第一步棋,积累原始资本。张伍才同志深知,“空手套不到白狼”,办实体要有一定的自身积累。为积累资本,张伍才同志与妻子商量推迟生孩子,一心想做母亲的妻子一时想不通,与丈夫赌气,后经张伍才同志耐心开导,妻子终于同意,小俩口几年省吃俭用积下了近3万元。第二步棋,提高理论技术水平。张伍才同志明白,仅靠农校学的那“两下子”理论技术知识,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提高理论技术水平,于2000年参加省农林大学农业推广专业(大专)自学,系统学习了更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2003年自考毕业(2004年晋升为农艺师)。第三步棋,增长实际本领。张伍才同志认为,书本知识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才能出真知。为增长实际本领,张伍才同志注重从泉上实际出发,把书本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蘑菇栽培技术规程,掌握了一整套成熟的蘑菇栽培技术。
        “三步棋”走完以后,已是2003年,正赶上县里大抓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张伍才同志意识到,自身条件已经成熟,内外环境十分宽松,正是发展蘑菇生产、大显身手的好时机。在镇党委、政府的动员、鼓励下,于是做出了有生以来最大胆的决定,创办一个6000平方米全县最大的蘑菇栽培场,走规模生产发展路子。这样一则可降低单位成本,突出规模效益;二则检验自己的平生所学;三则通过自己的示范,增强说服力,影响和带动其他菇农的发展。与妻子商量,认为风险大,妻子不同意;与母亲通气,认为太辛苦,母亲反对;与朋友沟通,认为太冒险,不理解。张伍才同志用科学结论、算帐对比,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终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妻子于2004年2月停薪留职(在湖村村建站工作)回泉上当丈夫的助手,年近古稀的母亲于2004年7月从老家石壁到泉上给儿子当炊事员,几个朋友解囊相助借给他8万元。
        2004年8月,投资151800元,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栽培面积6000平方米全县最大的蘑菇栽培场(也是全市最大),耸立在泉上镇泉正村井塘。在建菇房和栽培蘑菇期间,栽培场成了他们一家三口的临时“新家”,吃住在场里。为节省成本,从购材料、请工人、建菇房到搭架子,处处精打细算;为保成功,从选原辅材料、堆料、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到管理,环环严格把关。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丰收的果实,2004年产季,在持续干旱和低温不利气候条件下,产鲜菇98500斤,产值160800元,利润71400元(固定资产按5年折旧计算)。悬在张伍才同志心里的“一块沉重石头”终于落了地,他自己坦言“十年磨刀功,终于偿到了成功的滋味,体会到了人生价值所在”。为了今天的成功,推迟“结果”的“爱情之花”于今年4月结出了“硕果”,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喜获双丰收,一家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为了这刻笑容,张伍才同志对自己喜爱的事业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心血和汗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伍才同志的妻子从不同意到停薪留职,一心当好“贤内助”,再次印证了“一个成功男人背后有一个好女人”这句至理名言。
        对于他的成功,同行们投来了钦佩的眼光,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多年的同事、泉上镇农技站助理农艺师曾慧莹同志由衷称赞“他是农技干部的骄傲,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泉上镇党政主要领导一致肯定“张伍才同志大胆跳出传统圈子,不仅说给别人听,而且自己干给别人看,闯出了一条规模经营的发展路子,他是泉上镇蘑菇产业的领军人,基层要有更多象张伍才同志这样有胆有识的农技员”。

    “骏马”还须“好伯乐”

        如果张伍才同志是众多基层农技员队伍中的“一匹骏马”,那么泉上镇党委、政府就是“相马的伯乐”。在几次采访张伍才同志的时候,都特别提到镇党委、政府为他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如果没有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关心、支持,他不敢作出这么大胆的决策,不敢迈出第一步去采这朵“大蘑菇”,品偿鲜美的“蘑菇大餐”。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