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服务站主任贾凤菊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30年,青春奉献70岁,再创辉煌

     

           贾凤菊,女,70岁,中共党员,党龄50年,中国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研究生,研究员,癌症患者(2003年初手术)。现任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服务站主任及法人代表(18年),河南省老科协食药用菌专业委员会主任(创建人),河南省合众菌业发展研究中心法人代表(董事长)。是“河南省老科协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农村妇女科技指导中心”委员。

     

        贾凤菊研究员自1982年10月由黑龙江农科院调回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从事微生物研究,在无课题、无经费、无设备的情况下,1983年春向所里借了2000元,开始从事食用菌开发研究。1984年参加了“河南省农科院栾川县山区综合治理开发研究”,主持了“黑木耳、天麻、百合等食(药)用菌课题”的开发研究,从此置身于山区扶贫工作中,一干就是几十年。她为广大农民早日脱贫致富农民传授技术,在发展食用菌生产经营中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栾川县食用菌得到很快发展,如庙子乡老张沟90%以上的户都会生产食用菌,尤其是黑木耳、天麻、猴头菌栽培,其质量在河南省居首位。2000年她被河南省老科协评为“扶贫典型”选入“金秋彩虹”送到中央老科协,同年又被“中国食用菌协会”等三个学会评为“全国食用菌先进科技工作者”;2003年她又被“河南省老龄委”、“河南省老干部局”、“河南省科协”评为“河南省先进老科技工作者”,是《河南科技扶贫》专家组成员。她的事绩如一屡屡阳光,温暖着每一个人。

    为民致富,壮志凌云创办实体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气候适宜,劳力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又是一个贫困县多的省份,利用省内优势,大力发展食、药用菌产业则是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缺少的脱贫致富的“短、平、快”的好项目。河南省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均居全国第一位,但这二个第一,是由于种植面积大,广种博收所得的,由于单产低、质量差、流通渠道不畅,严重影响了增收效益,如果单产提高了、质量佳优,那效益可以成倍翻番。怎样才能使菇农增产增收呢?她认为: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菇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最重要措施。在省老科协的领导和支持下,她积极筹备,2002年9月正式成立了“河南省老科协食药用菌专业委员会”(经省民政厅批准)。接着于2002年11月1日在郑州召开了“2002年河南省食药用菌产品物资交易、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听取了广大菇农对如何使河南省食用菌做大做强的宝贵建议。会后,她积极筹划组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会员,现已在全省发展会员(在册)110名,覆盖全省30余个市县,集中了省农业厅、农大、农科院及省内的部分专业教授及研究员,高级农艺师,形成一个全省联合的强大雄厚的技术队伍,由会员牵线搭桥,老专家奔波于全省各县,尤其是到贫困县为菇农授课,普及食药用菌栽培技术,两年多来,她组建的技术队伍已讲授专场90多场次,培训菇农9800余人次,所到之处,深受菇农欢迎。贾凤菊研究员曾三下濮阳市的几个贫困县(乡、镇)传授技术,如清丰县、南乐县、濮阳县、栾川县老张村等,他们把贾凤菊等专家所讲的技术录成光盘到各村轮番播放。她亲自到济源市为移民传授技术,使菇农掌握了科学技术,在提高单产,提高品质,增加效益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河南是食用菌生产大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但菇类产品由于品质差,技术含量低,多以初级产品上市,附加值低,好菇又被外省收去加工、经销,使“肥水外流”,农民增产不增收或增收少。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她“想菇农所想,急菇农所急,难菇农所难”,为把河南省的食用菌做大做强。经过半年多筹备,在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经民政厅批准,于2003年8月正式成立了“河南省合众菌业发展研究中心”(下简称中心),同时又吸纳一部分退离休高级科技人员参与,形成紧密的技术经济联合体和科、农、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运作模式。通过资源优化整合,中心现拥有300余亩的科技示范园(园内大棚120个),为实现食用菌优质、高产、高效益、低成本规模化、产业化作出榜样,逐步形成龙头优势,带动郑州及全省各地菇农发展,促进了河南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为了把河南省食用菌做强,在贾凤菊研究员的策划下,创建了“协会+实体+基地乡(镇)”的管理模式,这在全国是首创。在省老科协领导下的退离科技人员成立“食药用菌专业委员会”,也是全国首家。

           2004年由贾凤菊研究员主持已进行“白灵菇等珍稀菇类开发研究”项目获政府支持,拨款10万元,目前已建五个大棚(内部面积八分地)研究。2005年协会和“中心”又申请了深加工(等离子保鲜)等项目四个,计划今后年上新项目,年年有新品种、新技术向菇农推荐。

    战胜困难,争做贡献

           贾凤菊研究员,自1982年回河南省农科院土肥所工作以来,不断战胜各种困难,承受各种压力,靠一股不服输的勇气,靠自身的技术专长不断取得各种成功。1987年以来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农科系统二、三等奖五项。均为主持人或主要完成者。参加编著出版了:《大豆根瘤菌及菌剂应用技术》、《北方食用菌栽培技术藏》等五本书。编著实用培训教材9种。在报刊发表科技文章70多篇。随省科办、老科协、农业厅、妇联、科委等单位深入到全省18个地市,79个县,上百个村、组、户讲课及科普宣传。编写科普小册子十多种,自印三万五千多册,无偿发放近三万册。1989年至今的10多年来,她创办的实体每年向院离退休干部交1.5-2万元开发收入,使全院离退休干部每年每人分到80-100元福利补贴。解决10多名青年就业问题,常年向社会提供食、药用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及技术服务业务,累积社会效益达几亿元。学员遍及全省各地。

           事业促她永往直前

           贾凤菊是5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又是中国农大的研究生,可她不求官职,一心想搞业务,从年轻就立下事业为重的理想,她虽70有余,是位癌症患者,可她的心里年龄,精神年龄确像50-60岁的样子。她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她学电脑,学打字,自己能上网,她是农科院网站中院食用菌站网页的后台管理员,经常更新网上内容,经常发电子邮件,经常发表食用菌方面的信息、技术文章,亲自做栽培技术试验,并在电台发表,如麦套鸡腿菇。为了充分利用蔬菜大棚,增加复种植数,她亲自做了菠菜、油菜、蒜苗、果林中套种鸡腿菇的实验。

           问起她近期打算,她滔滔不绝地谈了许多,如:1、计划为离退人员讲“食用菌、药用菌与健康”,主要讲述食用菌的营养成分,食用菌干鲜产品的优劣区别,食用菌怎样做才有营养而好吃等,2、增加老同志乐趣,推广家庭自制食用菌保健食品,用大米制做蛹虫草(冬虫夏草菌类之一)的栽培,供应原材料,免费传授技术。计划制成光盘,通过“夕阳红”向全国老年人推广。

           贾凤菊有句名言:“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服务到老。要服务好就要要心胸宽阔,忠诚厚道,不曲不挠,勇往直前”,实现自己晚年的理想,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