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安徽省东至县食用菌产业办公室 宋树松
东至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如何有效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最大的难题。近年来,东至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食用菌产业开发为突破口,因势利导,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振兴山区农业的发展之路。
一、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实践
1、政策引导,扩大种植规模
80年代中期,县科委从福建古田引进食用菌袋料栽培生产技术,在官港、石城等乡镇试种成功,当地农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十几年的曲折发展,至98年全县山区乡镇普遍试种。随着农业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县科技部门在实地调查和市场研究后,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将食用菌产业列为山区农业开发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并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发展主导产业之一,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见》,从组织领导、发展规划与目标、政策措施、资金扶持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由于各级重视,措施得力,食用菌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全县食用菌种植已从98年的200万袋发展到2004年的6000万袋,产值达1.2亿元,位居池州市同产业之首和全省前列,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发展目标,到“十五末”,全县食用菌产量将达8000万袋,产值可达1.6亿元,到2007年,产量可达1亿袋,产值2亿元。
2、强化服务,打造优势产业
面对食用菌生产良好的发展势头,县里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分工和职责任务,加强服务,尽力扶持,使规模优势迅速变成规模效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一是打造龙头建市场。通过争取农业开发项目资金,在官港镇建起了茶菇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仓储、冷冻、检验、金融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今年已被列为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木耳、香菇市场交易额逐年上升,2002年已达1.5亿元,通过市场的辐射和带动,促进了食用菌种植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大力扶持农民经纪人。几年来,通过加强培训、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等措施,全县已有专业食用菌经纪人286人,其中,年营销额在100万元以上的3人,50万元以上的18人,10万元以上的50人。农民经纪人与菌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大、中城市设立固定窗口,依托信息入乡工程,积极开展网上交易,既促进了食用菌的销售,又保护了菌农的既得利益。三是创立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成功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协会运作,注册了“官港”牌系列菌产品商标,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标准体质认证,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和品位。
3、依靠科技,推动产业进步
没有科技支撑的产业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东至县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良种良法,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技术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进步。一是建立示范基地。近年来,多次邀请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上海、武汉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教授来县里实地考察,并组织种植大户到浙江、福建参观,积极引进新品种试种,并在官港建立起了自己的科技示范园,该园集新品种试种、菌种配制、设施栽培模式改进、生产工艺优化于一体,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二是强化培训。各乡镇经常组织大户之间相互学习,还利用党员春训时机,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去年全县农村工作会议期间,县科协邀请专家教授现场讲解、传授技术。去年10月份,县科技局、科协与县食用菌协会举办了全县制种大户培训班,系统地传授了菌种制作技术,参加人数80余人。三是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县农委、科技、环保、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以服务农民、服务产业为宗旨,尽职尽责。目前全县围绕发展食用菌产业,已形成专家——协会——技术员——种植大户——菌农的生产技术服务、推广体系,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4、规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菌种管理。一方面,针对少数不法分子见利忘义、制假售假、坑农损农行为,县工商、公安、质监、农委等部门加强了菌种市场监管。另一方面,出台了《食用菌菌种管理暂行方法》,严格资质条件,核发生产许可,严把市场准入,细化赔偿标准,规定监管职责,实施责任追究。二是合理利用资源。随着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原料供应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大力推广节能技术,不断改进烘干设备,发展沼气工程,大力应用煤、电、气等经济型能源。结合退耕还林,扩种阔叶林,改善种植结构,同时,逐步引进玉米杆、棉杆、竹屑等原料供应技术。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为有效地遏制废棒废料造成生态污染,县环保局正着手制定废棒废料处理办法,同时积极与有关科研院所联系,研究合理利用技术,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二、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建议
据有关资料显示,食用菌是21世纪最具有生命力的产业之一,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如何做强做大这一朝阳产业,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品种开发力度,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东至县乃至皖南山区食用菌种植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是毛木耳、黑木耳、平菇等,这几年虽有调整,但仍是大路货。要满足市场、适应市场、持久地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就必须加大新品种开发。
2、加大研发新技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
食用菌产业具备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要进一步提高产业水平,必须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比较效益,特别是要加大原料供应、生产工艺处理、精深加工等新技术研发和推广,降低能源消耗,优化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
3、加快人才培养,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市场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各地在食用菌生产中,农民是唯一的主体,他们游离于科研院所之外,享受不到科技进步的成果,特别是服务基层的专业人才奇缺。食用菌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在制种、生产、加工、营销等方面培养一批专业水平人才。有关方面可以与农业科研院校联合办班,开设食用菌专业课程,或者编写专门教材,加快人才培养,为食用菌产业发提供智力支撑。
4、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目前,食用菌产业在安徽省特别是山区市县快速发展,但各自为阵,互不往来,形成不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要建立一个发展平台,整合各种资源要素,集全省之力,加速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除定期召开技术研讨会、信息发布会外,还可设立食用菌专门网站,成立省级协会,各市、县级设立分会,以实现全省内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编辑:黑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