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打造中国平菇之乡——射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做法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政府

        江苏省射阳县地处苏北平原中部,东濒黄海。全县土地面积2795平方公里,为江苏省第一大县,海岸线长103公里,人口105万,下辖19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外向型农业开发区,境内有4个省属农盐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和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射阳地域广袤,物产丰饶,气候温和,交通便捷,为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以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紧抓品种、技术、质量、市场、服务五个关键,落实有效措施,使食用菌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全国食用菌行业商品基地县”、“中国果菜十强县”、“中国特产之乡先进单位”等称号,正在申报“中国平菇之乡。”现将射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历史沿革
        射阳县食用菌栽培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起步,已有近50年的历史,品种以平菇为主,香菇、金针菇、草菇、蘑菇等为辅。目前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为射阳县农业十大特色产业之一,2003年,平菇产量达18万吨,列全国县级之首,创产值4亿元。
        该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探索试培阶段。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由供销部门作为副业项目进行试验栽培,这个阶段由于科技力量薄弱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度培工作一度被搁置。直到80年代中期(1984年),在政府部门的直接组织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试验栽培工作才又重新起步。二是技术成熟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栽培技术呈现曲线波浪式发展,由平地栽培发展到半地下堆积法栽培,由瓶栽发燕尾服到袋栽,由熟料栽培发展到生料栽培等,技术不断成熟,生产初具规模。三是快速发展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年投料量由最初的5万多吨发展到2003年的15万吨,料菇产出比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1∶0.8-1.0变为如今的1∶1.8-2.0,年产量由5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18万吨,年产值由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4亿元,年获纯利从0.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亿元。
        二、现状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已逐步成为射阳县农业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的朝阳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之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布局区域化。我县食用菌生产在区域布局上,以西北部地区的通洋、阜余、千秋三镇为主,其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85%以上。通洋镇文明村1108个农户中有近900户直接从事食用菌生产;阜余镇宏丰村从最初的2户开始试种,发展到目前的422户大规模栽培,占全村农户总数的40%以上;千秋镇滨南村1组、沙港村5组近两年食用菌栽培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零星散户到成片连户,规模越做越大,名声越做越响。
        2、生产规模化。在生产规模上,原每户最多投料2-3吨,而现在,大多数育菇投料都在10吨以上,投料最多的户超过60吨。如通洋镇文明村育菇户戴香生,2003年在山东青岛一次性投料63吨,当年获纯利15万元。
        3、品种多样化。食用菌栽培以平菇为主,其他品种也得到迅速发展,如县农业科海陆空研究所食用菌栽培基地培育的香菇,海通镇射南村、合德镇中心村菇农培育的金针菇,特庸镇民生村菇农培育的蘑菇,兴桥镇北庄村菇农培育的草菇等,满足了市场消费多样化的需求。其他如灵芝、猴头菇、鸡腿菇等珍稀品种也都已试种成功。2002年,立谷食用菌研究所生产的灵芝,在江苏省农产品展览会上独树一帜、获得好评。
        三、产业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讲,射阳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增长亮点。
        1、土地利用在外。食用菌栽培95%以上不在本地,多数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每年8、9月份菇农外出高蜂期,一辆辆满载菌种和菇料的卡车绵延数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而且平菇栽培占地可大可小,建棚可简可繁,不拘一格,可充分利用边角地、废地、林隙地、闲置地等,每投料15吨,仅需占地1亩。这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多田少的压力,也使食用菌栽培便于打“游击战”和“阵地战”。
        2、市场销售在外。食用菌鲜品不耐运输,保质期短,一般是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具有投入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高、灵活性大的优势。菇农遍布长三角乃至安徽、山东等地的120多个大中城市效区,平菇产品在当地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3、劳动力转移在外。农业致富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劳动力资源能否得到充分利用。农活一般是半年忙半年闲,每天冬季,农民基本上没有农活干,劳动力资源白白浪费。而平菇生产恰好是在冬季,可以变冬闲为冬忙,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粮、不与地争肥的独特的生态优势。外出育菇的农户常年在1万户以上,可以转移2万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四、主要做法
        1、革新品种。品种好坏是影响产量与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平菇品种从:“中疏10#”、“佛罗里达”等低档品种,逐步革新到“兴农1#、20#”、“江都1#”等高产、稳产、抗病、色质好的品种。从单纯白色品种发展到灰色、黑色等色质品种。由于品种的改良,产量由原来料菇比1:08-2.0。同时,注重食用菌新品种的引进、堆广,由平菇一个品种发展到香菇、草菇、金针菇、蘑菇等多品种并举栽培。
        2、创新技术。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技术人员的努力,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创新。由平地栽培发展到半地下堆积法栽培,由瓶栽发展到袋栽,由熟料栽培发展到生料栽培,由纯手工劳动发展到机械装袋,由固体菌种发展到液体菌种栽培等。通过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3、提高质量。为保证食用菌的天然品质,达到有机食品的标准要求,我们参照国家行业标准,先后制订了平菇、金针菇等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做到严把“三关”。一是把好菌种关。加强对菌种的生产经营监管,严格控制劣质菌种流入市场。二是把好生产关。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从品种选择、用水、病虫害防治都按照标准化生产的有关规程进行操作。做到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时间,统一防治药剂标准,并对标准化生产的育菇户建立产销档案。三是把好销售关。加强对产品质量的定期、不定期检测,对伪劣、超标、冒牌产品严打重罚,营造公平、合理、诚信的市场环境,不断增强经营者的质量意识。
        4、开拓市场。树立“流通引导生产”的理念,加速拓展国内外市场,抢抓市场占有份额,构筑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一是广辟销售渠道。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安徽、山东、河北等地的1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窗口1000多个。通过经贸洽淡、商品展销等方式,扩大销售市场,达到年产20万吨平菇无一结压,产品占据长三角地区市场的绝对份额。二是培育经纪人群体。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以专业户为主体,在120多个大中城市的农贸市场建立超销窗口,发展菇品营销经纪人1300多人。通过这些经纪人,将射阳食用菌产品当日直销到广大消费者餐桌上。三是挺进国际市场。充分利用经贸洽谈的机会与美国DND公司先后建立平菇加工、购销关系,我县平菇产品将大举进军国际市场。
        5、优化服和。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坚持走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的路子,使食用菌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政府促动。首先,制订规划。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列入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并付诸实施,集中产区,形成区域化布局。目前,已形成通洋、千秋、阜余等三个镇的食用菌主产区,产量占全县的85%。其次,建立义务帮扶队。在食用菌主产区以村为单位,组织党员、青年、妇女、民兵建立义务帮扶队,日常为外出育菇户搞好治安联防;农忙时突击为外出育菇户搞好收种;对外出育菇户子女上学照料困难的提供帮助等,切实解决菇农的后顾之忧。第三,对本地的食用菌栽培用地给予优惠,使用优先,不收任何费用等。二是行业带动。射阳县于1996年在江苏省先成立县级食用菌协会,作为政府联系菇农的纽带,遵循“民办民管”的原则,按照协会章程运作,履行“服务、维权、自律、发展”的职能,充分发挥信息充分发挥信息引导,技术示范,市场开拓、行业服务、行业自律作用,有力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至目前,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万多人,网络遍布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郊区。协会已真正成为全县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指导、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保障和信息传递中心。三是组织推动。1、典型宣传。注重培育食用菌生产大户典型,通过典型宣传,形成了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富户带贫户共同发展的格局,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政策激励。对食用菌生产规模户,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有的还作为“双强”型干部进入村级领导班子;有的被聘为协会理事,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干。对外出育菇大户,由县领导组成慰问团进行实地慰问,并对销量大、重量好、信誉高的食用菌直销窗口,授予“射阳县放心农产品销售窗品”牌匾,极大地激发了外出菇农创富。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