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壮大产业集群 振兴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壮大产业集群  振兴县域经济
    ——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内在运行机制剖析   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  黄良水

    编者按: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借用工业的理念,以食用菌栽培、加工、市场为核心,以大力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走食用菌产业化集聚之路,建立“产业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的运作机制,改造传统食用菌运作方式,探索食用菌的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的配套发展和组织方式,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龙头,带动一大批专业户发展食用菌生产,并迅速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块状经济,为我国食用菌产业化和食用菌精深加工提供了一种新型模式。

        浙江省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始建于2001年3月,园区以食用菌栽培、加工、市场为核心,以大力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重点,走食用菌产业化集聚之路,加快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改造传统食用菌运作方式,发展现代设施化农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样板和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园区建立的诱导因素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和特殊的疗效,已经成为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国加入WTO后,给食用菌出口创汇带来新的契机,市场前景广阔。
        然而,我县食用菌生产“低、小、散”,品种单一,专业化生产滞后、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分散种植,组织化程度低。全县食用菌4500万瓶袋、6000多户菇农零星分布在18个乡镇。这种千家万户“小而散”的生产方式,农户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机会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产品“卖难”、“卖亏”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企业实力不足,带动力不强。现有的企业规模小,辐射面不广,“龙头”作用不明显,与农民利益衔接不紧密。加工档次低,产品附加值低。三是技术力量薄弱,装备水平低下。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在岗专业人员非常少;科技经费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水平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四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标准化生产滞后,使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多数产品难过“绿色”关,不能出口创汇,产品外向度低。五是品种单一与市场多样化不相适应。尽管我县食用菌品种丰富,但有些产品总量不多,特别是珍稀品种没有形成规模,开发速度不快,金针菇一统“天下”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六是企业品牌多而档次低。企业品牌意识提高了,一家企业有一个牌子,但没有知名品牌。
        于是,我们借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像创办工业园区一样办食用菌园区,发挥园区“蓄水池”作用,吸引企业、信息、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二、园区运行的主要做法
        1、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了食用菌产业水平。
        我们以园区为科技创新的平台,先后在园区实施了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省级农业丰收计划项目《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项目《无公害秀珍菇标准化推广实施示范》、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秀珍菇产业化基地建设》及市、县级等十余项研究推广项目,引进推广了秀珍菇、高温蘑菇、茶树菇等十余个珍稀食用菌品种,使全县食用菌生产的品种达十多个。特别是2002年我们引进并推广了秀珍菇生产,全县发展秀珍菇800多万袋,为农民增收800多万元,使该品种在我县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目前园区已建成实验大楼1600m2、菌种生产车间1000m2、周年工厂化生产大棚1000m2,用于品种研究、菌种生产和栽培示范,形成了食用菌种苗引繁基地。
        2、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安全。
        一是建立了食用菌标准化体系。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建立起包括栽培技术、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使食用菌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都有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我县先后制订了《高温蘑菇县级地方标准规范》、《无公害猴头菇》浙江省地方标准和《无公害秀珍菇》浙江省地方标准。二是从生产领域、栽培环节抓起,实行无公害生产。我们把推进食用菌标准化进程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件大实事来抓,转变了观念,加大食用菌生产环境和源头的净化,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严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或使用有害有毒投入品,做到以标准为基础,以生产过程为主体,以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为关键,以质量检测为手段,确保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
        3、以设施化栽培为手段,全面推进了工业化进程。
        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食用菌的生态环境技术,实现生产操作机械化,生长环境智能化,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在园区规划时我们就把工厂化生产作为建设的重点,多次组织人员到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等工厂化企业考察。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从装瓶装袋、灭菌接种到搔菌挖瓶均采用机械化操作手段,智能化控制生长环境,实现了鲜菇生产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2003年上半年我们设计并建造了机械化操作、智能化控制的周年生产菇棚1000m2,周年生产金针菇、蟹味菇,成为园区建设的一个亮点。
        4、以技术培训为载体,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把技术尽快辐射到农村,我们主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技术推广。一是集中培训。我们先后举办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菌类园艺工职业技能培训班》等80余次,培训人员2200余人;编写了《猴头菇金针菇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农业适用技术培训教材5000余册;与浙江电视台联合拍摄《常山食用菌标准化栽培技术科教系列片》,制作VCD碟片2000片;印发茶树菇、白灵菇等栽培技术资料18000余份。二是就地咨询。菇农一旦有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困难,随时可以找到相关人员咨询。三是上门指导。在新品种、新技术时,食用菌技术辅导员走乡窜户,手把手教会菇农种菇。四是建立农技110信息服务中心,及时发布食用菌相关信息。
        5、以园区企业为示范典型,带动全县基地建设。
        我们根据全县食用菌生产实际情况,紧紧围绕猴头菇、金针菇、秀珍菇等特色品种,加快发展步伐,形成了一批新的专业生产区。白石镇小白石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20亩“白石食用菌园区”;宝新果蔬菌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52亩的“浙西食用菌生态园”;新昌乡黄塘村在村支书廖红俊的带领下自筹5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35亩的新昌食用菌园区。何家、湖东一带食用菌主产区的菇农更是积极主动,自发地搭菇棚建基地。
        6、以栽培、加工并举,拓展了国内、国际市场。
        以无公害食用菌基地建设和食用菌精深加工并举发展,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等关键产业环节为目标,实施食用菌精深加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园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县碧盛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后通过技改,公司占地面积从3000m2扩大到23000m2,固定资产从280万元扩大到680万元,同时该公司“年产6000吨猴头菇、金针菇栽培加工及外贸出口”项目已被县发展计划局批准立项。县石龙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后不仅把近200吨盐渍猴头菇和猴头干品销往台湾与日本,而且还抓住商机,投资100余万元,增添了设施设备,栽培秀珍菇300多万袋。县食用菌研究所入驻园区后,也从原来的3万元注册资金发展到拥有500余万元固定资产,占地46.9亩,具有一定实力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县绿尔康食品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园区,一方面建立起自己的栽培基地,生产金针菇、秀珍菇,另一方面与芳村、芙蓉一带菇农签订鲜菇购销协议,组织原料加工罐头和盐渍品,实现了“企业+基地+农户”的紧密结合。
        7、立足“绿色、生态”,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食用菌生产具有“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的产业特点,以食用菌为主导的白色农业产业正成为新型效益农业的生力军。园区主要是利用农、林、副产品下脚料栽培食用菌,然而随着食用菌集中规模化生产的增加,生产下脚料——菌渣的适时处理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废菌渣如不及时处理,势必占据场地,污染环境。因此,我们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年产5000吨的“碧盛生态肥料有限公司”,利用废菌渣接入“高温细菌”进行生物发酵,生产胡柚专用肥、蔬菜专用肥,提供给农民。农民又通过增施有机生物肥培肥地力,并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栽培农作物,实现了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三、园区运行的主要成效
        按照“突出核心、示范全县、整体推进、辐射周边”的建设思路,食用菌园区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建设规模已达到150亩,建标准化菇房30000多平方米。园区产供销一体化、技工贸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已初具雏型。
        2002年7月,我们在园区开始实施国家级星火项目计划《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月份,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被省农业厅列入浙江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又被衢州市政府授予“绿色特色农业生态示范园?穴场?雪”,2003年,被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省无公害基地”,被省科协授予“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常山江”牌食用菌被认定为“衢州绿色农产品”。“常山江”牌秀珍菇先后被认定为“衢州名牌产品”、“浙江省绿色<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