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成都市大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成都市大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植云霞 (四川省大邑县农村发展局,611330)

        四川省大邑县地处成都郊区,属典型农业大县,作为主导产业之一的食用菌,为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进一步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为此,就全县的食用菌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提出一些肤浅看法。
    一、大邑县食用菌生产现状
        大邑县食用菌生产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自然条件适宜,资源丰富,加之四川兰田、成都黎明等加工企业落户,以双孢蘑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出口创汇型生产和加工基地,创立了“中国蘑菇之乡”、“食用菌之乡”品牌。
        2006年全县有食用菌种植户13660户,食用菌总产量达43200吨, 总产值2.08亿元,纯收入达1.23亿元。种植户户平增收9000元,人均增收2957元。其中,双孢蘑菇25650亩,占食用菌种植面积的85.5%。种植模式以传统的露地种植为主,占47%。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1、基地建设投资不足:虽然食用菌生产历史长,但种植规模仍不足3万亩,基地建设投资不足是重要制约因素。
    2、菌种制种亟需改进: 27家菌种生产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个体户”制种,存在技术水平差,设备落后,制种质量难于保证的问题。
    3、缺少示范户带动:绝大多数菇农是自给自足、小打小闹的家庭式生产,上规模的种植大户、专业大户寥寥无几。
    4、加工程度不高:全县主要对蘑菇、香菇等进行初、深加工,但加工产品中,盐渍菇又是主流产品,仅兰田、蜀望等几家企业生产蘑菇罐头。
    5、企业资金不足:加工企业受自身规模限制,或无资产抵押,融资能力欠缺、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制约生产能力提升。
    6、栽培技术较落后:蘑菇是大邑食用菌类的第一大品牌,但主要栽培方式是大田露地种植,蘑菇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产量难以稳定。
    7、科技人才缺乏: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缺乏科研经费,加工企业缺乏精深加工技术研究。
    8、服务不够规范:虽然食用菌主产乡镇高度重视,但服务不平衡、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监管。
    三、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确立一个目标,落实两个“包装”,拓展三个市场,培育四个基地,搞好五项研究,引进六项加工,强化七类服务。
    (一)确立一个目标
        以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全国有名的食用菌生产(蘑菇)基地为目标,规模化建设永久性标准化蘑菇房,发展食用菌5万亩以上。转变蘑菇传统露地种植模式,推行砖砌的永久性菇房——标准化菇房种植模式,可以将传统的食用菌种植变为工厂式栽培,全面实施标准化技术,将农民的食用菌种植变成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合作双赢。
    (二)落实两个“包装”
        一是申请“大邑蘑菇”产地标识,提高大邑食用菌的市场地位。
        二是申报食用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使用标识,把大邑食用菌打造成国内同类产品的第一品牌。
    (三)拓展三个市场
        一是建设食用菌专业市场。在食用菌大镇韩场镇建一个规模较大、功能多样、设施齐全并辐射全县的专业市场,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食用菌产地集散市场。
       二是盯住国内销售市场。除抓住上海、北京、广州、乌鲁木齐等老市场外,积极拓展东北、华东、华南和沿海等新市场。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以优良品质、优惠价格、优质服务占领国内市场。
       三是拓展国际市场。在稳定现有蘑菇罐头直接出口,远销除非洲、澳洲以外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3万余吨,创汇4000多万美元基础上,抓住世界食用菌罐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机遇,狠抓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拓展国际市场。
    (四)培育四个基地
        一是以基础条件较好的韩场、蔡场等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其他乡镇,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标准化菇房,2010年发展到1万个以上。
        二是在平坝区标准化菇房栽培以外的村社,根据农户自身实力和种植水平,扩展“水稻—蘑菇—蔬菜”模式为主的大棚食用菌基地,2010年发展到35000亩以上。
        三是在雾山、西岭等高山区乡镇,建立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2010年规模达5000亩以上。
        四是以县菌研所和兰田食用菌专家大院为依托,建立珍稀食用菌示范基地,到2010年规模达5000亩以上。
    (五)搞好五项研究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科研、推广条件。采取引进和选用人才相结合;县财政在支农资金中列出专项经费,及时做好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二是大力开展农作物秸秆为主的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攻关,加强对废旧菌料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研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建设示范基地,开展食用菌病虫害综合防治和连作障碍问题研究,确保食用菌生产安全发展。
        四是开展生态农业能源综合利用研究,设立示范点,进行“稻-菇-沼”综合利用研究。
        五是加大标准化菇房食用菌周年栽培技术攻关,力求在夏季中高温菌的品种选择(比如草菇)和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探索出适合我县栽培条件,产品适销对路、符合市场需求的种植模式。
    (六)引进六项加工技术
       目前我县食用菌主要的加工方式是盐渍和罐头,主要产品有速冻保鲜菇、罐头菇、盐水菇、醋酸菇、干(片)菇、调味蘑菇等深加工产品。但还需要尽快开展新的加工技术引进和研发:一是蘑菇软包装加工技术,二是食用菌保鲜技术,三是热泵烘干技术与设备,四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五是蘑菇下脚料(级外菇、次品菇等)系列产品加工技术,六是食用菌药用和营养成份提取开发技术。
    (七)强化七项服务
    1、信息服务要跟上
    县食用菌服务机构要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及时收集发布信息、动态;同时及时将全县食用菌生产、加工信息在相关网站上发布。依靠信息指导,实现菇农增收。
    2、技术服务要配套
    制定全县统一的无公害、标准化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组织的技术指导作用,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以示范带动促发展。
    3、营销服务要拓展
    农民种菇最担心的是市场问题。要加大市场拓展力度,鼓励营销大户和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菇难”问题。
    4、政府服务要先行
    财政资金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多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对标准化菇房建设的投资和补贴力度,支持农技部门建立样板基地,引导农民走“科技兴菇”之路。
    5、菌政管理要加强
    要加强投入品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抓好菌种质量管理,严把菌种引进、生产、销售和留样关,加强对经营食用菌原、辅材料的监测和监管;农业质量监督管理要对食用菌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6、金融服务要扩大
    信用社、农行、农发行等金融部门要降低门槛,对食用菌制种企业、种植大户和加工企业投放资金;信用贷款和联保小额贷款多向食用菌生产农户倾斜,解决种菇农户的资金困难。
    7、抗风险服务要探索
    建议积极探索、试点成立“蘑菇风险基金”。在具体运作上,可采取推荐会员代表进行民主管理,同时可以参照保险公司的运作原理与机制进行。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