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大户牵头 典型示范 协会管理
杨树岭镇:实现食用菌跨越式发展
杨树岭镇位于平泉县城东部20公里处,多年来以矿业为主,随着企业改制不断深化,该镇党委、政府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把食用菌生产作为全镇农业的第一产业来抓,探索出了一个大户牵头、典型示范、规模经营、协会管理的发展路子,使这一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得到了迅速扩大和提高。截止目前,已发展食用菌700万盘袋,农户1800户,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食用菌已成为农民增收增效的支柱产业。
发展经验:
一、大户牵头。在食用菌发展上,注重大户牵动和辐射作用,食用菌大户现身说法,农民看得见,信得过。对此,该镇加大食用菌大户的培植力度,在全镇开展了“四个一批”活动,即支持一批带头搞食用菌的村干部;培养一批靠食用菌脱贫致富的党团员;选择一批靠食用菌致富的人大代表;扶持一批靠食用菌发家的种植能手。对入选“四个一批”的大户,在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让他们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牵动周围群众,周边村组发展食用菌生产。
二、典型示范。为了实现全镇食用菌的规模发展,该镇在101线两侧和具有一定基础的魏杖子川相继建起了不同品种、不同规模、不同标准的食用菌示范园。全镇较大规模的香菇、滑子菇、黑木耳示范园达到12个。耿家沟村统一规划,在林地内建棚50个,规模生产香菇40万袋,实现了香菇生产走出庭院、走进林地。今春,为了开发引进新品种,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多品种发展的格局,在食用菌研究会的扶持下,北地村占地15亩,建黑木耳生产基地一处。对示范园区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这些典型对全镇食用菌生产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协会管理。为处理好菌农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处理好菌农之间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该镇把引导建立食用菌协会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一项主要内容,2004年全镇成立食用菌协会,各村并成立了分会,协会由镇食用菌办公室牵头组织,菌农自愿入会,民主推荐会长,会长可以是种植大户,可以是村、组干部,可以是经纪人。协会对会员实行“四统一分”的管理,即统一购置物料,统一签订合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筹措资金,分户经营管理。全镇已发展不同形式的食用菌协会15个。排杖子以村为单位成立食用菌协会,会长由生产大户张景祥担任。协会负责从食用菌公司和食用菌研究会统一购进菌种,并与公司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统一处购锯末、麦麸子等物料,协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对会员提供技术服务,产品由协会负责统一收购后外销,协会统一组织会员分户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今年全村已发展香菇、滑子菇100万盘袋,成为全镇食用菌专业村。
四、强力推动。为确保食用菌任务的全面落实,该镇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强化组织,成立了食用菌办公室,抽调三名实职副科级领导干部和六名一般干部专门负责食用菌生产,每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分包一户示范园建设。二是统一规划。结合本镇实际,确定了围绕“两线一川”(101线、杨松线两侧、魏杖子川),建设示范的食用菌开发重点,突出抓好三个专业村、十个重点村,使全镇的食用菌专业镇发展。三是强化服务。镇村在人团、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扶持,在原材料刺槐审批中,请林业局技术员现场设计,现均审批为菇农减免各种费用1万余元,几年来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小额信贷贴息贷款300万元,每年培训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镇村干部明确食用菌发展任务,年终实行重奖重罚,调动了镇村干部抓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
2005年该镇又确定了规模发展、品种多元、标准提高的发展思路,以增强这一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2006年起每年争取净增200万盘(袋),真正实现菌业富民的目标。
编辑:黑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