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2-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十几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较为迅速,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尤其人世以后,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发展势头令人欣慰。但是机遇必含挑战,竞争不无新壁垒。近年来,诸如退货、扣留乃至索赔等事件屡屡发生。据美国 FDA(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数据,美国海关 2001 年 7 月份共扣留来自中国的蘑菇产品 96 批,其中因有毒有害物质被扣 85 批,因不清洁被扣 9 批; 2002 年春节期间,正是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旺季,香港卫生检测部门“抽检冬菇 ( 香菇 ) 全部含致癌甲醛”,受此影响,新加坡、北美、中国台湾及香港大量取消了出口订单。实际上,事件的起源从 2001 年即已开始,先是日本媒体大量宣传中国香菇含有农药残留或其他污染,称中国香菇批批甲醛超标,同时重金属铅、镉以及砷、氯、多菌灵、二氧化硫、毛发、竹丝、泥粉、蜡等也有被检出并超标; 2001 年 5 ? 7 月份,我国输欧香菇被检出甲醛,紧接着,欧美与东南亚等国家媒体纷纷刊登中国香菇有“毒”的文章,而“毒”也多是指甲醛。通过前期的舆论准备,于 2002 年 1 月份,日本政府对我国输日鲜香菇实行“批批检疫的临时加严检疫措施”,通过逐批检查,达到拒绝进口我国香菇的目的。如此一来,使我国香菇经营和生产均遭受了重大损失,一些大型的香菇交易市场曾发生部分或全部停止交易的现象。概括来讲,这些“绿色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产品认证方面的壁垒 例如食用菌的小包装成品,国外对我国生产企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有的需要在进口国注册,并要求符合进口国食品标签方面的管理规定。如美国的食品警示标签、日本的原产国籍注明法 (JAS) 等。以香菇为例,中国产的菇尽管在质量方面与日本菇没什么差异,但因注明非日本产而只能售低 1 倍的价格。日本的经销商则很会利用此现象赚钱,他们将便宜的中国菇换上“日本产”的标签,照样售日本产的菇价。日本森产业 (Mori) 公司有更精明的商业策略,他们在中国购买香菇段木或投资生产香菇菌床,发满菌后运往日本出菇销售,如此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卖了“日本产”的高价格,其实所采用的原材料、工艺并无差异。
(2) 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问题 我国生产原料中的农药残留对菇类产品的影响并不明显,据我国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表明,日本所关注的十几种农药在我国产的蘑菇中大部分未检出,六六六和滴滴涕虽有检出但都不超标,并离限量至少差一个数量级。需要指出, 2002 年 9 月日本实施了新的农食品卫生法修正案》,对进口食品实行更为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例如,日本公布的农残限量标准表中,菠菜的毒死蜱限量是 0 . 01 毫克/千克,而欧盟菠菜的毒死蜱限量为 0 . 05 毫克/千克,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和美国的蔬菜毒死蜱最严限量为 0 . 05 毫克/千克。显然日本农残限量标准明显严于国际标准。
此外,在有的国家的食品安全指标中,对放射性残留、金属锡、铜、铅和砷、汞以及化学添加剂等元素含量,规定要求也十分苛刻,使进口的商品很难甚至根本无法符合其标准。
(3) 包装标志及其他 某些国家对包装物材料及包装标签要求也十分严格,如包装物需节约能源、无废弃物产生、可回收再利用或能够自然降解、绝对不污染环境等,标签要求有图形图案标明、文字说明,并且要求该包装在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等。其他方面如包装的密闭性、包装标识的颜色、货物运输方式以及国家之间计量单位的差别等,均可成为某些国家抵制我国食用菌产品进口的缘由。而这些标准,在现行知识和思维以及做法的基础上,要达到这此标准,需费相当大的气力。
编辑:黑子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