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北京房山食用菌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09-02-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房山区是京郊食用菌产业大区,2000年以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缓慢,近年来市政府提出的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221行动计划”,为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为产业加速发展增加了动力。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开展基础资源普查和市场前景评估,并与科技联姻,寻找技术、资金支持。为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搭建食用菌全方位多角度的产业化发展平台,特制定房山区食用菌产业规划。
      一、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一)食用菌产业发展已具规模
        房山及周边地区野生菌种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始于1980年,具有多年的种植传统。从1996年开始,以食用菌专业村建设为起点,经过几年的时间,已具有相当规模。到2003年底已有15个乡镇、60多个村、2000多户农民从事食用菌栽培,栽培品种有平菇、香菇、草菇、白灵菇、金针菇、杏鲍菇、鸡腿菇等20多个,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5万吨左右,占北京市食用菌总产量的50%以上,在供应北京市和周边市场的同时,20%的鲜菇和加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围绕食用菌产业发展,以企业加基地加农户等多种形式组织发展了专门从事食用菌生产、销售的农民合作组织20多个,有效的解决了农民产品出路问题。原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等领导多次视察房山区食用菌基地,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形成主要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带动的多元化发展形式
      1、以青龙湖庙耳岗食用菌合作社、产销协会为代表的,协会带农户的发展形式。
      北京市庙耳岗食用菌基地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庙耳岗村,该基地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700多户,种植小区8个,温室达750栋,栽培总面积160万平方米。在大面积生产平菇的同时已开发出草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10多个优新品种,通过反季节生产实现了周年生产四季有菇。基地年产鲜菇1500吨,收入2000多万元,会员户年均收入1万多元,多的可达10多万元。基地于1999年成立了食用菌技术开发中心,组建了北京市庙耳岗食用菌产销协会,协会以北京食用菌协会、北京农林科学院为技术依托,规范完善了协会章程,制定了严格的财务制度,成立了配送中心,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带动能力强,技术指导有力,专业化程度高的优秀合作组织。协会坚持以品牌赢得市场,于2000年8月注册了青龙湖牌商标,并于当年通过了安全食品认证,同年底,在协会的带领下庙耳岗村被市政府评为食用菌专业村。2002年在第五届北京科技博览会现代农业科技与产品展上获产品银奖,9月被评为市级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同时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合作组织庙耳岗食用菌生产基地。
      2、以科技生产示范园通过示范、引导、服务带农户的发展形式。
      房山区弘科农场是我区种植业的高效示范园区,主要突出两大功能:即成为种业生产基地和农业技术示范及培训基地,与上述两个功能相关还具有管理示范和观光功能。自1999年开始进行食用菌菌种的引进、研究、开发。现已经引进白灵菇、杏鲍菇、茶树菇等10多个高档食用菌品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在食用菌菌种方面已经成为全区的菌种引进、示范、研究开发基地。通过该园区向全区及周边地区进行技术辐射,已达到示范推广作用。同时建立信息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食用菌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3、以引进深港中京食用菌加工厂,用产品深加工带基地生产的发展形式。
      北京深港绿色食品加工厂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良乡科技园区内,投资总额900万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主要加工食用菌,2000年开始生产平菇、姬菇、滑子菇等加工产品,年产量1100吨,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创汇120万美元。是目前华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专业加工厂。
      4、以引进长寿保健食用菌工厂生产厂,集中销售带农户分散种植的发展形式。
      北京长寿保健金针菇生产厂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岳各庄,是投资1720万元的高科技金针菇生产企业,在2000年正式投产,年生产金针菇720吨,产品销往全国近十个城市,并打入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际市场。
      (三)食用菌技术基础条件完备
      目前,房山区食用菌栽培品种达到20多个,以白灵菇、杏鲍菇等高价位品种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在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植环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示范推广了20多项栽培技术,完善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四季有菇,周年生产,全区食用菌良种覆盖率已超过80%。
      (四)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我国虽然是食用菌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年人均消费量不足0.5公斤,美国年人均为1.5公斤,日本年人均为3公斤,全国年人均消费量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据海关提供的数据,2001年、2002年、2003年食用菌出口量分别为47.6万吨、38万吨、43万吨,换汇分别为6亿美元、4.6亿美元、6.2亿美元,出口量和总量相比才接近二十分之一,国外食用菌人均消费量每年正以百分之十三的速度递增,有大的国外市场空间可供开拓。我国内地食用菌人均消费量还不到香港的十分之一,因此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所以对国内市场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消费群体,提高消费总量,以拉动生产;对国际市场关键是提高产品各层面质量,已求增加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二、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虽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加工规模及出口创汇能力。但就总体而言还是一个新兴产业,与福建、山东和广东的产业化规模比较相差较大,与国际市场的需求相差甚远,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菌种市场不规范。一是生产秩序混乱,没有专业权威的供种单位,导致菌种在生产过程中退化、污染、甚至出现绝产现象。二是缺乏主导品种,一种食用菌多个品种混杂在一起,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形态,内在质量也不统一,特别是优质的主导产品产量不足总产的5%。
      (二)生产不规范,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一个基地一种生产模式,甚至一个基地内一户一种生产方法。粗放的分散的生产管理方法,使产品技术含量较低,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规模开发和产业化运营。
      (三)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使产品质量因外观、营养物质含量、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等指标既不符合国际标准又远未形成自己的质量标准体系,对低档次的国内市场还能勉强应付,但进入国际市场常常被以各种质量原因拒于门槛之外。
      (四)工厂化生产程度不够。欧美的双孢菇,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省的金针菇、杏鲍菇已全部实现了工厂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而房山区90%的食用菌是人工或半人工栽植,质量提高速度缓慢,受自然环境因素限制,产量的提高只能靠生产面积的扩大来累积完成,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
      (五)龙头企业带动力较弱,深加工总量很低,加工增值不显著。国际上现在开发的食用菌深加工产品已为第三代功能因子明确的保健食品,而我国食用菌食用和药用功能性产品的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具有一定差距。房山区只有少量的淹制罐头产品,并且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的品质不稳定、产品包装简陋。要想实现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的拓展,产品的增殖,必须利用高科技进行新功能产品的开发。
      (六)品牌意识不强,品牌的市场效应远未建立起来。房山区虽然已注册了“青龙湖”等食用菌品牌,但品牌的含金量太低,市场叫不响,靠品牌闯市场、争市场还需做大量的工作。
      (七)食用菌产业化水平低,生产组织化程度差。从菌种生产到废料处理各环节未能有机结合,产销(八)技术服务和信息相对滞后。没有专业的技术、信息服务网络,信息闭塞,市场不畅,技术不灵,生产盲目是普遍存在现象。
       三、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及预期(阶段)目标
      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但也有有利的方面和潜力可挖。今后五年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战略,明确发展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取得新发展。
      (一)指导思想:通过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整合房山区食用菌产业资源;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房山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水平;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增加其市场竞争力,实现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高效发展。
      (二)总体发展目标
      根据房山区食用菌资源现状,有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市场需求预测,到2008年底要实现栽培总面积780万平方米,总产量2.8万吨,实现总产值2亿元。栽培食用菌种类30个,研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当地主栽的主导品种3-5个,深加工品种3-5个,新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设施小区6个,新建、改扩建食用菌生产标准化设施小区总数达到16个,带动生产农户10000户以上,解决剩余劳动力5000人。
      (三)产业发展布局
      重点建设一条产业链,形成四条产业带。
      1、一条产业链
      通过食用菌产业链建设,在房山区形成集菌种研发、菌种及菌袋生产、标准化反季节生产、工厂化周年生产、产品深加工、产品配送、废料综合处理、科技服务体系于一体的产业化平台,促进食用菌产业化全面发展。
      具体建设内容:
      一是建立市级菌种研发中心。以房山区农科所(良乡镇官道村)为依托建设年生产各类食用菌母种20万支,原种100万瓶,栽培种900万瓶菌种研发中心。收集全国食用菌资源,筛选适合房山区及周边种植,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进行一级种、二级种及三级种的生产,不断提纯、复壮筛选出优良品种,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优质菌种。
      二是建设菌袋生产示范中心。在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建成年产菌袋8800万袋的菌袋生产示范中心,按设计能力生产出优质菌袋,直接给农民种植,在满足房山区的同时,60%的菌种或菌袋销往外埠。通过在基地内示范种植食用菌优良品种,培训菇农,供应优质菌袋,使农民尽快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带动周边地区农民致富。
      三是建设反季节生产示范区。对全区原有2000栋设施小区的食用菌生产温室改造,延长生产使用周期,增加反季节生产设备,增加食用菌淡季生产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周年生产,提高利用效率。以青龙湖镇为起点,沿京张公路新建800栋能够周年生产的日光温室示范区,通过主导品种的周年生产示范,带动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四是建设中高档食用菌周年生产示范厂。在窦店镇建设1个年产1600吨的中高档食用菌生产厂,以工厂化生产的方式开发1-2个主导品种,树立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五是建设食用菌深加工生产厂。沿京石高速建成食用菌加工区,建设1000万元以上投资规模的食用菌加工厂三座,解决食用菌的深加工,延长食用菌的产业链,增加它的附加值。同时提高良乡镇深港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深加工能力,到2008年要实现年加工能力在5000吨以上。
      六是建设食用菌、菌种集散地。在青龙湖建成一个大型的食用菌批发市场,在食用菌产品交易的基础上,专门划出食用菌菌种、菌袋,展示交易区,逐步扩大规模形成食用菌菌种、菌袋的集散地,通过集散地辐射周边,建成4个菌种配送中转基地,使房山成为华北地区食用菌菌种的集散地。
      七是建设食用菌废料处理厂。在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建设一个处理食用菌废料综合加工厂,进行有机肥生产和城市绿化用佛甲草基质模块的生产,可以解决食用菌废料污染问题,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产生新的经济效益,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四条产业带
      一是以青龙湖镇庙耳岗食用菌生产基地为中心开发建设沿京周公路延伸的包括周口店镇、石楼镇、长沟镇、张坊镇的以废弃工厂、山洞、闲置温室等设施进行低成本扩张,利用季节优势进行反季节生产平菇、香菇、草菇等大路品种为主的规模产业带。通过项目带动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以协会带农户发展模式,通过为农户提供产前引种供种,产中技术培训指导,产后销售加工等一条龙服务,引导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到2008年要实现带动农户5000户,栽培面积要达到6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1500万公斤(15000吨),实现产值4500万元。
      二是以韩村河镇北京长寿保健金针菇生产厂、窦店镇北京格瑞拓普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中心开发建设以白灵菇、金针菇、鸡腿菇、杏鲍菇等食用菌为主的包括韩村河镇、琉璃河镇、窦店镇的中高档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产业带。到2008年要引资建厂5-8个,实现日产15000公斤、年产中高档食用菌500万公斤(5000吨)以上,实现产值7500万元。中高档食用菌生产厂要按照HACCP标准建设,做到高起点,在生产模式上要更加现代化、栽培方式上更加科学化,管理更加信息化,使产品更有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是以保护野生菌资源为目的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通过山地自然生长、半人工栽培建立以史家营乡为中心,包括蒲洼乡、霞云岭乡、大安山乡西南部山区林地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性开发生产带,进行野山菌的可持续开发。建立野山菌资源保护区10万亩,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坚持保护、开发与利用相统一,建设野生菌菌种恢复性保护生产林区5000亩;建设野生菌观光、旅游、采摘、休闲一体化生态野游区500亩;建设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野生菌加工厂;建设一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小型供游客采购的野山菌交易市场。通过野山菌产业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到2008年要实现年产鲜野生菌500吨,产值1000万元以上。
      四是以深港中京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聚福集团净菜加工厂为中心辐射良乡镇长阳镇的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带。到2008年引资建厂3-5个,实现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产值要达到1亿元。加工品种包括干制产品、罐头产品、软包装产品、方便食品、多糖保健品等,并研究开发出适合大宗消费且有市场前景的加工产品。
      (四)阶段发展目标及十一五期间重点工作
      2004年~2005年
      1、在良乡镇官道村区农科所投资建设一个市级菌种研发中心。
      2、在青龙湖镇庙耳岗村投资建设一个菌种、菌袋生产示范中心。
      3、在窦店镇投资建设一座中高档食用菌周年生产厂。
      4、建设10万亩野山菌资源保护区
      5、在良乡、窦店、琉璃河建设三个食用菌加工厂。
      6、成立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化开发领导小组。
      7、成立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协会。
      2006年~2007年
      1、对全区原有2000栋设施小区的食用菌生产温室进行改造。增加周年生产设备,延长生产使用周期,使其能够周年生产,提高利用效率。
      2、菌肥厂建设。在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建设一个利用食用菌生产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生产厂。
      3、在良乡、窦店、琉璃河镇投资建设3个年加工能力在3000吨以上食用菌加工厂。
      4、建设5000亩野山菌半人工栽培示范区。
      5、建设房山区食用菌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2008年
      1、在以青龙湖镇为起点沿京张公路新建800栋能够周年生产的日光温室食用菌生产示范区。
      2、在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建设食用菌综合批发市场和食用菌产品配送中心。
      3、建设食用菌批发市场和菌种集散基地。
      4、建立蔬菜食用菌产品智能化检测监测体系。
      四、保障体系建设
      要完成建设任务,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做大量工作,重点是“构建两个支撑,加强两个保障,完善两个体系建设,实施四大带动战略”。
      两个支撑即科技支撑和资金支撑:
      (一)科技支撑。
      1、加快科研开发步伐。
      北京市具有北京市农学院、北京市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主要食用菌科研单位,这些单位多年从事食用菌的科研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产、学、研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生产实际进行科研开发。
      一要请进来。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北京农科院、北京农学院,聘请专家到房山区的食用菌企业,开发、生产单位兼职,实现产学研的高密度结合。
      二要进行五个方面关键技术创新点的研究。
      (1)选育食用菌优良品种,延长生产周期,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利用提纯复壮技术,保持生产品种的优良性状,防止退化。
      (2)研究出安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产品安全性;制定食用菌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使之成为北京市地方标准,部分达国家标准。
      (3)研究制定出食用菌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开发出食用菌加工产品。
      (4)开展技术、信息、市场服务于食用菌产业化的综合效能的研究。
      (5)将食用菌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食用菌产业化开发的研究。
      2、加强食用菌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服务体系作用是及时推广食用菌优良品种和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提供食用菌生产及市场信息,提高菇农的科技素质,促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
      一是建立食用菌培训中心。完善培训设施,制定培训计划,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和菌类园艺工,定期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
      二是建立食用菌技术服务与信息中心。组建食用菌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形成区、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立食用菌信息服务中心,利用远程教育网,组建乡村信息服务站。
      三是建立房山区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庙耳岗、窦店、官道等地建立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基地内示范推广食用菌优良品种和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并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四是培育食用菌消费市场,形成食用菌文化。利用电台、报纸、食用菌网络,各种宣传活动,开办房山的食用菌文化节。在宣传食用菌营养、医疗等食用文化的基础上,培育食用菌消费文化。
      3、借鉴国内、国际先进经验。
      要走出去,不能局限于国内的生产水平,要到国外去考察学习,特别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站的高,才能看的远,不仅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更要学习国外的现代化管理技术,要站在国际化、市场化、高科技化的思维高度来统领和谋划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的宏伟蓝图。
      (二)资金支撑。
      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要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到2008年预计投入资金总量2亿元以上,要从各个渠道争取,一要政府财政支持;二要立项争取;三要乡村、农民自筹;四要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金投入,各自的比例要占到2:2:3:3。区级以上的财政投入要集中投向龙头企业,重点抓好农科所菌种研发中心、格瑞拓普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庙耳岗食用菌基地等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财政投入不能撒芝麻盐。一年要投入一个项目,使之尽快见效。并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农民投入要采取低成本运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厂房、闲散设施稍加改造即可生产食用菌,农民不能摊大求洋、大兴土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基本建设上,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发展食用菌生产。如农村废弃的畜牧养殖场、废旧日光温室等。
      两个保障即政策保障和组织保障:
      (三)政策保障。
      1、以政府行为加快食用菌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的制定,包括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产后包装等,精心打造市场通行证。
      2、加大对食用菌技术服务组织的资金支持,以提高菌种的研发和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3、政府从政策上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科研单位等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行业内部优势互补,提高联手闯市场的能力。
      4、对延伸食用菌产业链条重点项目要给予足够支持,打造真正的产业航母。
      (四)组织保障。
      一个产业的做大做强,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必须整合全区各方面力量。
      一要组建由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区发改委、农委、科委、财政等涉及到的部门联合起来,集中财力、集中精力真抓实干才能培育出京郊第一产业。
      二要明确负责主体,即明确一个牵头单位。由该单位负责食用菌产业的规划,具体任务的分解落实,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实施。这个负责主体应由区种植中心担任。种植中心成立食用菌工作指导站,明确专人负责食用菌产业化的具体实施。
      三要以种植中心为依托,组建有各食用菌生产企业、种植大户、市场销售人员参加的房山区食用菌协会,协调、管理、服务于房山区的食用菌产业。
      加强两个体系建设即市场体系建设和标准及检测、监测体系建设:
      (五)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1、建立食用菌综合批发市场。在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建设占地2万平米的食用菌批发交易市场,通过监控体系实行市场产品安全准入制。
      2、建立食用菌产品配送中心,各生产基地和生产厂都要建立自己的产品配送中心,规范销售服务网络,带动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六)完善标准和检测、监测体系建设。
      1、建立食用菌菌种培育标准化规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规程,产品质量检测标准体系并实施全程监控。
      2、建立食用菌产品检测监测体系,实现食用菌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要求。主要内容为建立质量监测中心,在集贸市场建立快速监测站点,在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园、生产基地设立监测室,形成了覆盖面较广的无公害监测体系,保证食用菌生产从环境、水源、种子、操作规程、加工、包装整个过程达到无公害标准。
      四大带动战略即品牌战略、唯一战略、开发新功能战略、深加工战略:
      (七)品牌战略。
      现在房山区食用菌鲜包装只有“青龙湖”和“长寿”两个品牌,“青龙湖”面对北京市场,“长寿”面对台湾和日本市场,但在市场上品牌的效应影响并不大。我们要从菌种、食用菌产品、深加工产品、到废料处理后的有机肥产品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品进行精美包装、注册商标。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加强品牌的市场宣传,使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质量档次、经济后盾、组织规模等在品牌的内涵和外延上充分展示。真正实现靠品牌闯市场、拓市场。通过品牌效应来拉动房山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八)唯一战略。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调整食用菌的种植结构,做到唯我独有,唯我独高,唯我独尊。靠产品的唯一性赢得市场。
      (九)开发新功能战略。
       通过高科技手段开发食用菌的医疗保健功能,变单一食用菌种类为多方向产品,多角度占有市场。
      (十)深加工战略。
       通过产品的贮藏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在产品增值的情况下,使鲜品缓冲市场占有时段,即平抑了市场物价,又使生产者和加工者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通过房山区食用菌产业化的开发建设,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配送、服务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使之成为房山区农业种植业主导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成为北京地区食用菌技术服务及信息中心,带动整个北京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大发展;通过辐射作用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菌种及菌袋生产、供给基地,安全高效生产的示范基地,深加工及产品出口基地。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