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4-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是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模式。目前,房山区已建成长寿保健金针菇、格瑞拓普白灵菇、荃珍隆杏鲍菇、英良蟹味菇四家工厂化生产厂和庙耳岗菌袋生产厂。工厂化食用菌年产量达1万吨,带动全区1000多户农民从事食用菌生产,户均增收万元以上。
二是巷道食用菌生产模式。结合山区煤矿关闭产业转型,在大安山、史家营、南窖、周口店等乡镇,利用废旧巷道进行食用菌生产,为山区煤矿关闭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渠道,形成新的劳动力就业基地,目前,我区拥有60余条巷道食用菌生产设施,总栽培面积达12万平方米,带动农户200户,实现了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三是林地食用菌生产模式。结合观光采摘,在蒲洼、十渡等山区乡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山区冷凉气候,大力发展林下冷凉原生态食用菌种植,建立了示范区1300亩。平原地区利用京石高速两侧绿化带及小清河流域果林,在琉璃河、长阳、良乡等乡镇,发展了以香菇、平菇、白灵菇、鸡腿菇为主的林下食用菌,示范面积1800亩。带动1000多农户,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
四是食用菌废料循环利用模式。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食用菌生产产生的大量废弃菌棒及废料进行循环利用。⑴利用废旧菌棒制作种植佛甲草的基质,用于城市屋顶绿化,减少建筑物顶层的裸露。目前,已在青龙湖庙耳岗建成佛甲草生产基地;⑵利用废弃菌袋为主要原料制作有机肥料,用于蔬菜等作物栽培,实现生产良性循环,现已在城关八十亩地建成一座食用菌菌肥厂,年产有机肥1.5万吨;⑶结合农村新能源建设,利用废旧菌棒进行生物质气化,实现良性循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五是野山菌保护生产模式。结合种质资源保护,在蒲洼、大安山、河北、史家营、佛子庄等乡镇,建立了5万亩的野山菌保护区,保护种类有牛杆菌等10多个品种。六是规模设施基地示范模式。新发展张坊镇南白岱村、大石窝镇南河村、城关田各庄、琉璃河镇石村、长阳夏场、青龙湖庙耳岗等近30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供稿单位:房山区农委)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