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曾经,这是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包袱沉重、困难职工多、上访告状频、经济收入少;
如今,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前景广阔的企业,人心思上、干劲十足、稳定和谐。
大兴安岭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宋希斌在现场参观了新林区建筑安装维修处的香菇养殖大棚时,高兴地说,建筑安装处能够做到穷则思变,积极带领职工群众寻求致富产业,在发展市场前景好的香菇养殖上实行了民建、民营、民管、民受益的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为全区树立了榜样。
逆境中求生存
新林建筑安装维修处是由新综厂、大修厂、设计室、房产处等7个单位合并组建而成,现有在册职工1219人,每年仅靠林业局的基本建设维修费用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近年来,随着工程招投标的市场化运作,没有招投标资质的建筑安装维修处在竞争中很快被市场淘汰下来,企业一度陷入了职工没活干、经济收入低、上访告状多等窘境。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
去年9月,新调整后的领导班子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要想致富职工群众,必须要找到一项适合林区发展实际、前景广阔的替代产业”。在经过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处里在全区率先引进了反季节香菇养殖,并由此为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
采访时,建筑安装维修处党支部书记孙昌义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1立方米木材经过加工处理可制成800个菌棒,每个菌棒可收入7元,利润可达3元,1立方米的木材就意味着有5600元的经济收入,2400元的纯利润。而且原料来源十分广泛,其中包括营林剩余物、伐区剩余物、火烧区清理以及树根、树枝等资源,既符合林区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又极大地提高了木材的经济利用价值。
市场中觅商机
2005年11月,河南郑州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现场。
中国食用菌协会会员孙昌义在这里又一次见到了他的老朋友浙江丽水市山森菇业有限公司经理司国庆。简单的寒暄之后,二人再一次谈起了大兴安岭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气候特点,巨大的发展潜力更加坚定了司国庆在大兴安岭投资发展香菇养殖的信心和决心。
也正是这一次的南方考察,使建筑安装维修处的领导班子了解和发现了南方香菇市场上蕴藏着的巨大商机。
香菇的生长适宜温度在5℃~25℃之间,因此南方香菇的养殖只能限制在8月至12月份之间,而北方5月至9月却正是适合生产反季节香菇的黄金时期,上海反季节的香菇市场价格每斤高达8元~12元。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南方木材资源的日渐匮乏,香菇的生产原料很难满足广大养殖户的需求,一些养殖户开始纷纷转行,香菇市场出现了断货、缺货的情况。特别是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开始悄悄走上了人们的餐桌,作为抗癌防衰老的绿色食品之一,香菇身价倍增,需求范围开始逐渐由长江以南向北方延伸,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正是依托上述资源优势和香菇生产的巨大市场潜力,建筑安装维修处的领导班子说干就干,一场轰轰烈烈的致富产业开始在这里落地生根。
创新中绘蓝图
2007年,受建筑安装维修处领导的邀请,司国庆带着2名技术人员来到了新林区考察,并从赤峰香菇养殖基地运来了2000个菌棒,进行了初步试验。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香菇出现了喜人的生长势头,质量高、产量大,每个菌棒的香菇产量都超过了1公斤,看到希望的广大职工群众再一次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初步试验成功后,司国庆当即决定投资60万元,购进了制菌和养菌设备,并签订了包销协议,实行“订单式生产”,所有产品按每市斤3.5元全部回收,使企业走上了集约生产、规模经营、集中管理的路子。
新林区领导也对企业发展香菇产业给与了大力的支持,在企业筹建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全部以优惠价格优先供应,使建筑安装维修处的香菇养殖基地在众多人期盼的目光中日渐成型。去年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的72栋大棚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建筑安装维修处的场地上。
在资金的筹措上,建筑安装维修处采取招商招一块、贷款贷一块、职工集资集一块、向上争取一块的办法,共筹集启动资金500万元。目前,生产车间已投入生产,基地每天生产1.2万个菌棒,已生产香菇菌棒100万个,并已经开始进入大棚,按照每个香菇菌棒成本3.5元计算,每棒可产香菇1公斤,每公斤收购价7元,预计产值可达700万元。
经营机制上他们以“民投、民营、民管、民受益”为主,实行股份制经营,在不改变职工身份的前提下,优先大棚承包权,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四自”方针,使职工真正成为了企业的主人。
处里困难职工王继伟,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孩子,还要奉养母亲,在企业困难时期,只好靠四处打工取得的微薄收入来维持家用。自香菇基地建成后,他承包了基地的锅炉,每个月的收入在1000元左右,“现在不用到处找活干了,工资高而且还稳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继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处机关工作人员王平,今年贷款5万元承包了一个216平方米的大棚,今年她的香菇收入有望能还上贷款,香菇基地使企业的100余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再就业。
据基地车间主任朱裕美介绍,每名职工培植3000个菌棒就可获利1万元,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收入,按此规模计算,到今年底,维修处养殖户最高收入可达6万元,最少也能收入1.5万元,通过发展这项产业,人均增收1.8万元,同比增加9000元,这在企业转产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在下步的发展目标上,处里将实施“三步走”战略:
2009年底计划扩建150栋大棚,生产下年所用菌棒300万棒,产值达到2100万元;计划2010年末生产500万菌棒、扩建280栋大棚,产值达到3500万元,安置就业300人,拉动其他场镇1000万棒;计划三年建成年生产1000万菌棒的加工车间、500栋大棚,可实现产值7000万元。
香菇基地注册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从技术、销售、管理、信息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使建筑工程维修处的香菇产业发展实现了九个“统一”即统一投资、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统一积累、统一规划、统一发展,使产、供、销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成品低耗、质量保证,品位上升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站在新的起点上,建筑维修工程处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正以敢为人先的创业勇气、与时俱进的创新锐气,追求卓越的创优志气,精心描绘着新的发展蓝图。(大兴安岭行署网站)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