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苏南地区,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有着悠久的食用菌栽培历史,为“中国食用菌之乡”。近年来,在我市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的各项政策扶持之下,在实施“近商、亲商、为商、富商”等各项招商措施下,金坛市食用菌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带动农民、社会生态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8年,金坛市食用菌总产量达2万多吨,产值1.2亿元,带动农户1500多户。生产产品品种有双孢蘑菇、高温蘑菇、金针菇、草菇、秀珍菇、杏鲍菇、茶树菇等十多个品种,生产模式有季节性生产、周年化生产、工厂化生产等。其中,双孢蘑菇占食用菌生产总量的1.48万吨,占食用菌生产总量的80%左右。以下谨对金坛市双孢蘑菇发展情况作简要的分析。
1金坛市双孢蘑菇发展历程
金坛市自引进双孢蘑菇以来,其发展阶段大体可分为5个。第1阶段是缓慢发展阶段;第2阶段为出口依赖型快速发展阶段;第3阶段萎缩阶段;第4阶段为内需、出口双向拉动型发展阶段;第5阶段为平衡发展阶段。
1.1缓慢发展阶段
其阶段特点为生产规模小,发展速度慢,生产地区普及率低,产品以外贸出口为主。主要在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也就是大集体时期,农村各生产小组主要利用集体房屋进室搭架栽培双孢蘑菇,生产规模小,一般一个组只有300~500m2的栽培面积,产品主要供外贸出口用。
1.2出口依赖型快速发展阶段
其阶段特点为生产面大,总体生产规模大,单户生产规模小,产品仍以出口为主。到上世纪80年代初金坛市双孢蘑菇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分田到户实行承包责任制后,许多农户加入到双孢蘑菇生产行列,但户生产规模只有100~200 m2。各乡镇(时称人民公社)相继办起了菌种生产厂、产品收购加工点,菌种厂负责菌种生产、供应、技术指导,供销社负责产品收购加工,金坛市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了“金坛市食用菌研究所”,盐水菇加工厂和蘑菇罐头加工厂。80年代末,金坛市开始引进推广“二次发酵技术”,使我市菇农双孢蘑菇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平均单产水平从4.5kg/m2提高到5.5kg/m2,产量水平提高了20%以上,但当时的二次发酵技术仍很不完善。1988、1989年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达到历史的第1次顶峰,达到80多万m2。
1.3萎缩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出口受阻,产品生产规模几年内几乎缩至为零。1989年,双孢蘑菇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事件发生后,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开始快速下滑,至1994年仅存2000多m2,从此我市双孢蘑菇产业一蹶不振。其阶段主要应用品种为浙农1号和浙农2号,金坛市食用菌研究虽于1992年介绍了AS2796新品种,但并没能推广开来。随着金坛市食用菌产业的下滑,金坛市食用菌研究所、蘑菇加工等企业也相继停止了业务。
1.4内需、出口双向拉动发展阶段
其阶段特点是大量的新技术被采用,并得到较好地推广,单户生产规模大,合作组织初现雏形,生产区域集中,单位效益高,其阶段从1997年~2003年,年增涨幅度在30%以上,最高年份2001年、2002年增幅达130%。
由于上世纪90年中后期双孢蘑菇国际市场开始好转、国内市场需求也迅速扩大,进入90年代末,金坛市双孢蘑菇产业出现了第2次快速恢复发展阶段。1997年,金坛市引进了双孢蘑菇集约化生产技术、AS2796杂交菌株和改进后次发酵技术,户生产规模和组织形式都发生较大的改变。中间虽经历了2003年“非典型肺炎”事件和国际上各种食用菌安全事件,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仍然较为稳定。
1.5平衡发展阶段。
2004年后,金坛市双孢蘑菇便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大体稳定在130~150万m2。
2金坛市双孢蘑菇产业优势分析
由于双孢蘑菇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出现了显著变化,形成以下诸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2.1生产规模化、区域化
双孢蘑菇生产规模化、区域化特点明显,单户生产规模不再一味求大,而形成了以效益为中心的适度规模经营。
80年代,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涉及到全市各个乡镇、村组,由于受当时生产技术、生产设施条件和生产资料及资金来源的影响,户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只有100~200 m2。
2000年统计: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规模最大的达2万多m2;1万m2以上的规模生产户生产面积占全市生产总面积的54.24%;大于1000 m2规模生产户生产面积达83.44%,大于1000 m2的菇农户数仅占菇农总户数的23%。农户是双孢蘑菇生产经营的主体,大多数菇农的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没有现代农场的管理经验和措施,再加上双孢蘑菇管理需要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生产规模的过大造成了生产管理诸方面的脱节、不到位,常造成一系列较大的失误。生产规模太小,造成单位面积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过高,生产经营者的机会成本也太高。
2002年后,金坛市单户双孢蘑菇生产规模开始向中间适度生产规模靠拢。2008年统计:金坛市户生产规模在1000~5000m2,70%的菇农在2000~3000 m2的规模区间内。
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区域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金城镇的湖溪村、双阳村、王母观村一带,该区域内双孢蘑菇生产面积占全市生产总面积的85%以上。区域化经营使农户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加快了新技术、市场信息等的传递与交流,降低生产技术风险和市场销售成本。
2.2生产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为组织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基础。2000年恢复了“金坛市食用菌协会”的工作;2002年,为了适应金坛市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有几位双孢蘑菇生产经营能人合股成立了 “金坛市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了“金坛市湖溪村蘑菇专业合作社”。
金坛市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与菇农签定了菌种生产、产品收购、技术服务等协议,有力地保障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单位先后被金坛市、常州市授予农业龙头企业称号。
2.3标准化生产得到有效推进
2004年,承担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2005年,完成了金坛市双孢蘑菇全程质量控制建设项目。金坛市先后制定了江苏省、常州市和企业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标准 7个。制定江苏省地方标准2个、常州市地方标准1个、金坛市企业标准4个,制定了江苏省地方“双孢蘑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858-2005)”、“高温蘑菇栽培规程”(DB32/T1241-2008)、参与编制了常州市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 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DB3204/ T013-2003)”。还制定了双孢蘑菇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与双孢蘑菇生产标准共同构成了金坛市双孢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2.4科技创新不断加力
金坛市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作用,参加的项目获得江苏省“送科技下乡 促农民增收”50佳短平快科技富民项目、江苏省农业推广二等奖、常州市青年科技贡献奖、金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金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获金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通过科技创新为双孢蘑菇增加了近2亿多元的经济效益,使金坛市双孢蘑菇产业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5产品及市场优势明显
金坛市双孢蘑菇产品主要有鲜蘑菇、菌种、蘑菇干片及盐渍产品,鲜蘑菇曾获常州市名优农产品,蘑菇干片获湖南全国食用菌展销会金奖、江苏省准计量局优秀奖。2只蘑菇产品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论证,1只通过了有机食品论证。国内蘑菇消费量最大的市场在长三角地区,常州市凌家塘批发市场是中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有极大的辐射能力。金坛市蘑菇产区距沿江高速、杨溧高速道口仅为1.5km,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与商品品质。金坛的双孢蘑菇在凌家塘批发市场大多是优先批发完毕,且价格要高于其它远途而来的产品。
3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在农业产业中地位
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面积已达150万m2以上,年生产量达1.4万吨以上,产值近7千万元,已成为金坛市农业中的一大亮点。
3.1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
双孢蘑菇生产是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一般1亩大田可搭建双孢蘑菇集约菇棚1100 m2左右,平均亩产值达4万元左右,效益达2万元以上,效益是水稻生产的40倍。
3.2生态农业的核心
金坛市已形成了一条以双孢蘑菇生产为核心的农业废弃物降解链,使金坛农业内物质与能量实现了循环利用。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年消耗水稻秸秆、畜禽粪便近4万吨,相当于8万亩水稻秸秆生产量,不仅有效地减少了秸秆焚烧和田间废弃现象的发生,还为水稻生产增加收入400元/亩,合计增收1600多万元。蘑菇生产废弃物含有较多的氮、磷、钾和有机质,还田又可减少近2000吨化学肥料的投入量,有利于对地力的培肥和农产品品质的提高。
4存在问题
4.1生产成本逐年增加、用工矛盾日渐突出
近年来,由于生产资料、原辅材料和用工成本的快速增加,而双孢蘑菇价格基本徘徊不前,甚至于有的年份还下降,双孢蘑菇生产的效益空间明显被压缩,生产总成本增幅达102.6%,增加额达13235元/1100m2,用工成本和原辅材料成本增加都在1倍以上。
双孢蘑菇生产是用工密集型产业,在苏南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用工矛盾已变得突出起来,青壮劳动力大都到企业上班,从事双蘑菇生产的都是一些50岁以上的人,而且60岁以上的占很大的比重。季节性、规模化生产双孢蘑菇在培养料堆制、上料、覆土、采菇期是用工最集中、用工强度最大的时期,往往出现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
4.2食品安全仍存隐患
双孢蘑菇从生产到销售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多个层次,虽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与教育,在有关部门的检查过程中仍发现过多次食品安全事故问题。一是菇农在蘑菇生长期超过标用药现象仍有个别发生;二是外地菇贩不规范使用蘑菇漂白物质。
4.3金融危机冲击
2008年8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双孢蘑菇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双孢蘑菇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大幅下降,受其影响盐渍菇价格从7000多元/吨,下降到了3600多元/吨,下降了1半左右。受其影响金坛市2008年秋菇批发价下跌至3.2元/kg,下降了近1.6元/kg,大部分菇农生产经营处于保本状态,菇农生产积极性受到了较大的挫伤。
4.4组织生产体系仍较脆弱
4.4.1生产设施仍较落后
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是以竹架大棚为主,仍然是依赖于自然气候条件下的常规生产,对生产环境的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自然灾害性天气影响,以及对病虫害的交差感染为害的控防能力较差。
4.4.1龙头企业仍弱小
金坛市双孢蘑菇龙头企业组建时间较短,虽对我市双孢蘑菇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但其生产经营规模仍偏小,对市场风险的抗御能力还很不足。其组织构成、生产经营管理理念仍与现代企业管理有较大的差距,对新技术、新农艺的引进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生产发展需求。
5对策与措施
金坛市双孢蘑菇要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扩大现有的比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
5.1开展科技创新 依靠科技增效
技术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技术的创新,产业优势的维持和竞争优势的形成,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应用。
一是,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人才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与载体,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二是,加强加技术的引进与创新。加强对双孢蘑菇实用技术的研究、引进与推广,积极鼓励开展学科间的交叉,追踪国内外双孢蘑菇先进生产技术,特别是工厂化、周年化、机械化生产技术,吸收其中有益的成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双孢蘑菇生产新模式。开展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可开发一些休闲型即食食品。
三是,实现品种的多样化。目前,我市双孢蘑菇种类和产品形式比较单一,可以引进一些彩色品种进行生产试验和推广,如奶油色品种、棕色品种。
5.2推进体系建设 提升安全质量
5.2.1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推广与执行效果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的基础之一,是提升农产品质量与竞争能力的主要措施。双孢蘑菇生产标准体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与势俱进。金坛市现有双孢蘑菇标准制定已有多年时间,其存在采标不高、可操作性低等不足,有必要对现有标准进行有效地梳理。根据生产、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标准的修订工作,提高采标的要求,在尊重地方实际、产品特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放眼世界采用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标准,切实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健全标准的推广体系,提高标准推广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对标准的宣传、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菇农对标准的认知和采用水平,从而实现金坛市双孢蘑菇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安全全面提升。
5.2.2引入HACCP、GAP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清洁化生产
引入HACCP(危害点分析与关键控制) 、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清洁化生产技术,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控手段,使危害因素降到最小程度,坚持人与自然的统一、产品内在的品质与外在品质的统一、科学性和实践性统一。建立健全生产全过程的追溯机制,是将整体预防污染的环境战略持续地应用到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使产品达到预期的要求,从而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以期减少对人类的和环境的风险。
5.3培强市场主体 提高竞争能力
进一步优化双孢蘑菇产业化体系,合理化分配双孢蘑菇的产销收益,紧密菇农、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评比活动,加大对我市“润湖”商标的推介力度,努力提高其在社会的知名度。采取积极多样的扶持措施培育市场主体,同时引入现代农业企业的管理理念,对金坛市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提高,做大做强这一产业“龙头”,提高其在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5.4、创新推广体系 加强技术推广
一是,创新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导的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协会、合作社和企业在推广体系中的作用。
二是,创新推广方式。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必须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推广体系成员的构成必须打破原有食用菌生产技术人员的界限,应引入其他方面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推广的内容应突破食用菌的范畴、甚至于完全突破农业的范畴。推广方式也必须是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如:试验示范基地、菇农走访、专家讲座、信息平台等,使食用菌生产技术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推广。(金坛市农业局 张洪海)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