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偷”来的蘑菇屯就放在了白泉镇白泉村,离东辽县城还不到5公里。
白泉村俗称小白泉,之所以在“白泉”前加个“小”字,一是有别于白泉镇;二是人口太少,只有420户、1524人。
白泉村人称“蘑菇屯”,名气很大,大得外省人都知道,他们可以不用问路就能把车开进村、开进组。
说起“偷”来的蘑菇屯,就必须提起白泉村普通党员顾金权,没有他当年偷学蘑菇培育技术,也就没有现在名声在外的蘑菇屯了。
蘑菇菌是一种寄生生物,靠吸取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的营养来满足自身生长需求。顾金权在发展蘑菇生产上借鉴了其生存原理。
2001年,吃过滑子蘑不知长在哪的顾金权开始接触滑子蘑。那一年,从市区来了几个人在白泉村培育滑子蘑,顾金权给他们打短工。几个月下来,工资就是500盘滑子蘑菌。就这样,他一边打工、一边学技术、一边侍弄自己的滑子蘑。两年后,来人赔钱走了,顾金权却掌握了技术,摸索出了规律,还赚了几万块。顾金权赚了大钱,同村人眼热,开始跟着弄起了滑子蘑,一年下来,村民都有不少的收益。看到很多村民都对培育蘑菇感兴趣,生产形成了规模,顾金权便打起了“蘑菇”算盘,做起了培育菌种、回收蘑菇的买卖。村民也觉得这样保险、省心,都认可。2006年,蘑菇屯迎来了发展蘑菇人气最旺的一年,全村有40多户村民加入到了蘑菇培育中,村民在蘑菇上净赚80余万,人均500多元。到了蘑菇采收旺季,短工每天收入都在50元以上。
如今,蘑菇屯里有培育蘑菇的大棚1.4万多平方米,从事蘑菇生产人员近百人,很多农户把发展蘑菇生产从副业调整到了主业。“领头羊”顾金权不仅建起了1700多平方米的大棚,还早早地开上了私家车。(辽源日报)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