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四川通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发布时间:2009-11-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1月2日,在通江县民胜镇周子坪村食用菌产业园区,投资300余万元的百万吨无公害银耳加工厂房主体工程建设正加紧进行。工程项目经理赵友川介绍:“主体工程将于本月中旬完工,整个工程将于本月下旬结束。”

      今年以来,通江县坚持“对接大交通”、“围绕大交通”、“服务大交通”做好相关产业规划编制,紧紧依托本县资源优势,通过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大力促进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按照规划,该县2015年食用菌产量将达到10万吨(鲜品),产值达到6.5亿元以上,银耳产量、质量创全国第一,食用菌产量、质量夺全省第一。

      推进园区建设 提升规模水平

      “通过政府引导、大户示范和专合组织的带动,去年我们村仅食用菌一项人均收入增加500元,可以说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们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周子坪村支部书记何维礼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为了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周子坪村建起食用菌产业园区,并依托通巴路的交通要道优势,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帮扶、部门指导、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坚持规划为先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整合项目投入,促进园区发展。园区建设以来,一期工程已开发土地12.6亩,建普通大棚67个,钢架大棚37个,标准化银耳房21个,发汗大棚3个。开发食用菌品种包括平菇、香菇、茶树菇、木屑袋栽银耳等10余个品种。通过食用菌产业园区的科技引领、示范和带动,让更多的村民对食用菌产业充满信心。

      “为进一步对接大交通建设,村里将继续围绕食用菌产业做文章,继续扩大规模,引进外资,示范带动,促村民增收致富。同时,还将大力发展蔬菜、养殖、农家乐等产业。”谈起下一步的发展规划,何维礼胸有成竹地说。目前,园区二期工程除万吨无公害银耳加工厂房进入主体建设之外,张家梁100万袋银耳基地和10万袋地栽木耳基地,谭家河大桥20个银耳房、190个大棚建设已全面启动建设。“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对把周子坪食用菌产业园区打造成省级食用菌产业园区充满信心。”民胜镇镇长陈茂林坚定地说。

      推进流通加工 提升产业效益

      “为让生产出来的食用菌能卖个好价钱,我们借助即将建设的巴达高速公路过境水宁寺的优势,依托耿晟公司投资200万元建立食用菌脱水烘干厂,年加工食用菌干品800吨,将来年出口创汇300万美元没有问题。”耿晟公司食用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介绍。截至目前,通江县培育了银耳公司、德富隆等两家省级龙头企业,山霸王、光泰科技、银耳酒业等4家市级龙头企业,引进浩翔科技食品有限公司投入3500万元建设两条银耳降脂胶囊生产线,引进富康菌业带动双孢蘑菇大发展。先后开发通江银耳饮料、通江银耳羹、银耳化妆品、压缩银耳等4大类20余个品种,实现由食用到药用、由低级到高端产品的新跨越。

      为进一步拓宽食用菌流通加工市场,通江还建成4个商品交易市场和产品集散地,组建合作社、协会13个,会员1.2万余户,经纪人达2000余人。目前巴山食用菌协会有会员1320户,跨2省3县8个乡(镇),基地生产能力达1000万袋以上,年销售产值超过6000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1.8万元。

      推进机制创新 提升保障能力

      “今年全县预算产业发展资金500万元,今后每年将按20%的比例递增纳入预算,用于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奖励、创业培训等。”通江县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捆绑整合农业、畜牧、水利、林业、国土、建设、环保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同时,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食用菌产业发展。目前,全县金融部门已发放食用菌特色产业贷款3000余万元,有效破解了投入不足的难题。

      该县邀请省内外专家帮助修订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制订食用菌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与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开展技术协作和攻关,成为食用菌新技术、新品种试验、展示、推广基地县。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体系,采取专家培训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科技示范户、示范户培训带动耳农的梯次培训方式,包片、驻点、入户指导新技术。同时,建立菌种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原辅材料和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加大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截至目前,该县接种椴木银耳61万瓶,椴木木耳80万瓶,椴木香菇40万瓶,袋料香菇1530万袋,蔬菜型食用菌680万袋,预计全年食用菌产量可达2.8万吨。(巴中日报)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