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2-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食用菌是通江的特色支柱产业,通江县也是全省食用菌基地县。尽管政府年年投入的项目资金有增无减,但是“有名无实、有产无量”却是通江食用菌产业面临的尴尬现状。为彻底根治这一症状,去年来,通江县在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中,按照“政府投入建设施,业主租用搞发展,农民入股增效益”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模式,经过一年来的强势推进,目前全县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政府投入建设施
“去年,政府对大棚无偿补贴了一部分项目资金,建成的大棚将有偿提供给业主使用,大棚的主权始终属于政府所有。”1月23日,民胜镇党委书记杨峥嵘指着谭家河食用菌生产园区对笔者介绍,该园区是通江县委、县政府整合土地整理、小型水利建设、食用菌产业等项目资金250万元,实施了改土、修路、治水和建设耳房大棚基础设施后被通江县绿野食品有限公司投入50万元租用,目前政府已在该园区建成银耳耳房32座、食用菌大棚103个。
“大家都有好处,政府有收益,也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同时,我拿了租金,不做好也有压力。”通江县绿野食品有限公司龙经理对笔者说,公司还在周子坪村投资300万元,建设了生产厂房,在成都设立了三乡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负责销售,并在全国各地建有销售网络,正在实施“公司+园区+农户+生产+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
业主租用搞发展
省重点扶贫龙头企业——通江县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于2009年进驻周子坪村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该公司每年给政府交纳租金6万元,并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产品加工、冷藏、烘干车间和展示厅。同时,还在园区租用土地近50亩,建设了食用菌示范种植基地和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预计2010年6月全部竣工。
益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通江县2009年从河南招商引进到通江银耳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园区的。该公司每年给政府交纳租金20万元,现有银耳生产标准化厂房30间、灭菌车间8个、拌料和烘干车间8个,按每间厂房装6000袋、一年种植6季计算,园区全年可种植袋料银耳100万袋,实现年产值600万元,利润200万元。园区还租用20亩土地,栽培椴木木耳16万段,产值165万元,利润35万元。
农民入股增效益
“去年,我家租给公司5亩土地的收入就是4000元,有3人在园区务工的收入是18000元,再结合离县城只有10分钟的优势种植一些蔬菜,总共收入有30000多元,比外出务工强多了。”周子坪村村民杜华秀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靠土地每亩每年800元的租用费和在园区务工每人每年6000元的纯收入,一家人的日子就能过得十分宽裕,更重要的是还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通过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我们村实现了320亩土地的有效流转,村民的传统生产观念也得到转变,积极参与支持食用菌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务工和土地流转,去年人均增收达到了5000元以上。”周子坪村党支部书记何维礼说,在周子坪食用菌产业园区,因稻田蘑菇的种植需要,连以前没多少用处的稻草,如今每斤都卖到4毛钱。
通江县食用菌产业园区的建设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看到了发展前景,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10多户大户纷纷进驻食用菌产业园区搞规划、选项目、建厂房、谋发展。园区农户主要以土地和劳务两种方式入股,每人每年至少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还充分调动了园区农户的积极性,实现了“农业工厂化,农民工人化,销售一体化,生产标准化,园区规模化”的新跨越。 (巴中日报)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