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3-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邹城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三大目标,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把发展食用菌生产作为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取得明显成效。
自去年以来,他们本着“一年示范,二年生产,三年建成食用菌主要产业”的目标,大力实施省级食用菌科技示范县创建活动。把发展食用菌生产由简陋的分户小规模栽培,引导到标准化基地栽培、专业合作化组织服务、龙头企业化带动和高科技经营化管理。从品种选育、菌种制作、自动化生产加工企业等6个方面加强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深加工技术研究。开发出适于当地推广的平菇、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草菇、或者孢菇、灰树菇、白灵菇、木耳、灵芝等15个新品种。以平阳寺、中心、北宿、郭里、香城等镇为样板,建立食用菌优质品种园生产基地,提高食用菌栽培技术和产量及品质。根据冬夏季食用菌不同品种对不同温度影响,利用菌棚、山洞等场所,选择白金针菇、鸡腿菇(袋栽)、姬菇、小白平菇、香菇等适宜性优质品种,突破环境限制,实现周年标准化栽培,并可培植生态农业,实现菌糠还田增效进行等新品种选育及周年栽培。同时发挥市食用菌协会的作用,加强技术、信息、物资全方位服务。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利用党校、技工学校、星火培训基地等场所,举办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班,聘请食用菌专家现场传授高级栽培技术。全市菇农的栽培技术明显提高,菇农普遍掌握了2~3个常规品种栽培技术。全市已发展食用菌栽培基地8个。如:平阳寺镇正在建设可控温四季栽培大棚。香城镇菌蚕大棚轮季栽培,已取得了明显效益。此外,我们还投资60多万元,利用大束镇土旺四基山洞,建立了立体栽培面积1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周年栽培基地,首季生产金针菇鲜品12万斤。目前,利用金针菇下脚料,发展鸡腿菇15万公斤,进行反季节栽培。鲜销包装的鸡腿菇,销往北京、上海等市地,每公斤4元左右。
为加快食用菌龙头企业的发展,该市本着“一市一品一企业”,“一镇一业、一特色”的原则,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运作模式,发挥食用菌产业化优势,扩大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先后投资1100多万元建立了绿丰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天绿园菇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大有机食用菌加工企业。与菇农签定了产品回收合同,推行“订单”食用菌新品种。通过制度约束和政府协调,降低菇农生产和经营风险,增加农民实际收入。绿丰源食品有限公司座落在平阳寺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园区内,在原来菌种生产和盐渍加工的基础上,已建成了高标准配套生产线,日加工鲜菇30吨,年生产量突破1万吨,年平均销售收入可达4800万元。目前,绿丰源食品有限公司已注册了“益智”牌食用菌新产品,双孢菇、鸡腿菇、金针菇、草菇、白灵菇等淹渍品、干品和鲜品,销往我国香港、上海、北京、烟台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一批高品位档次、高科技含量、高营养价值的食用菌系列品种逐步推向市场,并做到开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推出一代,打响一代,真正形成了一批带动产业发展和国内市场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目前,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79000平方米,年产鲜菇3500万公斤,消耗各类作物秸杆1.1亿公斤,菌糠还田1.1亿公斤。走出了一条“靠政策推,靠服务拉,靠企业带,靠机制连”的发展路子。食用菌产业基本形成了“良种化布局、区域化栽培、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产业化开发、模式化运作”的新格局。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