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深受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欢迎。海林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努力把海林市打造成“北方食用菌强市”,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利用远程教学,传播高新栽培技术
提高农民的收入,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海林市以食用菌产业为重点,发挥远程教育优势,运用课件组织教学活动,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和群众上网浏览,传播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致富能力。一年来,海林市采取远程教学、专家讲座、交流研讨、实地培训等方式,先后举办各类食用菌培训班141场次,共培训农民6284人次。食用菌种植户在掌握了搭架发酵、一字切口等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外地先进做法,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先后创造了吊袋发酵、丁字切口等节本增效技术,为整体提升全市食用菌生产标准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目前,海林市已有12%的种植户掌握了一级菌种培育技术,98%的种植户掌握了二级菌种培育技术,有效节约了菌种培育成本,确保了食用菌的质量。
借鉴外地经验,提升产业推进水平
海林市在利用远程教育网推广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更把学习先进的经验作为重点,努力提升食用菌产业的水平。先后组织学习了徐州市官山镇《“远教+协会”造就蘑菇产业特色镇》的“远教+协会”经验、123级菌种制作、黑木耳、滑菇等菌类标准化栽培技术、《北京市怀柔区长哨营乡打造蘑菇之乡》的“组织拉动”、“企业推动”、“能人带动”模式等外地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经验做法,海林市食用菌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314人,遍布全市9个乡镇80多个村屯,并将远程教育网与协会挂钩,与“党建致富链”、“党员活动日”、“党员服务承诺制”等活动挂钩,形成了“远教+协会”、“支部+协会+农户”、“党员+大户+农户”的产业推进模式;引资兴建了振兴山产品加工厂、三道河子镇食用菌菌种厂,形成了“企业推动”的良好态势;培育了曹凤荣、宋常忠、张广武等一大批产业能人,发挥能人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仅栽培黑木耳、滑子磨、猴头菇三项,人均增收1200元,比2007年增收160元,增幅为15.4%,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猴头菇之乡”。截止2009年2月中旬,全市食用菌种植总量已从2008年的3.28亿万袋发展到了3.87亿万袋,增幅18%,食用菌产业已呈现出了规范扩充、发展强劲、带动力强、农民认可的良好态势。
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畅通产品销售渠道
食用菌产品的销售是食用菌产业的最终环节,也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问题,而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连接外面的桥梁,为食用菌产品开辟了一条通向市场的通道。海林市通过网上交流农产品信息,进一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拓宽发家致富的路子,以此来带动一批食用菌产业的“经济人”。海林市致富明星—兴家村村民苏广华从远程教育网上受益匪浅,利用远程教育网拓宽了食用菌销售渠道,产品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还远销北京、山西、河北、云南、贵州等20多个省市,供不应求;三道河子镇工农村通过远程教育网上提供的信息,黑木耳比当地林场每公斤多卖出2元,平均每个种植户多收入2000多元;山市镇西街村农民党员成万宏,通过远程教学开阔了眼界,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他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山市镇流通领域经纪人协会,产品由粗放型向深加工迈进,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云南等地建立了40多个稳定的黑木耳销售网点,成为东北黑木耳第三大集散地。目前,远程教育网已成为海林市广大农民党员和群众致富增收的加油站,食用菌产业在远程教育网的助推下蓬勃发展,不断跨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