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任职10年,村民增收11倍
——记全国劳模杨正江
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劳动者风采
[简历]
2000年至今,任通江县诺水河镇碧山村党支部书记。
[荣誉]
曾先后获得四川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示范岗、通江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等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故事]
“老杨!你刚从北京参加劳模表彰大会回来就忙上了,要注意身体啊!”5月2日,通江县诺水河镇碧山村党支部书记杨正江挨家挨户查看食用菌大棚,村民热心地跟他打招呼。
杨正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0年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不足600元增长到2009年的6792元。村里富了,杨正江也从一个47岁的壮汉变成了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群众说,老杨做事就像一头“牛”。
“全村有11平方公里的耳林资源,搞袋料香菇生产大有前途。”2000年,初任碧山村党支部书记的杨正江有了主意。村里没有经费,杨正江自掏腰包1万余元,带着2个村干部到浙江、福建考察学习袋料香菇种植技术。
2003年底,杨正江大胆引入新的生产模式,在碧山村成立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全村120多户农户入了合作社。仅2009年,全村食用菌种植200万余袋,总产值达1200万元,食用菌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杨正江上任时,村里人饮用的是从上游山沟煤矿附近流出的水。解决饮水难,成为杨正江要做的又一件大事。
那时,没有国家补助项目,杨正江就自掏腰包近3万元,安装饮水管道,从山里引出清洁的山泉水,先解决了1个社100多人的饮水难题。近年来,在国家补助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杨正江组织群众集资筹劳60余万元,用1个月时间解决了全村1123人的饮水问题,并修建村水泥路3公里,社道泥碎路2公里,维修村小1所,新建村卫生站1所。
“为什么自己掏钱?”不少群众问他。“村里很穷,拿不出钱,我早些年在外务工挣了点钱,为群众办事自己掏点钱也不算啥。”杨正江回答得朴实。
[劳动者感言]
为了村里的老少爷们,我愿意做条“牛”。为群众办事自己掏点钱不算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