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8-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这天,姚忠明又一次赶到伊吾县前山哈萨克民族乡石磨沟村野生蘑菇种植基地。因为天气变化,他要查看拱棚都盖好了没有。随后,他又来到牧民帕塔木·买则甫的暖棚里,给她讲解如何保持棚内湿度和温度,才有利于蘑菇的生长。
帕塔木·买则甫说:“我们牧民种蘑菇不懂技术,姚老师经常来教我们,我按他教的方法去做了,蘑菇长得很好。”
说起姚老师,70多岁的牧民拉提帕·哈力力感受也很多,四年前,老人一家搬出大山实现定居,也是姚忠明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植蘑菇增加收入。
拉提帕·哈力力说:“为了我们牧民生活得更好,姚老师不怕苦不怕累,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一年有半年时间来到这里指导我们种蘑菇。”
五年来,每年的4月份到9月份,在前山哈萨克民族乡乡政府通往石磨沟村十几公里的砂石路上,牧民们经常能看到身着迷彩服、骑着摩托车、挎着水壶的姚忠明。
伊吾县前山乡石磨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尔肯.米斯汗说:“为了牧民增收,五年来,姚老师克服了许多困难,给牧民传授技术,每天中午都是在村里吃方便面,或者啃馕。”
由于种植野生蘑菇增收效果明显,今年,石磨沟村集中连片新建蘑菇大棚80座。姚忠明说,只要农牧民需要,他会长期来这里工作。
姚忠明说:“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能把所学的掌握的一些特长,用于农牧民增收我觉得是很好的一件事。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