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4.1.3 微生物学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母种微生物学要求(项目要求)
菌丝生长状态 粗壮、丰满、均匀
锁状联合 有
杂 菌 无
4.1.4 菌丝生长速度:在PDA培养基上,在适温(25℃±2℃)下,6天~8天长满斜面。
4.1.5 母种栽培性状:供种单位所供母种需经出菇试验确证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等种性合格后,方可用于扩大繁殖或出售。产量性状在正常条件下生物学效率应不低于10%。
4.2 原种
4.2.1 容器规格应符合NY/T 528-2002中4.7.1.2规定。
4.2.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 原种感官要求(项目要求)
容器 完整,无损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上表面距离瓶(袋)口的距离 50mm±5mm
接种量(每支母种接原种数,接种物大小) (4~6)瓶(袋),≥12mm×15mm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斜面
菌丝体特征 洁白浓密、生长旺健
培养物表面菌丝体 生长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瓶壁,无干缩
培养物表面分泌物 无,允许有少量无色或浅黄色水珠
杂菌菌落 无
拮抗现象 无
子实体原基 无
气味 有平菇菌种特有的清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4.2.3 微生物学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4.2.4 菌丝生长速度:在适宜培养基上,在适温(25℃士2℃)下,25天~30天长满容器。
4.3 栽培种
4.3.1 容器规格应符合NY/T 528-2002中4.7.1.3规定。
4.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栽培种感官要求(项目要求)
容器 完整,无损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度,能满足透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上表面距离瓶(袋)口的距离 50mm±5mm
接种量[每瓶(袋)原种栽培种接数] (30~50)瓶(袋)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容器
菌丝体特征 洁白浓密、生长旺健,饱满
不同位置菌丝体 生长均匀,颜色一致,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瓶(袋)壁,无干缩
培养物表面分泌物 无,允许有少量无色或浅黄色水珠
杂菌菌落 无
颉颃现象 无
子实体原基 允许有少量,出现原基总量≤55
气味 有平菇菌种特有的清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4.3.3 微生物学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4.3.4 菌丝生长速度:在适温(25℃±2℃)下,在谷粒培养基上菌丝长满瓶应(15±2)天,长满袋应(20±2)天;在其他培养基上长满瓶应20天~25天,长满袋应30天~35天。
5 抽样
5.1 质检部门的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5.2 母种按品种、培养条件、接种时间分批编号,原种、栽培种按菌种来源、制种方法和接种时间分批编号。按批随机抽取被检样品。
5.3 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抽样量分别为该批菌种量的10%、5%、1%。但每批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支(瓶、袋);超过100支(瓶、袋)的,可进行两级抽样
6 试验方法
6.1 感官检验
按表5逐项进行。
表5感官要求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容器 肉眼观察 菌种量 母种、原种
肉眼观察、测量
栽培种 检查生产记录
棉塞、无棉塑料盖 肉眼观察 培养基上表面距离(袋)口的距离 肉眼观察
母种培养基灌入量 肉眼观察 菌种外观各项(杂菌菌落除外) 肉眼观察
母种斜面长度 肉眼观察 杂菌菌落 肉眼观察,必要时用5×放大镜观察
母种斜面背面外观 肉眼观察 气味 鼻嗅
6.2 微生物学检验
6.2.1 表2中菌丝生长状态和锁状联合用放大倍数不低于1OX4的光学显微镜对培养物的水封片进行观察,每一检样应观察不少于50个视野。
6.2.2 细菌检验:取少量疑有细菌污染的培养物,按无菌操作接种于GB/T 4789.28 中4.8规定的营养肉汤培养液中,25℃~28℃振荡培养1天~2天,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培养液混浊,为有细菌污染;培养液澄清,为无细菌污染。
6.2.3 霉菌检验:取少量疑有霉菌污染的培养物,按无菌操作接种于PDA培养基(见附录A中A.1)中,25℃~28℃培养3天~4天,出现白色以外色泽的菌落或非平菇菌丝形态菌落的,或有异味者为霉菌污染物,必要时进行水封片镜检。
6.3 菌丝生长速度
6.3.1 母种:PDA培养基,25℃±2℃培养,计算长满需天数。
6.3.2 原种和栽培种:按第B.1、B.2、B.3、B.4章中规定的配方任选其一,在25℃±2℃培养,计算长满需天数。
6.4 母种栽培中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
将被检母种制成原种。采用附录C规定的培养基配方,制作菌袋45个。接种后分三组进行常规管理,根据表6所列项目,做好栽培记录,统计检验结果。同时将该母种的出发菌株设为对照,做同样处理。对比二者的检验结果,以时间计的检验项目中,被检母种的任何一项时间较对照菌株推迟五天以上(含五天)者,为不合格;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菌株者,为不合格;菇体外观形态与对照明显不同程度或畸形者,为不合格。
表6 母种栽培种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检验记录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母种长满所需时间/天 总产/kg
原种长满所需时间/天 平均单产/kg
长满菌袋所需时间/天 生物学效率/(%)
出第一潮菇所需时间/天 色泽、质地
第一潮菇产量/kg 菇形
第一潮菇生物学效率(%) 菇盖直径、菌柄长短/mm
6.5 留样
各级菌种都要留样备查,留样的数量应每个批号母种2支(瓶、袋)~5支(瓶、袋),于4℃~6℃下贮存,母种5个月,原种4个月,栽培种2个月。
7 检验规则
判定规则按质量要求进行。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质量要求时,为合格菌种,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均为不合格菌种。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8.1 标签、标志
8.1.1 产品标签
每支(瓶、袋)菌种必须贴有清晰注明以下要素的标签;
a) 产品名称(如:平菇母种);
b) 品种名称(如:中蔬10号);
c) 生产单位(××菌种厂);
d) 接种日期(如:2002.××.××)M;
e) 执行标准
8.1.2 包装标签
每箱菌种必须贴有清晰注明以下要素的包装标签;
a) 产品名称、品种名称;
b) 厂名、厂址、联系电话;
c)出厂日期;
d) 保质期、贮存条件;
e) 数量;
f) 执行标准。
8.1.3 包装储运图示
按GB/T 191规定,应注明以下图示标志:
a) 小心轻放标志;
b)防水、防潮、防冻标志;
c) 防晒、防高温标志;
d) 防止倒置标志;
e) 防止重压标志。
GB 19172-2003
8.2 包装
8.2.1 母种外包装采用木盒或有足够强度的纸材制作的纸箱,内部用棉花、碎纸、报纸等具有缓冲作用的轻质材料填满。
8.2.2 原种、栽培种:外包装采用有足够强度的纸材制作的纸箱,菌种之间用碎纸、报纸等具有缓冲作用的轻质材料填满。纸箱上部和底部用8cm宽的胶带封口,并用打包带捆扎两道,箱内附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包括菌种种性、培养基配方及适用范围等)。
8.3 运输
8.3.1 不得与有毒物品混装。
8.3.2 气温达30℃以上时,需用2℃~20℃的冷藏车运输。
8.3.3 运输中必须有防震、防晒、防尘、防雨淋、防冻、防杂菌污染的措施。
8.4 贮存
8.4.1 母种在5℃士1℃冰箱中贮存,贮存期不超过90天。
8.4.2 原种应尽快使用,在温度不超过25℃、清洁、干燥通风(空气相对湿度50%~70%)、避光的室内存放谷粒种不超过7天,其余培养基的原种不超过14天。在5℃±1℃下贮存,贮存期不超过45天。
8.4.3 栽培种应尽快使用,在温度不超过25℃、清洁、通风、干燥(相对湿度50%~70%)、避光的室内存放谷粒种不超过10天,其余培养基的栽培种不超过20天。在1℃~6℃下贮存时,贮存期不超过45天。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