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为切实做好2011年食用菌春季生产管理,根据我区春季气候特点,结合广西食用菌生产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1、温度管理。春季气温冷热不稳定,出菇期食用菌对温度变化最敏感,要防止温度剧烈变化,温度控制在12-18℃为宜。阴雨天或降温时充分做好菇棚保温,减少冷空气直吹菇床,同时减少进出菇棚次数,保持棚内温度。当气温回升时,容易形成短期升温过高,造成烧菌和病虫害大发生,应结合补水加强棚内温度调节管理,防止春季气温陡然升高形成高温高湿的出菇环境。正常晴朗天气,气温较高时棚内温度会更高,应保持棚内适宜温度,由冬季的增温保湿变为降温保湿,可在白天阳光强时如上午8-9点至下午5点左右,棚顶覆盖草帘等,棚内地面喷水降温。
2、水分管理。经过秋、冬季出过2-3潮菇的菌袋,袋内所含水分大量消耗,明显变轻。当料内水分失去一半以后,就会影响正常出菇。如果料面出现缺水症状,造成干燥、裂纹,就不易形成菇蕾,这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因缺水而不出菇,或出菇少、质量差。补水可采用浸泡补水、喷淋补水、注水器补水等方法。补水后菌丝恢复生长,产生大量生物热量,使袋温增高,棚内温度随之提高,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烧菌或杂菌污染。同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不宜超过95%。双孢蘑菇调水要求轻喷、勤喷,忌用重水,每平方米0.5公斤,用水量随气温回升逐渐增加。
3、通风管理。经秋冬季出菇后,袋内养分大量消耗,春季出菇明显减少,需要的氧气量相对减少,可早、晚各通风一次,结合喷水进行即可,不必大量通风。但中午气温较高时,可适当打开门、窗,给菇棚增温换气增氧。
4、肥料管理。待气温稳定回升后,可结合向料面喷水时,适量施用氨基酸、腐殖酸类叶面肥或葡萄糖,打破休眠,促进菌丝体的恢复,转入常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促使转潮出菇。
5、及时采菇。气温回升时,此期平菇等食用菌生长旺盛,当平菇的菌盖与菌柄相连处出现白色绒状物时,应及时提前采菇。采收过迟,平菇菌肉组织老化、抵抗力降低,易破碎腐烂、质量降低。香菇则在菌盖没破膜前(六分成熟时)及时采收,必要时每天采收两次。采收后马上整理,及时包装外运或冷藏。
6、病虫害防治。随着气温升高,病害虫开始生长繁殖,应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病虫害大发生,特别是要及时清除死菇,预防病害传播。一旦发生,使用农药时要慎重,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且应在采菇后向菌袋喷药,切不可直接喷到子实体上。
7、菇棚管理。在菇棚四周开挖排水沟,保证排水顺畅,避免春季雨水对食用菌培养料的侵袭。加固菇棚,及时修补损坏菇棚,堵塞菇棚四周缝隙,提高保温能力。
8、加工设备准备。在双孢蘑菇主产区,要检修设施设备,做好双孢蘑菇的初加工准备,应对菇价起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