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2-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柞木村,表面有点土气,其实是个美丽的名字,“柞木”二字在满语中的意思为“鲜花盛开的地方”。如今的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镇柞木村遍地是“黑金”,黑木耳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这里的农民过上富足的生活,每个人的脸上都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股份经营“黑金”产业拉动经济链条
柞木村面积不大,方圆几十里内,有203户、852口人。分管农业的绥阳镇副镇长夏永祥说:“以前的柞木村是绥阳镇比较落后的村子,现在的柞木村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谁会想到,一项黑木耳产业,彻底拉动了柞木村的经济链条。2009年,柞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581元。
柞木村距离全国最大的绥阳黑木耳山产品批发大市场仅6公里,较好的区位优势为柞木村的黑木耳产业提供了需求市场。柞木村开始以现代经营方式发展黑木耳产业,菌包制作协会应运而生。绥阳镇镇党委政府从绥芬河市引进一家公司参股30万元,省财政拨款10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份,带动柞木村其他农民入股20多万元创办股份制菌包厂——柞木村阳光菌包厂。夏永祥说:“过去柞木村的黑木耳产业是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生产,投入散,浪费多,污染重。这是东宁县第一个自动化菌包厂,年产500万袋菌包,仅节约成本这一项,村民就增收126万元。”
在柞木村阳光菌包厂,33岁的赵伟东正忙着“送菌袋”。她告诉记者,在厂里送菌袋,不算自己做菌卖菌赚的钱,每个月还能额外有2000元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小作坊式的生产,省工、省时、省能源。“在家做菌包,5万袋需要20天的时间,在厂里2天就能完工。”赵伟东说,她在菌包厂工作,使得家里解放了一定的劳动力,丈夫现在在外开出租车。11岁的儿子在镇里的绥阳小学读书,天天都是车接车送。
51岁的姜文宝是菌包厂入股的股东。他说,2009年10个村民每人投资了2万元,当时觉得挺冒风险的,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姜文宝清楚地记得厂里出第一锅菌包的日子,“2010年11月15日,第一锅就出了1万袋。我们村80%的人种木耳,厂里如今接了80万袋的订单,解决了村民很大的问题。”
科技助农“黑金”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
夏永祥告诉记者,黑木耳产业成为柞木村的主导产业,并且朝着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了。“可以说,现在的黑木耳生产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基本上黑木耳的菌包制作是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育菌也是规范化的管理方式,我们这里有育菌大棚、育菌小区,还有黑木耳摆栽示范基地。光黑木耳这一块,人均收入就能达到1万元左右。”夏永祥骄傲地说。国家投入45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份,农民入股125万元建设的育菌小区即将投入使用。在菌包厂的基础上,柞木村还建成了占地70公顷的黑木耳生产示范园区,带动全村黑木耳生产规模发展到了700万袋,每亩纯收入达到了1万元,是大田作物的20多倍。
黑木耳的规模化经营得益于引入先进的科技成果,实施标准化生产。柞木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协会——黑木耳生产经营协会。协会会长郭德福带着记者走进了“柞木村袋栽黑木耳新技术实验示范园”,他一边指着地上的越冬耳,一边说:“协会完全是村民自发组织形成的,协会的宗旨就是要‘干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目前协会正推广栽培越冬耳的技术,就是因为越冬耳质量好,产量也高,价格更高,并且节约成本,符合低碳要求。”夏永祥接过话茬:“协会的作用就是通过一年的摆栽情况,发现哪些菌种质量好、价格高,谁的技术更先进,就普及推广谁的技术。”
如今镇里拿出20多万元,普及推广小孔栽培、春秋连作、冬耳生产等国内先进的栽培技术,全程实施标准化生产,栽培从每年一季发展到两季,亩效益从过去的七八千元,提高到一万元。
现代理念“黑金”产业提升生活品质
“棚屋乱盖,柴草乱堆,粪便乱流,垃圾乱倒,锅台是家里最干净的地方。”这曾经是柞木村真实的写照。黑木耳产业在给柞木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村民们对生活品质的认识有了提高。镇党委政府下大力气引导村民追求健康、舒适、便利、时尚的生活理念,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镇里拿出专项资金300多万元,对居民改造用的砖、水泥等材料和设施给予一半补助。2009年,镇党委政府为柞木村协调资金470万元,撬动村民出资160万元,完成村内全部道路的硬化,建成了占地657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和文化健身广场,开工建设了集农家书屋、村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村办公楼。2010年还投资120万元,启动建设别墅式住宅,同时引导村民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
贺红艳曾对村子里的环境整治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她之前的说法是:“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十年了,也没病没灾,为啥要改?”但当记者在村里见到她时,笑盈盈的脸上溢满幸福。年收入20万元的她,已改变了当初的观点。她告诉记者,过去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现在即将住上宽敞明亮的别墅,村里居住环境好了,赚钱的兴致更高了。“我不仅自己种菌,也是村里的‘经济人’,每年收菌这一项就能赚8万到10万呢。”贺红艳喜滋滋地说。
黑木耳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夏永祥说,柞木村现在是“一业并举,多业发展”。随着滨绥铁路、五花山水库、301国道的建设,村民做雇工日赚200元。再加上林下经济的发展,村民采集蕨菜、榛蘑、松茸等山产品,每人又能赚三四千元。村里没有闲散人员,每个人都有事儿干,都有钱赚。夏永祥说:“柞木村的村民很骄傲。过去柞木村是有名的光棍村,现在光棍都成家了,说明这个村的人气儿高了。最近光喜酒我就喝三顿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