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闫宝松:让菌农少走10年弯路

    发布时间:2011-05-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黑木耳,是林区的宝贝,也是森工系统的支柱产业。受配套资源的减少,如控制采伐木耳段减少、锯末减少等影响,产业发展也受到制约。然而,在牡丹江有一个人24年如一日在研究黑木耳。
        他叫闫宝松。常年 在林间地头的小闫,菌农更愿意称他“老闫”。47岁的他又黑又老,看起来不像是个专家,更像农民。
        1987年,从八一农垦毕业的闫宝松便分配到省林副特产研究所,从事食用菌科研、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从那时起,他和黑木耳结缘。
        初出茅庐的小闫,一头扎到林场,和菌农“混”在一起,书生变成了老农。大量来自一线的数据,准确可靠,影响木耳产量和质量的病根儿也找到了。
        不久,根据省自然气候、资源等条件及食用菌各个品种的特点、市场前景等因素,闫宝松研发了适合省大面积生产的黑木耳、滑菇等品种的栽培和丰产技术,培育出了黑木耳优良品种3个,1个通过省级审定登记,2个通过市级审定登记,并在全省食用菌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在紧张的下乡之余,闫宝松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科技论文近20篇,主持参与制定了我省主栽黑木耳、滑菇、元蘑、猴头等食用菌生产栽培的技术规程。
        菌农都说,闫宝松研究的黑木耳很特别,没有虫害,产量还高。宝山林场的范文濮竖起大拇指:老闫的技术管用,一句话够我们跑10年的。闫宝松说,他防治黑木耳病虫害不用药,采用的是生物防治,可提高木耳自身免疫力。木耳没有农药残留,产量高品质好。闫宝松向记者展示了大耳片且小根的木耳,果然与众不同,这种木耳一袋让菌农增产0.3两,增收0.6元。
        天气刚刚转暖,闫宝松又背起挎包,扎进了林区田间地头,现场帮助菌农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