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6-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通讯员 高霞)在山东,一个300㎡的蘑菇温室大棚一年能消化8-15吨秸秆和8-15吨动物粪便,可产鲜菇1.5万斤,产值约4.5万元,纯收入2.5万元以上。食用菌还可以高度立体化、集约化和工厂化栽培,可分层分袋,投入产出比为1:4-1:8,单位面积产值大大高于粮食等传统农业和蔬菜等经济作物。因此,食用菌产业被誉为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明星产业。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开辟了新的广阔天地,为农林资源再利用和推动循环经济开辟了新的模式。
“十一五”,山东省各地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制定规划,发挥优势,加大措施,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一是主产区域逐年扩大。目前,全省17市140多个农业县(市、区)食用菌生产均有长足发展,五年来,全省70%的县(市、区)重点发展了食用菌生产,35%的县(市、区)的食用菌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18万亩增至2010年的35万亩,接近翻番。二是主产县(市、区)产量逐年增加。2010年全省产量超过20万吨的有聊城市东昌府区,达10万吨的有莘县、苍山、邹城、武城、齐河、胶南、惠民、定陶、牟平、淄川、费县等11个县(市、区),达5万吨的有禹城、茌平、台儿庄区、冠县、新泰、济阳、寿光、东平、利津、栖霞、滕州、平阴、莒县、海阳、沂水、邹平和文登等17个县(市、区)。三是产业效益逐年提升。随着食用菌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食用菌产业的效益稳步提升。2010年,全省食用菌总产值达159.4亿元,较“十五”末同期约增长89%,全省菇农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以上。四是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经过五年的努力,全省食用菌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食用菌主产县基本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基本覆盖全省,他们采取统一供种供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市场销售的生产模式,产业效益和出口创汇大幅提高,真正走上了良性的产业化发展轨道。目前全省食用菌行业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近百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0余家。带动食用菌生产基地近千个,农户近万家。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