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羊肚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缙云县食用菌产业实现新跨越

    发布时间:2011-08-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运用遇强温差刺激即会诱发出菇的特性,使得传统春秋种植的秀珍菇在夏季生长。这一创新,保持了日产二三吨反季节秀珍菇鲜菇的良好势头。“秀珍菇价格比传统种植时提高了40%,每天都供不应求。”日前,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俊冲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成立于2003年的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每年都要投入一大笔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通过成立了珍稀菇研发中心,大力推广新技术、改良菌种,实现了合作社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去年销售业绩达到了1800多万元。
        现在合作社有反季节秀珍菇高架菇房15幢,有120万袋秀珍菇菌棒,生长期从5月中下旬至10月底,是省内单个最大的反季节秀珍菇生产基地之一。杏鲍菇也已实现了工厂化周年生产。
    创新:大刀阔斧
        走进位于双溪口乡青山环抱、绿意盎然的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四幢杏鲍菇环境智能化可控菇房、15幢秀珍菇高架菇房、6座配套冷库、一个产品保鲜配送中心、一个珍稀菇技术研发中心比肩林立,宛如一个现代工厂。
    秀珍菇自然出菇期为春秋季节,在高温的夏季不能生产,怎样才能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填补市场空档,实现增产增收?“唯有依靠科技创新。”合作社理事长蔡俊冲话语铿锵。
        食用菌是缙云一项传统的特色主导产业,近年来,由于种植品种单一,发展空间遇到了瓶颈。2002年,蔡俊冲了解到,一种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秀珍菇在上海等地流行起来,销价甚高,还供不应求。蔡俊冲及时捕捉到这一商机,在大源稠门开展常规种植。“反季节种植可以人工控制,又能增收,何不一试。”打定主意后,2003年,蔡俊冲转移至双溪口乡南源村进行反季节秀珍菇试验。当年种植25万袋,总产鲜菇70多吨,创产值6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不过,由于当时反季节生产秀珍菇的技术创新不是很成熟,所以产菇量不稳定。经过多年的摸索与交流学习后,如今反季节培育秀珍菇技术日趋成熟。秀珍菇遇强温差即会诱发出菇,针对此,合作社建立配套冷库对菌棒进行人工低温处理,实现反季节生产。出菇后,通过合理调控通风量、湿度,在高架菇房顶铺设喷灌设施,进行喷水降温、增湿,使秀珍菇每棒产量从传统的0.2公斤提高到0.4公斤,每棒产值从1.6元提高到3.0元。同时,结合秀珍菇二潮菇之间需要正常养菌天数,合理配套菇棚数量和冷库数量,实现了不间断生产,达到产品均衡上市。“我们通过人工低温处理方式进行秀珍菇的反季节、工厂化生产,供货期有半年,杭州、台州、丽水、宁波等地都有我们的客户,产品供不应求。”蔡俊冲自豪地说。
        “看,这是我们杏鲍菇的环境智能化可控菇房。”进入杏鲍菇的出菇室,一个个硕大的杏鲍菇齐唰唰地探出了脑袋,煞是可爱。蔡俊冲说,从2007年开始,他们的合作社就与浙江大学食用菌研究中心研发杏鲍菇工厂化种植技术。以前他们的杏鲍菇栽培房采用传统设计,培养房与出菇房分开建造,从培养房拉菌包到出菇房出菇有一段距离需要人工搬运,这不仅费人工,待出菇菌包易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现在他们采用创新设计,培养房与出菇房连体建造,培养房与出菇房间有门相通,不但减少了人工,还可节能。“一般情况下,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30度,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3——16度。在夏天的时候,我们把出菇室的冷气排到培养室,降低培养室的温度,达到节能的效果,冬天的时候,又可以把培养室的热能排到出菇室,增加出菇室的温度提高出菇质量和产量。”蔡俊冲说。
        除了菇房内部结构的创新,合作社对菇房的外部结构也进行了改良。记者发现,在各菇房的进风口都有一个热循环装置,蔡俊冲说,这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外界温度对菇房内部环境的影响。目前,合作社杏鲍菇年种植300万袋左右,杏鲍菇实现了工厂化周年生产。
    科技:提效节本
        “我们合作社每年都会投入70多万元作为科研经费,并成立了由6人为中心的技术组,进行新品种试种、工艺引进、设备购置、技术交流等。”蔡俊冲告诉记者。
        当初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试验时,就花费了100多万元的“试验费”。在科技的投入上,蔡俊冲的想法具有前瞻性。合作社一方面与浙江大学省农科院、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等科研所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建起了自己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有专用房120平方米,配备了超净工作台、生化培育箱、高压灭菌锅、电子摇床机、水份测定仪等仪器,可进行菌种的分离、提纯复壮等生产和科研活动。
        根据菇种的形状、颜色、性质、抗病性,合作社每年都会新引进一两个新品种进行试种。除此之处,还不断改进菌种生产工艺,提效节本。作物的高量高产,种子是关键。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除了要提高菌种的质量外,还要尽最大可能压缩菌种培养时间。为此,合作社进行了多次试验,改进菌种,经历了木屑种、麦粒种、枝条种、液体种的四次升级转变。
    走进液体菌种工作间,蔡俊冲轻轻启动阀门说:“液体菌种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之一,从去年10月开始,合作社投资15万元引进了液体菌种生产设备。”
        液体菌种有传统菌种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是成本低,不及传统固体菌种成本的十分之一;其次是生产快捷,传统固体菌种从原种到生产种至少需要70天,液体菌种仅需14天,而从原种到生产种的培养阶段,传统固体种至少要35天时间,液体菌种仅需6天;三是接种速度大大提高,原本10人12小时的工作量,现在只需2小时就可完成,速度提高了6倍,节省了不少人工,而且通过合作社自行设计的高压定量接种枪,只要轻轻一打,就能达到每包统一的种量和深浅。
        走科技创新之路,使得秀珍菇的产出率比传统种植提高了5倍,杏鲍菇提高了15倍。接下来,合作社将着手工厂化海鲜菇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快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食用菌产业的新跨越。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