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老马,你可来了!我还正要给你打电话请你来呢!”近日,陕西省勉县武侯镇南沟门村木耳大户王新友一见到马明元,“亲热”之情溢于言表。
“你不知道,老马可是我们这里的名人,他在我们村可享受的是‘专家级’待遇!”透过王新友的介绍,笔者才慢慢弄明白,原来老马就是勉县永兴食用菌研究所所长马明元,在全市十里八乡搞食用菌菌种栽培都小有名气,是汉中市首批命名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虽然叫“老马”,可马明元并不老,三十出头,但在老百姓的眼里,因为在食用菌技术上的权威,因此自然而然声望极高。
围在老马身边的王新友插话道:“老马不仅技术好,人也好!当初,要不是老马免费给提供菌种,并且常年义务上门辅导,我现在还是一个守着一亩三分地的农民,不要说摩托车了,可能现在吃饱肚皮、养活全家都有问题……”
“不要听他那些话了,他现在可是全村数一数二的富裕户了,每年7000多袋料香菇,效益好着哩。”热情的村民们没等他把话说完,就“揭”了他的底。
如今的南沟门村每年种植香菇14万袋,年产值可达130余万元。在乡亲们热情的话语中,笔者慢慢了解到,马明元原来就是勉县新街子镇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自幼因为家贫无力上学,从一个偶然机会得知种木耳、种香菇能挣钱,于是便抱着这个念头,几经辗转,来到绵阳食用菌研究所打工。平日别人休息时,他要么进车间,要么抱书本,技术员的点滴讲解,全都铭记在心。一年下来,他硬是从食用菌栽培的门外汉成长为技术员。
1997年,返回家乡的马明元承包了市内一个菌种厂。因为食用菌生长环境为山区最佳,为了赢得群众认可,他骑上自行车,辗转于一个又一个适合食用菌栽培的山村。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啃干馒头。在走访中,马明元了解到在勉县张家河、长沟河、二道河等适宜天麻种植地,虽然栽培多年但技术差,菌种退化,农户没有更新观念,不懂技术和不信科学,一直是广种薄收。在马明元的宣传辅导下,农户采用“三鲜下种”的栽培有性繁殖、天麻育种技术,即用“萌发菌、新密环菌、天麻杂交花果”同时下种培育出来的天麻种叫零代种,将零代种扩栽后,窝产可达10余斤,是原来无性繁殖栽培产量的8倍。到收获季节,那些使用马明元免费菌种的老百姓欣喜地发现,老马提供的菌种不仅质量高,而且产量高。慕名而来的群众越来越多,更多的老百姓亲切地称呼马明元为“老马”。
可正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老马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放弃事业专门到北京一家菌类园艺工培训班学习。
“那也是没办法,因为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虽然是老百姓眼里的技术员,可扪心自问感觉技术还是不行。”马明元回忆起当时的决定一脸欣慰。
2008年,从北京学成归来的马明元一回到家乡,就收到了政府送来的“大礼包”——《勉县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实施意见》。当年底,在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春风下,占地1800平方米、投资120多万元的勉县永兴食用菌研究所建成了。菌种拌料室、培养室、实验室、无菌接种箱等配套设备一应俱全。2009年,永兴食用菌研究所就生产各类菌种20多万袋,产品远销省内外,发展大型种植户800余户,实现产值近千万元。
“虽然忙,可看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靠种植食用菌富了起来,自己打心眼里高兴。”过惯了苦日子的马明元对贫穷刻骨铭心。
创业成功的马明元,一方面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及时向群众传授实用菌栽培技术、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又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细心的“老马”在每袋菌种内都附上信用卡及联系方式,只要有时间就亲自上门指导。
“像今天这样上门辅导,每年基本上占我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马明元说。
勉县同沟寺镇中田坝村村民刘刚,在得知马明元在做食用菌技术指导、培训后,找到马明元想从事栽培食用菌来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状况。通过交流,马明元不仅免费给他提供菌种,并且从始至终为刘刚提供技术指导。2008年至今,刘刚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日子越来越红火,不仅脱了贫,还开上了私家车。在刘刚的带动下,现在中田坝村已发展袋料香菇8户,年种植15万袋,预计年产值可达130万元。
如今靠着老马从这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的跋涉,永兴食用菌研究所已发展到员工20余人,成为全市有名的食用菌生产、栽培、供种和培训指导一条龙服务的技术型创业基地,并且已发展到通过网络提供免费菌种栽培技术。在他的努力下,勉县全县已建立起木耳、天麻、香菇、猪苓、平菇种植栽培基地近40个。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