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周宏霞的种菇创业记

    发布时间:2011-09-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每天清晨五六点,便有一个二十五六岁农村姑娘骑着装满新鲜蘑菇的三轮摩托车,出现在民和县城各蔬菜市场,紧接着便是菜商们的抢购批发,然后她又回到自己的菇棚,开始一天的忙乎……
         她就是靠种植蘑菇发家致富的农村姑娘周宏霞。今年26岁的周宏霞,是民和县隆治乡白武家村人,父亲周元生在10年前因车祸致腿残,没有劳动能力,母亲也因腰间疾病所困。为了撑起这个家,高中毕业后,她放弃求学之梦,勤修种菇技术,经过五六年的含辛勤奋,走出了一条种菇创业的致富之路。
        在白武家村,周宏霞一家生活并不富裕,因为父亲残疾,她和弟弟还在上高中和初中,他们一家人的生活全靠身患腰椎病的母亲从6亩耕地和2亩苹果园的耕作经营收入来维持。说起当年的情景,她极度伤感地说:“那时候,1亩地只有五六百斤的产量,2亩果园一年下来也就有个2000元的收入,而父母还要看病吃药,我和弟弟还要学费,那点收入根本不够。但是为了这个家,母亲却把苦水往心里咽,依然艰难地硬撑着。”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改善家庭生活条件, 2004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她,便放弃了上大学的梦,到甘肃海石湾一蔬菜种植基地叫郭新志的种菇老板那里打起临工,并跟随老板学起了蘑菇种植技术。郭老板也是个热心人,他为周宏霞的吃苦精神所感动,决定给她传授种菇技术。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郭新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她一年多的勤奋学习,熟练地掌握了蘑菇种植技术。2005年9月,因海北州农科所的聘请,她还代表郭新志到海北州农科所做起了双孢菇、银耳等菌类蔬菜种植推广的辅导员。
        因为精通了种菇技术,2006年她从海北州农科所返回民和后,很想自主创业,但因资金缺乏,没有实现创业之梦。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找到她的种菇师傅郭新志,提出了合伙种植蘑菇的想法,而此时的郭新志也正缺少周宏霞这样能吃苦、善经营的能手,于是两人达成协议,由郭新志投资资金,周宏霞负责经营管理,所得利润按比例分红。
        就这样他们合伙经营了三年,周宏霞每年也赚得3万多元的收入,三年下来挣了10万元。于是,她拿出四五万元为父母盖起了七间砖木结构的新房子,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日益好起来。看着家庭条件的好起,周宏霞50岁的母亲激动地说:“几年来,她撑起了我们这个家,苦了这孩子!”说话间,热泪湿润了老人的眼角……
        合伙经营种菇,尽管没有投资压力,但是凭着自己一身的种菇技能,她不甘心总是再为别人卖力,于是她决定走自主投资种菇之路。
        她很清楚,种蘑菇需要温棚、种菇原料、菌袋消毒锅炉等基本设施,这些算起来至少也得近10万元的投资,可她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后来听说民和县委的赵雄书记十分重视群众自主创业致富,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份申请报告,并亲自送到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向赵书记诉说了自己规模种植蘑菇的想法和资金紧缺、没有温室等苦衷,并恳求赵书记给予扶持。赵雄书记听了眼前这位农村姑娘的大胆思路和无助苦衷后,很是感动。他说,农村就需要你这样的创业带头人,我支持你,但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随后,他安排县农业局在民和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协调解决一栋日光节能温室和一个拱棚,并解决1万元扶持资金。
        谈起当初找县委书记的事儿,周宏霞说,找县委书记办事还是第一次,当时心里很紧张,到书记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几乎已经有了退缩的念头。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怯怯地敲开了赵书记的办公室门。而当她从书记的办公室里出来时,却感觉到赵书记对老百姓是那样的亲切,对百姓的事儿是那样的关心。
        有了县委书记的大力支持,周宏霞的心里踏实了很多。2010年8月,她拿出前几年合伙种菇赚来的4万元积蓄,向亲戚们东拼西凑借来4万元,加上县农业局扶持的1万元,凑足了9万元资金,购买了25吨棉籽壳、40吨玉米芯,共装菌袋2万个。9月初,经过消毒接种的2万个菌袋整齐有序地放进了菇棚。
        到10月下旬,她的第一茬蘑菇开始采摘上市,她每天四点钟起床进棚采菇,六点钟送到菜市场批发。周宏霞说,当时蘑菇的市场批发价是6元/公斤,每天批发收入五六百元,在接近春节的几天时间里,她每天批发及零售蘑菇的收入达一两千元。据她介绍,2万个菌袋第一茬共出菇1万公斤,收入6万元。截至今年8月,已经出菇十几茬,实现销售收入10余万元,基本收回了当初的投资成本。
        9月6日,笔者在菇棚里看到,周宏霞和她母亲正在忙乎着给菌袋喷水,而那一个个菌袋的出菇口上布满了或大或小的蘑菇,有的成团簇拥在一起,各个鲜嫩肥硕,有的刚冒出白色小点自个儿长着,长势甚是喜人。看到我们的到来,周宏霞放下手里的活,笑着迎过来说,这是今年8月份刚接种的8000个新菌袋,还是头一茬,现在已经上市批发,批发价是8元/每公斤。她说,这些菌袋可以出菇十几茬,产菇期要一直延续到明年的八九月份,按照当前的价格看,出菇结束前最少也能有8万元的收入。
        为了扩大种植规模,今年她又在马场垣乡团结村设施农业示范基地以每棚4000元的费用租赁了7栋高标准日光温室,考虑到劳力问题,她把5栋温室转租给别人种菇,而那些租棚种菇的农户把她聘请为技术指导员,承诺每年提成1万多元的技术服务费,5栋温室一年下来最少也有5万元的额外收入。同时,对剩下的2栋温室自己用作扩大种植规模。她说,今年计划再投资15万元,消毒接种5万个菌袋,主要种植杏鲍菇、平菇、金针菇等,10月底前完成装袋消毒和接种,到12月中下旬就可以出菇上市。
        就当前市场价格估算,周宏霞的这个种植规模,一年下来除去菌袋成本费用,可以增收22万元以上。而这样种植效益,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当然,从学习种菇技术到合伙经营,再到自主创业,周宏霞已经走上了成功之路,但从产业的角度看,这仅仅是个开始。但愿她的种菇之路越走越宽阔……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