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岫岩人说干就干,短时间内便形成了一套食用菌生产的“岫岩模式”,即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和资金扶持为支撑,以建设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推进深加工为“引擎”,以加强科技研发为动力,以完善市场流通为突破。将小小蘑菇做成了大产业。
岫岩满族自治县曾因岫玉而广为人知,而近期,小小蘑菇却形成了大产业,掀起了特色农业大波澜。去年岫岩全县农民人均收入7500元,食用菌收入贡献率达40%,人均因此增收1100元。今年,全县食用菌预计产量60万吨,产值可达3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8%。岫岩县悄然迈向“全国蘑菇第一县”。
在政府主导下打造“岫岩模式”
地处我省东部山区的岫岩县,有种植食用菌的天然地理气候条件,从上世纪70年代起,蘑菇种植就成为一些农民的副业。而从农民小打小闹的副业生产到今天的产业化经营,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县一业”的发展战略。所不同的是,岫岩人说干就干,短时间内便形成了一套食用菌生产的“岫岩模式”。
一、以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和资金扶持为支撑。为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岫岩县成立了以县长、主管副县长为正、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用菌发展领导小组,把发展食用菌产业列入经济工作和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组建县食用菌生产管理局,具体负责全县食用菌生产规划制定、技术服务和信息提供等。从2010年开始,县政府每年拿出1.1亿元专款支持发展食用菌产业。
二、以建设产业基地为依托。岫岩县结合本县实际,科学规划产业布局,以产业基地建设为承载,在全县形成“一条线、三大片”的食用菌产业区域化布局。 “一条线”即以张庄公路两侧为主线,建成年生产能力500吨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0多个;“三大片”即“南草菇”、“中滑菇”、“北香菇”的生产布局,以桓盖线为界,在南部乡镇形成草腐菌主产区,在中部乡镇形成滑菇主产区,在北部乡镇形成香菇主产区。目前三大片已发展超百万盘(段)食用菌生产基地60多个,专业村30多个。
三、以推进深加工为“引擎”。提高深加工能力,不断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从原料基地向产成品基地的战略转移,促进产业升级。一是大力推进食用菌深加工园区建设,以前营农业高新区为核心,积极引进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引进各类食用菌深加工企业16家,年加工食用菌8万吨以上,全部达产后深加工能力可达20万吨。二是加强品牌建设,全县共注册10个食用菌产品品牌,其中牧牛益临香菇、金松滑菇、深山秀滑菇3个品牌知名度较高,“深山秀”牌滑菇罐头通过国家有关机构认证。此外,还兴建了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百菇园”和全国第三个、东北地区唯一一座食用菌博物馆,“一园一馆”有力提升了岫岩县食用菌产业的品牌形象。
四、以加强科技研发为动力。把提高菌种研发能力作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基础,着力推进由菌种需求大县向菌种研发大县、供应大县转变。先后引进建设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岫岩分院、绿洲研发中心、坤荣菌业研发中心等研发企业和机构5家,对食用菌菌种、生产流程、新技术、新产品等进行研发和推广,促进食用菌品种品质进一步提高。县里还不断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县科技服务队和乡镇、村级服务站为主体,构建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为菇农提供产前定向、产中管理、产后销售的“三帮服务”。定期聘请专家到岫岩县办班培训,选派技术人员到食用菌生产经验丰富的地区参观学习,形成以专家、技术员、生产骨干、熟练工为主体的人才支撑体系。
五、以完善市场流通为突破。市场大小直接决定产业大小,全县重点推进三个市场建设。一是立足本地市场,建立产品集散地,先后建成6个日吞吐量100吨以上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开工建设了集加工、贸易于一体的前营农业高新区食用菌交易大市场。二是开拓国内市场,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经销窗口,派驻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信息平台,拓展流通市场网络,把岫岩县食用菌销往各地。三是放眼国际市场,以出口企业为龙头,在食用菌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国际标准,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目前,岫岩县滑蘑出口量已占全国的50%。
拜市场为“师”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岫岩全县食用菌品种仍以香菇和滑菇为主,品种单一,市场行情的变动直接影响菇农的收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岫岩县认为,真正成为“全国蘑菇第一县”,关键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最终需求,为此需要着力化解5个矛盾。
一、科研薄弱,菌种创新乏力的矛盾。只有不断研发和引进食用菌新品种,做好新品种的储备和推广工作,才能保证和促进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岫岩县已引进建设5家研发企业和机构,但总的来看,无论是食用菌菌种的研发、试验,还是食用菌深加工技术,都比较薄弱,尚处在起步阶段,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资源制约,规模扩张受限的矛盾。全县食用菌品种主要以木腐菌为主,需要以大量的锯末为原料。现阶段,每年近43%的木腐菌原料需从庄河、凤城以及黑龙江、吉林等地购进,“林菌矛盾”将成为岫岩县未来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知名度弱,品牌建设缓慢的矛盾。随着岫岩县食用菌产量不断提高,其市场影响力逐渐显现。两届“中国蘑菇节”的举办和打造“中国蘑菇第一县”的高调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岫岩县食用菌的知名度,但全县食用菌产业仍存在着产品标准不高、规格不等的现象,品牌效应还不明显。
四、销路不稳,市场规范程度差的矛盾。市场销售是制约岫岩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在食用菌的销售环节,存在着销售渠道不广、冷库压价等问题,主要依靠中间商、经纪人完成产品收购外销或冷库储存,极易形成价格垄断,“价低伤农、价高伤企”的风险随着食用菌产量的增加将不断增大。
五、保险缺位,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的矛盾。
目前农业保险范围主要涵盖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和部分设施农业,食用菌种植业尚未享受到农业保险的好处,保险的缺位使得菇农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病虫害、意外事故等所带来的风险。
继续完善“一县一业”的政策安排
岫岩县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岫岩县有力的组织领导,同时也与省委、省政府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直接相关。巩固我省“一县一业”发展的成果,需要因时而宜,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策安排。
一、制定差别化扶持政策,推动特色农业发展。岫岩县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出产的蘑菇具有独特品质,地方特色明显。因此,可制定我省《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指导意见》。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为稳定岫岩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并降低产品升级换代过程中的风险,省、市、县政府应延长对岫岩县食用菌产业的资金支持期限,并每年追加一定资金,专门对发展草腐菌予以连续3年到5年的支持。
三、加强食用菌研发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议:一是以正在筹建中的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岫岩分院为依托,促进其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合作。二是以研究实力较强的辽宁农业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为主体,筹建“辽宁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是农业、科技、发展改革、中小企业等相关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有条件的种植和加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四是加大对相关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五是在岫岩县成立食用菌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六是加强“农村书屋”建设,提供相关技术学习资料。
四、推进相关部门合作,提高农业保险能力。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涵盖范围,增加险种,提高管理水平。此外,要尽可能建立农业风险基金,根据农业生产中的不同问题,设立有针对性的风险基金,针对食用菌这种地方特色性产品,可设立特色农业风险基金。
五、加快培育产品品牌,科学塑造区域整体形象。尽快制定和推广应用食用菌标准化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食用菌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使食用菌达到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化生产,逐渐形成品牌效应。
六、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典型合作组织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另外,要加大对合作组织的管理力度,引导合作组织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维护菇农根本利益。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