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浙江省磐安县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发展香菇产业,有过辉煌的历史,曾涌现出了一大批种植、购销、加工的“香菇人”。但随着产业的转型变迁,昔日的“弄潮儿”如今大多已“改换门庭”,另谋他业,能够坚持至今的,真可谓屈指可数。陈千祥,从大盘山走来,凭着大山般坚忍不拔的毅力,虽然经历几番沉浮,但一颗痴迷香菇的心始终不变,硬是把一只小香菇做成了一个大产业。如今,走进位于安文镇下应工业区的金华市花溪食品有限公司的现代化厂区,看到高效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听到年产值超千万的喜人业绩,真是让人感慨万端。
闯荡上海滩
1991年,高中毕业后的他怀着对山外精彩世界的好奇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立志要到上海滩闯出一番事业。他向父亲要了50元钱,带上自己喜爱的自行车,只身来到了上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初来乍到的毛头小伙在茫茫的大上海不知身在何处,路在何方。他在上海做工老乡的帮助下,晚上和老乡挤在工棚里过夜,白天骑上自行车用路上省下的10元钱从菜市场批发青菜,拉到居民区叫卖。第二年春节回家,衣袋里已揣上1300多元。
一波三折,第二年随着磐安香菇大举“进攻”上海市场,陈千祥就同另外两个年轻人合伙做起了香菇生意,结果,一年下来,分文未赚,却把前一年赚得的1300多元赔了个精光。失败没有吓倒这位年轻人。1994年,他让父亲向别人借了4000元,再次闯进上海滩,独自做起了香菇生意。这一年,除还掉借来的钱外,净收入近10万元。
随着香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陈千祥的业务也毫无例外地受到了严重冲击。之后几年,他注册了公司和“磐山源”商标,尔后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推出食用菌系列产品,改进包装提高产品档次等举措意图做大业务,但由于购销行业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业绩提升遇到了“瓶颈”。面对新形势,陈千祥在琢磨,如果能在香菇深加工上动些脑筋,岂不可以另辟蹊径,开展错位竞争?于是,他于2001年上半年怀揣在上海掘得的“第一桶金”——二、三十万元资金回到了磐安。
摔了二次跤
说干就干,这年下半年,陈千祥在老家——大盘镇学田村自己的一幢二间四层楼房里开始了香菇深加工试产。他购进20多万元的设备,雇了七、八名员工,在未经充分市场调研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思路,利用成本极低的香菇柄生产香菇酱油。经过反复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定制包装纸箱、标签、容器等,并从杭州一生产酱油的知名企业运进了5吨原料,产品终于生产出来。但由于前期工作不充分,既无品牌,又无销售网络,还缺乏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将近10吨的产品销路就成了问题,产品严重积压。与此同时生产的香菇蜜饯、香菇片也因口味不符合消费者胃口,成了滞销产品。
市场打了陈千祥一记重重的耳光。积压的香菇酱油由于缺乏顺畅的销售渠道,仅在横店、义乌、杭州等几个农产品展销会上进行了销售,回笼了部分资金,但已“难挽狂澜”。陈千祥在创业过程中经历了第一次最严重的挫折,整套机器设备进行了廉价变卖,一些包装材料作了废品处理,总体匡算下来,将近亏损了一百万元。这些钱里有在上海多年打拼赚下的钱,有银行贷款的钱,也有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钱。当年,由于面临如此大的困难,陈千祥感到心情非常沮丧,他甚至没有回老家过年。
风雨之后是彩虹。2003年5月初,不甘就此失败的陈千祥重整旗鼓,从新昌请到师傅继续在大盘试制新产品——袋装蕨菜并取得成功。他通过客车把产品托运到杭州,再自己骑着电动车到各个酒店,请人试尝,由于产品迎合了市场,逐步打开了销路,但由于原先亏损太大,形势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当年,省科技厅有一个扶持我县的功能型山野菜深度开发项目,考虑陈千祥已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产品,县里把这个13万元的研发项目交给了他。真可谓“雪中送炭”,陈千祥利用这笔资金在县城租到了扩大再生产的厂房,渡过了难关,迎来转机。2004年,产品销售额达到了10多万元。年底,开发了“磐山源”油焖香菇,并申请了10多项发明专利、外观专利。至2005年,年销售额首次达到了100多万元,彻底摆脱了企业困境。
道路是曲折的。当企业红红火火,宛如一辆全速前进的列车稳步推进的当口,貌似平静的表面又隐藏着一个大的危险。2006年上半年,由于一名员工的玩忽职守,致使一个批次的产品消毒不够彻底,导致无锡一大客户进的货出现胀包情况,这位占到支撑公司百分之八十业绩的客户一次性退货1000箱,并在以后的进货数量上锐减了原来的百分之六七十。按照正常发展,这年企业产值应该达到200万元,但是这件事一出,产值骤降到了100多万元,又一次遭遇了挫折。
勇敢站起来
2007年5月份开始,花溪食品公司又开发了“磐山源”系列新产品——珍珠香菇、茶树菇、油焖笋,由于档次高,口感佳,很快打开了市场,如今已成为当家品种。目前,系列产品已销往全国十七、八个省市,产品销售触角不断得到延伸,一个完善的网络体系正在形成。报表显示,今年1—10月份,公司已完成销售产值1000多万元,预计到年底可达到1300—1500万元。
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租用的场地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2010年6月,一个占地12亩,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新厂房落成并投入使用,从此结束了历时7年租用厂房生产的历史。新公司生产场地环境优美,办公大楼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生产车间建筑面积达2200多平方米,硬件设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迁入新厂房,一套300多万元的新设备也投入使用,包括高效的清洗流水线、全自动高温高压调理机、全自动巴氏杀菌线、自动贴标喷码机等,有效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保障水平。
公司现有固定员工35人,同时全年有季节性工人二、三百人,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就业。公司除在县城壶厅西路设有专卖店外,还在义乌食品市场和旅游用品市场分别设有专卖店,成为对外进行产品推介和销售的“窗口”。几年来,公司获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农产品示范企业、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等荣誉。
为了培植业务增长点,不断做长产业链,公司去年又着手研发新产品,经过反复调试,一个营养美味的新产品——大球盖菇面世。公司现已收购原材料10多吨,预计11月底上市。
有着与香菇打交道二十年经历的公司总经理陈千祥把眼光瞄向三、五年乃至更长远的未来,非常看好速冻蔬菜的广阔市场前景。他指着厂区办公楼前的一片空地,给记者描绘了一幅发展的新蓝图:这里将计划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速冻特色生态蔬菜项目,第一期达到年产5000吨的生产规模,产品线会进一步得到延伸。届时,一个以生态蔬菜为特色,产品门类齐全的全新企业将站上新的市场制高点,力争跻身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