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香菇产业会员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2023食用菌行业名特优新推荐品牌

    第五届全国(河南·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五届全国(河南·嵩县)香菇产业创新...

    2023北方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六届全国菌需物资博览会胜利闭幕

    2023北方地区现代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菌业强农 乡村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

    菌业强农 乡村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

    尚志农民人均纯收入四成来自黑木耳产业

    发布时间:2011-12-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尚志,中国黑木耳之乡。日前,记者慕名来到这个市的珍珠山乡河北屯。一路上,从村前屋后一堆堆废弃的菌袋,到不时从车边闪过满载锯末子的大小车辆,似乎在向记者展示:“黑木耳”在这片土地上的名头可是响当当!
        正值农闲时节,郭守昌、杨培莲两口子却忙得不可开交。走进老郭家的菌房,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装满3000个菌袋的蒸锅呼呼冒着热气。
        “早来一步就好了,上午雇来装袋的工人刚走,要不你们就可以看到了。”知道了记者的身份,笑称“三天没洗脸了”的女主人杨培莲面对记者的镜头直躲,“这一天到晚忙活死了,赶集都去不上!看俺们造这样,可别照相了!”
        杨培莲告诉我们,蒸锅灭菌得十四五个小时,要一直看着。出了蒸锅,菌袋还得密封接菌,然后要在3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发酵,这个过程要四五十天,等着来年春天刺孔后摆放在地里。
        走进老郭家的发酵房,1万多袋正在发酵的菌袋整齐地摆在木架子上。“俺家干这个十二三年了,春耳秋耳加一起现在每年能整5万多袋。”说起栽培木耳,快人快语的杨培莲如数家珍,“一年到头能剩六七万,毛的,现在成本大,纯的剩不上一半了!”
        河北屯是地地道道的黑木耳特色屯,“屯里百八十户吧,老的少的都整这个!”杨培莲说。
        “全乡各个村屯都在种植黑木耳。”同行的珍珠山乡副乡长陈吉祥告诉记者,全乡共有2889户,其中2700多户都种植了木耳,“一到六七月份,村前屋后、房上院里到处都晾晒刚采摘下来的黑木耳,特别壮观!”
       黑木耳种植成了气候,尚志人开始琢磨搞加工,让初级产品变成品牌商品实现增值,“咱也不能甘心总整‘原字号’呀!”
        珍珠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加工企业应运而生。走进公司的生产车间,墙上一行醒目的大字——“产品合格是责任,品质卓越是贡献” 眏入眼帘。分拣、称重、压缩、烘干、包装。身穿制服的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珍珠山这个牌子在南方市场抢手着呢!”公司副经理赵宗贵介绍,他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集食用菌、山特产品原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经过“精心打扮”的五大系列150余个品种的产品不仅畅销上海、北京等国内30余个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还远销到美国、欧盟、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被副总经理王伟林称为“天生丽质”的苇河黑木耳大市场内,各种车辆穿梭往来,“这才哪到哪呀,七、八月份旺季时车都进不来!”王伟林介绍,因为这里车多,福田、金杯等厂家就在乡里设立了维修点。在乡里设立汽车维修点,实不多见。
        一阵机器的轰鸣声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循声找去,市场业主郑福祥正在筛货机前督促工人分选收购来的木耳,“我是个小业户,一年走货也就十来万斤!”
        被老郑雇来干活的刘士发和几个兄弟干得很认真,“俺们是计件,工钱按斤算!”老刘说,像他们这样在市场等活的“兄弟”有近300人,“一年到头活儿都不错!”
        河南人徐春丽是市场的老客户了,刚在市场里抓了一批货,正手脚麻利地为装好袋的木耳缝口。“在河南老家那边自己有店,货发回去再搞批发。”徐春丽告诉记者,这里的木耳品质好,交通也方便,每年都能收个二三十万公斤。
        王伟林告诉记者,像徐春丽这样的老客户,整个市场有二三百人,“除了台湾和西藏,其他地方的客商都见过!”为了方便客户和外来的业主,去年,大市场投资1000多万元在对面建起了两栋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生活区,可买可租。
        短短三年时间,大市场由2008年开业之初的100多业户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交易量也由3000多万公斤增加到8000多万公斤。市场还拥有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大型停车场、仓储区,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食用菌及山特产品集散中心。
        采访中,记者获悉了两个数据:如今,尚志黑木耳栽培总量已达14亿袋;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40%来自黑木耳产业。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