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安徽劳动力输出大市六安采访,听说有一位返村种香菇的科技创业“明星”张涛。于是记者近日也来了一次慕名“追星”。
一到六安金寨县梅山镇新河村,张涛就乐呵呵地带着记者参观他的香菇大棚。200多平方米的大棚内,几名女工正蹲在地上摘香菇。起起落落中,一棵棵硕大的香菇就进了筐。“到了旺季,一个人一天摘个几十斤不成问题。”一名女工告诉记者。
大棚外,一筐筐采摘好的香菇即将被装车送往外地。“我家的香菇主要销往合肥,每斤卖到5、6元,一个大棚一年产量约有1万多斤。干了两年不到,除去先期投入,现在每个棚每年约有4万多元纯收入。”张涛说。
如今,像这样的大棚,张涛在新河村建了6个,在附近的三湾村还有40个。
8年前,张涛和妻子到省城合肥一家建材城,租下一个摊位经营壁纸生意。2010年,因生意不景气,夫妇俩萌生了返村创业的念头。可是做什么呢?“当初选择种香菇也纠结了好久。在新河村,早先也有人种,但没干多久就干不下去了。妻子反对我经营这个,怕赔钱。以前一起打工的朋友也劝我三思。”张涛说。
经过多次论证,张涛总结出村里人种香菇失败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小规模经营,每户经营者只有一个或两个大棚,经营相对分散,很难形成规模和稳定的市场供应量;二是没有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生产管理水平比较低,出菇率和香菇的质量都不高;三是没有形成具有规模的集中销售模式。
最后,张涛决定“闯一把”。首先,他不用考虑土地使用费的问题,由于当地政府出台了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惠政策,他所承包的土地每年只需缴纳几十元管理费就可以使用;其次,他有高中文化水平,肯学技术。
他在互联网上查到湖北随州的香菇产量很大、技术先进,产品远销海外。于是他托人花“重金”从随州请来一位技术人员,传授香菇种植技术。
总结了“前人”经验,加上几个月技术学习,张涛建起了香菇大棚。
“国家提倡‘科技兴农’,农民不能再‘靠天吃饭’,一定要掌握科学技术才行。”张涛说,种香菇需要保持5至20摄氏度的恒温、85%至95%的湿度,他已经能熟练使用墙上的温湿度计来决定什么时候给大棚升温,什么时候给香菇喷水。“前几天,一个在合肥认识的小伙子联系我,说要学习香菇种植技术,回家也自己弄几个大棚种香菇。”
“香菇虽好,但没有销路也无法带来实际效益。”张涛通过集中销售的方式成功解决了香菇销售问题。他聘请了专门人员负责销售,经过考察,将主要销售地定在合肥。
谈到将来的发展,张涛显得十分自信。他说,未来要发展和香菇有关的一系列产业。
“今年年初,我去山东淄博菌棒生产企业考察,那里已经形成了菌棒生产规模。”张涛介绍,菌棒是种植香菇所需要的木质载体。家乡金寨是“板栗之乡”,板栗树是很好的菌棒原材料。“明年我准备开一个菌棒加工厂,这比光种香菇利润要大的多。”他还打算引进一批香菇烘干机器,让香菇销往省外、国外。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