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今年50岁的郑建国,在农信社默默地耕耘了30个春秋。他爱岗敬业,尽心尽职,脚踏实地地为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帮助菇农解决资金需求
10年前,郑建国通过竞聘走上了浙江省华埠信用社主任的岗位,一干就是8年,期间他带领20多名员工为华埠镇40个行政村的农民提供金融服务。食用菌是华埠镇的农业主导产业,该镇有1000多户菇农从事食用菌生产。每年夏季,郑建国带领工作人员冒着酷暑,深入较偏远的金针菇种植基地,并走村入户,详细了解菇农的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等情况。一旦菇农在资金上遇到困难,信用社就及时帮助解决资金需求之急,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在多年的支农工作中,郑建国不断研究支农工作新思路,在资金保障、金融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溪上村菇农余宗卫正是靠着信用社送上门的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年年扩大金针菇的种植规模,如今成了当地首富。
在华埠信用社等单位的扶持下,华埠镇冒出了许多金针菇专业村。溪上村村书记许秋平说:“溪上村有90%的农户在外种植金针菇,信用社对这些菇农的帮助很大,菇农们对此都表示感谢。”
下田坞村的退伍军人姜勇泉于2007年退伍回家后,想在老家创办一个生态养鸡场。在了解情况后,郑建国多次带着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并主动带着担保书、协议书等资料前往养鸡场现场办公,及时给予贷款扶持。同时,考虑到姜勇泉是养殖新手,郑建国就主动帮其联系畜牧方面的专家和养殖能手,为姜勇泉提供技术支撑。姜勇泉对此十分感激地说:“在信用社的大力扶持下,我的养殖规模也在逐步扩大,除了养鸡外还养了猪和鱼,现在一年要放养15000只土鸡,县城一些幼儿园的土鸡蛋也是我这里提供的。当时如果离开了信用社的帮扶,那规模就没有这么大了。”
营造信用社“家”的氛围
郑建国在担任华埠信用社主任8年来,他不辞劳苦,时刻心系农民兄弟,全力支农。他认为自己出生在山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工作时能做到换位思考,及时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他说:“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帮助他们走上勤劳致富之路,我感觉非常欣慰。”因为工作出色,华埠信用社被评为衢州市农信系统先进集体。
2010年初,因工作需要,郑建国被调任县联社人事科工作,两年来,郑建国优以工作岗位为依托,坚持寓教于岗,寓教于乐,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示范岗、岗位练兵、技能考核比赛等活动,建立“导师制”,从培养典型到运用典型,形成新老员工人人自觉参与的氛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通过郑建国与员工相互尊重,平等沟通,帮助析疑,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使这些员工慢慢地理解单位,领会政策,矛盾也随之迎刃而解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