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仁寿70后小伙有技术干劲足小蘑菇撑开致富伞
发布日期: 2012-06-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四川仁寿县龙桥乡星竹村2组,有一个名叫冷红彬的70后小伙,他2011年5月回乡种植平菇、香菇、木耳等,年销售收入上百万元。
近日,记者来到冷红彬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时,他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蘑菇。从昔日的打工仔到如今自己当老板,他的创业路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找到致富金点子
今年33岁的冷红彬,高中毕业后像其他同乡青年一样,走上了南下北上的打工路。
在成都某家具厂,冷红彬从学徒做起,短短几年时间,他和妻子的月薪就达到上万元。但是,他始终认为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一直想回乡创业。
2011年初,他和妻子回家时,偶然从销售蘑菇种植原料玉米芯的姑父那里得知目前种植食用菌的前景很好。冷红彬说:“姑父告诉我,目前仁寿大约三分之二的平菇都是从外地市场买入的,种平菇,前景不错。”头脑灵活的冷红彬听得心动,立即行动起来,对市场做了一个简单调查。
“家乡遍地的玉米芯、玉米秆、麦秆……”回家后,冷红斌静静思考,他想,那些被老乡们当柴烧掉的秸秆和玉米芯,不正是再好不过的种菌原材料吗?加之姑父可以帮助联系到有经验的种植户学习技术,创业的时机到了!
有了思路,冷红彬迅速行动起来。2011年2月,他毅然辞去了工作,到其他食用菌种植基地去学习种植技术。
回乡选地修厂房
2011年5月初,怀揣几年积蓄,学成种植技术的冷红彬再次回到了家乡。
按照他学习的经验,种植食用菌首先要选好种植场地。他选择了一块离家很近具备种植平菇条件的土地,建设了一个实验种植大棚,“由于是第一次种植,所以打算先少种一点,积累些经验再扩大规模。”
在扩建厂房时,他遇到了难题。“要一次性投入20多万元,我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冷红彬说,“没办法,只有找亲戚朋友借钱,但仍然不够。”
2011年7月,在龙桥乡党委、政府和星竹村两委的支持下,冷红彬不仅从银行借贷了一笔启动资金,而且顺利地租赁了村里的几亩土地,修起了厂房,购买了粉碎机、装袋机、烘干机等设备,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创业历程。
摸索尝试终获成功
“搭建菌棚时,我和老婆不分白天黑夜,守在菌棚里,配料、分袋、灭菌、接种、发菌……一天只能休息三个小时。”冷红彬告诉记者,虽然学习了种植技术,但是刚开始不熟悉种植业务,他依然吃了大亏。
接菌种时,冷红彬按照学习来的技术操作,由于菌包杀菌工作没做好,导致后期接种的一些菌床无法出菇。“当时把我急得冒汗。”冷红彬说,后来只得重新装菌包。
今年年初时,他想增加种植品种,引进了一些黑木耳,但由于气温和湿度没掌握好,1万多包黑木耳,长出木耳的不到10%,其他的全部坏掉了,直接损失达三万元。
“失败让我积累了经验,现在我完全掌握了平菇和木耳的种植技术。你看,现在我这棚里平菇和香菇长势多好!”冷红彬介绍说,如今他的大棚,年出产平菇五万袋,每年纯利达10万元左右。
“下一步,我打算学习其他高端菌类,如茶树菇、香菇等的种植技术,以此提高收入。”谈及未来,冷红彬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