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眼下正是食用菌生产淡季,却听说武城县食用菌反季上市,销售很火。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该县经济开发区的丰裕食用菌有限公司,走进菌种培养室,立即感受到室内清爽的凉意,让饱受炎热之苦的记者很惬意。培养室内温度20°C至25°C,一排排架子上放满一层层白色的菌种瓶,经过30天的培养,菌种将被送往菇房,90天后就可以收获了。
丰裕食用菌有限公司是该市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实现工厂化栽培,主要生产蟹味菇和白玉菇,自去年3月建成以来,实现了周年生产,4个菌种培养室,26个菇房日产3.6吨,全部销往大城市高端市场。现在是销售淡季,但是我们却没有一点积压,大超市都在盯着要货。 ”初善敏介绍说。
该市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企业已达10余家,去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1800万平方米,总产30万吨,产值18亿元。食用菌栽培已成为该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生产模式日趋成熟,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品牌效益逐渐显现
该市食用菌生产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加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该市食用菌产业在增量的基础上不断提质。目前已基本形成武城县的真姬菇、双孢菇,禹城市、夏津县的平菇,齐河县的金针菇、杏鲍菇,乐陵市的香菇,德城区的金针菇、姬菇等几个特色明显的规模化产区,并且白灵菇、灵芝、猴头、茶树菇、蛹虫草等高档食、药用菌品种都有种植。武城县被全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齐河县也荣获 “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称号,并被评为“山东省食用菌生产十大基地县”。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生产模式也日趋成熟。工厂化栽培、标准化菇房栽培、林菌间作,既是该市的三大生产模式,又是该市食用菌生产的三大亮点。
该市工厂化栽培始于本世纪初,其雏形是通过承包恒温库生产杏鲍菇,后来通过依靠本地能人和招商引资推进工厂化栽培,目前较为著名的有齐河县的康瑞、闽晏、澳诺,武城县的丰裕,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雪榕,陵县的北方瑞草等企业,产业聚集效应已经形成,仅齐河县大黄乡就有11家企业落户于食用菌规模产业园内。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雪榕是一家投资30多亿元的工厂化食用菌项目,目前正在动工建设。
该市林菌间作始于2004年,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林菌间作模式,目前林菌间作面积200万平方米,齐河县被称为“全省林菌间作示范县”。
菇房栽培在该市由小弓棚到有墙的低棚,再到日光温室几经变迁,到目前主要采用西班牙式菇房栽培,该模式年可生产3茬双孢菇,反季节栽培每公斤15元以上,效益非常可观,该模式主要集中在武城县。
如今食用菌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以前,菇农种菇,从菌种到栽培经历各个环节,事无巨细都要办。目前,该市已有一级菌种企业2家,二级菌种企业3家,齐河县建设了大型标准化菌袋厂,武城县建设了大型发酵车间。现在,菇农只是将菌棒带回家出菇,其它的事由菌种厂来办,将菇农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该市不断提升食用菌质量品质,品牌效益日渐显现。目前武城县的“贝州”牌食用菌和齐河县的 “康瑞源”牌食用菌均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贝州”牌食用菌远销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康瑞源”牌食用菌也成为进京免检产品。
地理条件优越,技术力量雄厚,食用菌产业升级正当时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专门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物质生产上的战略地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以人工可控的环境设施和机械化作业为主要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食用菌作为一个产业,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独立于种植业和畜牧业之外。食用菌的生产承工启农,把作物秸杆和畜粪以及部分工业废料转化为高级食品,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链条。“它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占地少、用水少、见效快,它的原料是废弃物,它的废弃物又是极好的有机肥。食用菌产业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蔬菜办公室主任田京江介绍说。
食用菌是一个朝阳行业,生产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齐河县和德城区的农民利用旧式蔬菜大棚种平菇,每个50米的棚能产1.5至2万公斤平菇,连续几年来平菇每斤平均价没掉下2元钱,菇农投入2至3万元能赚回10多万元。武城县的 “西班牙式菇房”生产双孢菇,由于设施条件提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每年可产3季菇,每季每平方米产量在15至20公斤,收益可达60至80元。反季节栽培双孢菇,每公斤16至20元,效益非常可观。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现了设施化、机械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产量高、效益显著。丰裕公司全封闭工厂化栽培真姬菇,日产3.6吨,价格高于一般菇类近5倍,实现年销售收入1.13亿元。
从地理条件来讲,南方温热多病、北方森林限伐,该市是食用菌栽培最适宜的地区之一,生态条件适合菌类生长,正常生产和反季节栽培均优于其它地区,产品质量在全国领先。该市是农业大市,作物秸杆、玉米芯、棉籽壳、酒糟、木屑、木糖渣等各类栽培食用菌的原料丰富。食用菌生产属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市具有充足的低工资劳动力,因此食用菌产品比西方国家或发达地区成本更低,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另外,该市有200万亩林地资源,为规模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该市自1997年成立食用菌工作站以来,非常注重食用菌产业组织管理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信息引导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齐河、武城两县成立了食用菌办公室,夏津、德城、平原、临邑4县区成立了食用菌工作站。该市通过举办培训班、电视讲座等形式培训菇农和生产技术人员10万人次,一大批种植专业户和食用菌能人应运而生,他们的生产技术经过多年的锻造日趋成熟,对该市各地的食用菌生产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
在政策上,市、县成立了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办公室,科学划定农业产业招商园区,并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上积极协助改善。目前已成功引进了上海高榕集团、烟台九发集团等在该市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避免同质化竞争,瞄准高端市场,走品牌、标准化之路
该省2012年食用菌工作要点提出:全力推进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产业的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虽然该市食用菌生产发展较早,也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做大做强。
目前,人们对食用菌产业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当作一个产业来发展,措施及配套设施都不到位;还缺少像邹城市、莘县那样的发展规模,产业集群优势尚未形成;缺乏像广饶县的 “荣丰”、邹城市的“华源”那样竞争能力强、知名度高的品牌;反季节栽培、工厂化栽培还有待提高,产业链条较短,加工产品单一,缺乏精深加工;生产和市场还存在脱节,专业合作组织有待加强。
从目前该国食用菌行业来看,存在盲目增量、同质化竞争等现象,造成行业内整体利润率下降,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因利润较低面临着亏损倒闭的危险。而一些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销售渠道畅通的规模化企业则迅速壮大,规模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呈现。
有大思路才有大发展,必须立足顶层设计。要紧紧围绕农业集约高效发展这一主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该市地处中原,为进京必通之地,适宜发展工厂化栽培珍稀菇类,供应京津沪大城市的高消费人群。该市应着力打造三大基地,发展三大模式,建成三大高标准食用菌产业园区。三大基地即齐河县的林菌基地、武城县的双孢菇基地、禹城市的平菇基地,三大模式即工厂化栽培、标准化菇房栽培、林菌间作,三大高标准食用菌产业园区即武城县以丰裕食用菌有限公司带动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齐河县以康瑞食用菌有限公司带动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雪榕食用菌有限公司带动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到2015年,力争食用菌总产达到50万吨,总产值突破3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食用菌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以上。
在武城县李家户镇食用菌基地,菇农刘旺在查看他投资 40万元新建的 4栋WLJ-Ⅱ型多功能恒温菇房,眼下正安装通风控温设备,安好即可投入使用, 9月初就能出菇。这种菇房是该县食用菌办公室在“西班牙式菇房”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式菇房,每栋菇房造价约10万元,平均每个栽培周期可产双孢菇5000公斤,全年可完成4个栽培周期,菇农纯收入在8至12万元左右,当年基本可收回成本。该县今年计划首批推广100余栋这种新式菇房,探索适合农民一家一户生产的周年栽培新模式。
丰裕公司也在加紧二期食用菌生产建设工程,建成后产能将达到日产双孢菇30吨、真姬菇5.8吨、年产菌种3000余万升,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带动群众户增1万元。雪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一期今年8月建成投产,二期、三期计划2014年建成,将形成日产双孢菇、金针菇、蟹味菇、姬菇、杏鲍菇等食用菌200吨的产能,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深加工基地。
“我们必须搞好功能定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田京江就该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说, “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通过合作组织把更多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确保优质优价;通过培植龙头企业,提高工厂化生产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强化创品牌意识,搞好有机、绿色认证。只有这样,该市食用菌产业才能迈向更高层次。”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