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雄
这是一位在嫘祖故里青春创业的精英企业家;
这是一位在绿色远安励志成才的返乡“拓荒人”;
这就是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北菌业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周华雄!
生于1968年的周华雄,属猴。追寻周华雄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可以说,他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熟知他的朋友们都说,这是一个敢于“亮剑”的江湖中人,又是一个信义为重的性情中人。当过工人,做过菜贩,经过商,最终因痴迷“大自然”赋予“香菇”事业而回到黄土地上创业;数次经历创业失败,一度跌入低谷,最终凭着一股敢拼敢闯的创业精神,他实现了一个普通农家小子到精明商人的“凤凰涅磐”;
攻克代料香菇脱袋栽培技术,推行“夏菇新法栽培”, 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创办产供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实现远安香菇“农超对接”,他揽出加速远安香菇产业升级的“瓷器活”;
在全国率先进行香菇菌棒商品化生产、工厂化机械化栽培花菇, 改写江南盛夏不产花菇的历史;大胆研试“液体菌种”,成功研制“新法烘干”提高远安香菇品质,他掀起了 远安“食用菌第二次革命”;
周华雄,在绿色远安创业拼搏,水起风生,英姿勃发,奉献人生,靠着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科学发展的企业理念、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创出了远安食用菌发展一番宏图伟业,受到湖北省副省长、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的高度赞扬。
人生途中,初尝失意
周华雄出生于滔滔沮水岸边的鸣凤镇花园村,家中兄弟姐妹四个。纵使父母一生勤劳,亦未能改变处于贫困山村的家庭贫困。
周华雄自幼立志:帮助父母,摆脱家庭的贫困;帮助家乡,摆脱山村的贫困。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周华雄度过了发奋学习的童年和少年。为了求学,周华雄身背干粮和咸菜,每个星期跋涉近二十公里往返学校和家中求学。尽管如此,贫困还是逼迫他在未能读完高中时就放弃了学业。就在这时,一个大好的消息在村里互相传递:镇一家纸箱厂正在招收合同工!周华雄应声就报了名,做了一名乡镇企业的工人。由于他聪明机灵、头脑灵活,只有十七、八岁的他,就被厂里安排当了供销科长,他走宜昌、下沙市、进原料、售产品、签合同、收货款,干得有声有色。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纸箱厂只有两年就停产了,不仅干了两年没拿到工资,还要负责收回货款。无奈之下他与欠款方商议,用物资抵回货款,又将这些产品 “二次销售”,终缓解了企业的危机。几年下来,他一没挣到钱,二没学到技术。于是他想到学手艺做“绷子床”,结果只能做跑方的艺人,有人请才有事做,他认为此行不是长远之计。
1990年,在不断的探索中,周华雄看到远安农贸市场大量的反季蔬菜是从外地运进,于是他决定回家调整结构种反季蔬菜,并希望能以此举带动家乡的群众调整结构种反季蔬菜。他在自己家田里种了两亩田的反季蔬菜。由于技术不成熟,一年下来,菜没有种好,反误了一年庄稼。
望着几乎荒芜的菜地,他感慨万分:难道自己就只能守着这几亩地春种秋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吗,改变贫穷的信念愈发炽烈。他不甘心,他要冲出这思想束缚,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做一个新型农民。没有文化、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靠山,怎么闯?经过慎重考虑,他认准了蔬菜市场,于是筹资500元买了一辆旧嘉陵50摩托车,开始从当阳大菜场贩菜到远安卖,起五更睡半夜,一天能贩一两百斤菜,赚三、四十元钱,虽说辛苦,但一年下来,还能挣万把块钱,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后,他更换了一辆80型摩托车,并由贩小菜改行贩鱼。他每天到草埠湖进鱼,夜晚二点开始接鱼,回程路上担惊受怕,经常遭到路霸擂肥,还受到大贩的欺负,他默默的忍受着,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混出个人样。
皇天不负苦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他从一个摩托车鱼贩发展成集运输、批发、零售于一体的鲜鱼经销商。之后,他改行做起了房屋装璜,获取人生第一桶金。几年下来,资产达到百万元,有了自己的车和五层“小洋房”,个人资本也由五百元起家发展到近百万元。在这一时期的磨砺中,周化雄实现了一个普通农家小子到精明商人的“凤凰涅磐”。
勇立潮头,励志再战
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挑战,事业上已是如日中天的他没有停息,又盯上了远安县委、政府鼓励发展的香菇行业。2003年元月,周华雄应邀参加了花园村经济发展座谈会后,深感到家乡的贫穷落后,内心暗暗立志想做点事情。他在花园村两委的支持下,投资10余万元,建起了1500平方米的香菇大棚,生产代料食用菌7万袋,当年便有获利5万元。从此,尝到甜头的他便与食用菌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华雄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人。有过闯市场经历的他认为,以往那种小而散的香菇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远安整个香菇产业的发展,唯有大家联合起来,形成专业化、产业化,提升竞争力,才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2007年底,周华雄创办了远安大自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服务农户、让利成员为宗旨,严格遵照“依法建立、民主管理、共担风险、共同受益”的原则,负责食用菌的种植、收购、销售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定期向成员提供市场供求、价格信息,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既免去中间环节费用,又及时解决产品销路。为了让合作社基地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周华雄租赁农田主动承担了该县“百万袋代料香菇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项目,带动菇农学夏季香菇种植、管理技术。
为激发社员的参与热情,合作社始终把社员利益放在首位,对内实行科学管理,聘请专职财务人员,设置成员账户,细化内部核算,做到了社员随时可查阅账目,先后吸引鸣凤镇、旧县镇、花林寺镇、茅坪场镇4个乡镇15个村的新社员400多人加入合作社组织。目前,社员发展食用菌规模达到了2000万袋,拥有1个食用菌批发交易市场、3个经营部、1个50万袋茶树菇示范基地、1个30万袋冬菇示范基地、一个40万袋夏菇示范基地、14个冷库、5台冷冻运输车辆,网络全县鲜茹经销商500多人,实现“农超对接”成为农民鲜茹销售的主渠道。2009年,该合作社被评为“宜昌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降低菇农生产成本,周华雄和合作社大胆进行了科技创新取得实效。在多次试验后,打破传统夏菇下田入泥的栽培方法,使“高棚多层”集约化的栽培新模式在远安得以成功;他大力倡导香菇轻简化栽培,组织专家攻克了代料香菇脱袋技术,每袋降低成本0.5元以上,使全县1.3亿代料香菇降低成本达6500万元,而且让广大茹农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在产品收购上,他对成员产品不限时、不限量,并且在收购价格上每斤高于非成员农户3至5角;为塑造品牌,注册了“远然”牌商标,并创建了远安县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站;为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他在武汉白沙洲、沙市两湖、宜昌金桥3个大型农贸市场修建了大型冷库,使远安香菇成功进入武汉中百、麦德龙、沃尔玛和北山超市;他还主动安置当地困难群众就业,每年优先支付工资60多万元。
周华雄和他所领导的合作社让远安香菇登上了大雅之堂,卖出了好价钱,“远然”食用菌已远销广东、武汉、沙市、宜昌等全国十多个城市,年销售香菇6000多吨,销售收入达到4000多万元。今年,公司又成功注册了“楚蕈”“自然香”“鸣凤山”牌商标。去年底,合作社把全年盈余的40%按交易额返还社员,最后还按股份将20%盈余给社员分红,他们依靠香菇产业,走出了一条依靠合作社带动广大农民致富,依靠合作社拉动产业发展的发展之路。2011年4月,“远然”牌食用菌被宜昌市农业局、宜昌市消费者协会等单位联合授予 “宜昌市民最喜爱的特产品牌”, 合作社被评为宜昌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宜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称号。
华丽转身,终见彩虹
“户户粉(锯末)、家家装(袋)、分散蒸(灭菌)”是远安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真实写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无法达到市场要求和质量标准的产品,都将被迅速淘汰出局,高瞻远瞩的周华雄看准的就是这一点。敢想敢干的他,2010年9月筹资6000多万元,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春栽香菇之乡茅坪场镇熬家畈香菇产业园,兴建了集菌种培育、技术研发、菌棒机械自动化生产及成品香菇分选、运输、购销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型现代化产业企业——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创了全国香菇菌棒规模化、工厂化、商品化生产的新纪元。公司年可加工、销售香菇1万吨,生产菌棒3000万袋,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去年底建设投产后,已生产销售袋料菌棒过百万袋,在远安及周边县非常“抢手”。这条食用菌菌棒生产线将生产过程中的碎粉、搅拌、装货、包装等环节全部采用流水线的形式进行,与传统菌棒模式相比其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之多,更重要的是促进香菇种植的社会分工,便每个生产环节的专业化优势更加突出。先进的生产线生产出的菌棒比农户分散生产的质量更加可靠,成活率高达99%以上,比过去提高8个百分点。菌棒的机械化生产还明显节约林林资源,据测算,全县每年发展1.3亿代料香菇,如果全部按机械化生产线进行“机制袋”,可节约阔叶林木屑用材资源约2万立方米,犹如再造1500万袋代料香菇。
生产香菇菌棒,灭菌技术是关键,他又进行了技术革新,修建了十个可同时进行灭菌操作的标准化灭菌室,每个灭菌室可对5000个菌棒进行灭菌处理,并由可控的大型锅炉通过专用管道统一输送高压灭菌蒸汽,灭菌室还配备有压力和温湿度显示仪,对灭菌全过程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起到了很好的节能降耗效果。“标准化生产,只是产业升级破题的第一步。”周华雄最关注的是食用菌出口所遭遇的绿色壁垒,在他看来,相对于国内市场过于平稳的走势,国外市场正在动荡中酝酿着巨大的商机:“在目前的形势下,谁能抢先冲破壁垒,谁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针对干菇容易出现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周华雄又有了新的谋划和打算:大胆引进了高科技加工设备,尝试从源头上“截断”食用菌产品遭受“二次污染”的可能。灭菌用蒸汽,烘干用工业锅炉,日产干菇量过2000公斤——这是周华雄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工程的目标。在些基础上,周华雄还瞄准农产品有机、绿色、无公害发展趋势,正组织专班重点研发完善“液体菌种”的储运和点种等培育技术,在室内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力争实现室内工厂化栽培花菇的新变革,改写江南盛夏不产花菇的历史。远安食用菌将产业掀开了生产、管理、加工全程标准化的崭新一页。
周华雄的青春在事业中闪光,在奉献中升华。作为掀起“食用菌革命”的农民企业家,他被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授予为“全县农村经济十大状元”、“远安县劳动模范”、“宜昌市十佳创业明星”、“宜昌市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等30多项荣誉便是对他的最好褒奖。
“产业富民,发挥产业优势,通过不断发展,实现公司与广大菇农同富裕、共成长,为远安建设全省山区经济第一县贡献自己的力量,一直是我孜孜以求的目标。”周华雄正在用热烈的生命讴歌,讴歌出身贫寒的锻造,讴歌万木凋零的锤炼,讴歌秋风寒霜的雕琢,讴歌绿色远安的交响!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