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8-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五年的时间似乎不是很长,然而,五年间,他凭借着一种赤诚与激情,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摸爬滚打,使食用菌栽培在石人沟生根发芽,群众增收。
1在校创业
2005年初,当王亚龙还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身所学专业开展了食用菌栽培的科学研究,并与同学合作,在承德市双桥区人防工事建立了生产基地。伴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与可观的经济效益,院校领导决定将他们创建的科研基地作为学院教研实习基地大力推广,并优先转让新的技术成果和安排优秀毕业生到基地实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王亚龙先后在宽城大地乡、丰宁凤山镇、苏家店乡、黄旗镇、石人沟乡建立了多处食用菌基地。
谈起创业过程时,王亚龙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 “很难很苦但很充实。”
2村官王亚龙
2006年7月,当刚刚从承德旅游职业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的王亚龙,一路走进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石人沟村时,就坚定了“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宗旨。因为丰宁农村土生土长的王亚龙深知农村群众的所思所想,这种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促使王亚龙在这块希望的田野上勤奋耕耘。
大学毕业后,王亚龙先后担任石人沟村副主任、团委书记、党支部副书记等职务。上任伊始,他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东奔西走,进组入户,熟悉基本情况,弄清了工作的基本内容以及石人沟村的主要资源、主导产业、人口分布、计划生育、综合治安等基本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一名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
在深入调研之后,王亚龙从群众的所需所盼入手,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组织村民到村部集中学习远程教育所传授的农业科技,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掌握实用的生产技术。
3将食用菌引进石人沟
自从王亚龙回村任职开始,他就说过,一定要把食用菌产业引进石人沟。纵观石人沟食用菌产业的从无到有,再到现在的发展壮大,王亚龙用事实证明:他做到了。2008年底,他看准时机,筹资10万元在石人沟乡两间房村建设了5万袋规模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推广新型种植技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称赞。2009年,他帮助本乡农民在石人沟村建立一处6座日光温室、容纳12万棒的生产基地。2010年,他自筹资金建立一处15个现代化的标准日光温室的生产基地……这些数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每一个地区食用菌的引进,每一处基地的建设,他都必须从零开始。从建设日光温室到购买食用菌生产所需设备原料,从生产菌棒到出菇管理,从生产优质食用菌到销售到好的价格,事无巨细,他都亲力亲为。用他的话说,农民搞点产业不容易,一定要尽全力帮助他们,一定要帮他们赚到钱。
五年的时间也不是很短,他以一个 “80后”青年所特有的蓬勃朝气与昂扬锐气,同村里的年轻人打成一片,在承德市区、宽城大地乡及本县凤山、黄旗、苏家店等乡镇建立的食用菌基地帮助一些无业青年就业。
目前,王亚龙正与承德旅游职业学院联合筹建食用菌科研示范生产基地,发展市场需求大、价格高的紧俏菌类产品,并且很快将见效。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父老乡亲。”这是王亚龙在竞选村干部大会上的演讲。(写稿 边静 于浩然)(编辑邓茂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