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记山西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常明昌教授

    发布时间:2012-09-0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黑脸,阔口,亮额,头发稀疏。
        抽烟,喝酒,善言,快人快语。
        常明昌,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浑身少有教授的儒雅,却多几分企业家的风骨。
        常明昌的确是教授,他带着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还有科研团队;常明昌也是企业家,身兼山西农大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总经理和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明昌更是专家,担任山西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山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专家。
        在常明昌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幅“菇神”字画,是原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亲笔所书。这是对常明昌26年从事蘑菇产业所取得的成绩的褒奖。
        那是1985年,常明昌产生了从事蘑菇事业的梦想。为了发菌试验,白手起家的他推着小平车,走街串巷收罐头瓶。饿了,就啃一包3毛8分钱的方便面;为了早日生产出菇,找了一块空地,挖了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这,便是他原创的菇棚。
        在又潮、又闷、又热的菇棚中,烧火加热、喷水增湿,常明昌就像精心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梦想成真。常明昌兴奋地说:“看到一串串、一托托洁白、鲜嫩的蘑菇,多么像大海中百舸争流,桅杆上蓄势待发的船帆!”
        科研上取得成绩后,他又总结出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生产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广到实践中去。为了及时给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他经常深入农户具体指导,反复讲解,还设立了免费技术咨询电话,真心诚意帮农民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想方设法帮他们发家致富。
        1999年至2000年间,他到国家级贫困县——安泽县蹲点扶贫,在这个山区县,常明昌发现了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地资源,于是他在这里陆续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两年间创建了山西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昔日被用来烧火的树木枝条、玉米芯、秸秆、锯末等,变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财源,两年为全县新增产值4000万元。
        此间,他100多次去安泽累计工作时间长达9个多月,行程6万多公里,为此安泽县县委、县政府奖励了他一辆轿车。
        安泽的成功经验,在三晋大地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前去参观学习的、购买菌种的、聘请技术员的络绎不绝。
        2005年以来,常明昌在晋城市泽州县建立了“现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7年的合作发展,目前园区生产规模达到8000吨,年消化玉米芯、棉籽壳等农作物下脚料15000余吨,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目前该园区已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食用菌产业重大项目示范基地,并成为全省最大的白色金针菇和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6月1日,记者来到常明昌的蘑菇基地采访。
        这是一个占地60多亩的四合小院,是常明昌10年前从农民手里租地建起来的蘑菇菌种研发生产基地。只见这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先跟着他来到产品展示厅,推门进屋,一股中药味的馨香扑鼻而来,地下整齐地摆放着一圈特大号的灵芝,每个灵芝的直径有半米多,人们见过的灵芝一般就是手掌大小,哪有像大脸盆似的灵芝啊。
        “这不算最大,今年要给一家企业培育直径超过1米的灵芝。”常明昌领着记者来到大棚里,指着地上4个磨盘一样的土堆说:“这是刚刚接种下种的4个大灵芝,到秋天就可以长成。”
        “这样的灵芝能卖多少钱?”记者试着问道。
        “大概3、5万吧。”
        “那种这一株的成本需要多少?”
        “直接的成本大概有300元差不多。”稍加思考后,常明昌马上又补充道:“如果算上我上学的成本、科研的成本、我们团队的成本,那就不是这个数了。”
        在蘑菇培育车间里,放满了包括灵芝菌种在内的各种蘑菇培养基。常明昌说:“今年走得特别快,都供应了全省各地的菇农们。”这个基地是常明昌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创立的山西省最大的食用菌研究基地。
        从简陋的地沟、菇棚,到一望无际花园式的基地,从作坊式生产,到庭院式生产,再到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时间、空间、科技含量、产量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就是在这块基地上,为一届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实践条件;就是在这块基地上,为农民朋友举办了一期期培训班,其中,许多人现已成为栽培蘑菇致富的典型。
        小蘑菇蕴含着大课题。常明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18篇,出版著作10部,主编21世纪全国高校食用菌本、专科统编教材2部,主编全国“十一五”规划专科教材《食用菌栽培》和本科教材《食用菌栽培学》2部,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省高校产业化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创新平台项目、省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等16项,是我国地下真菌研究的学术权威之一。
        善不为名而为,功不为利所动。26年来,常明昌坚持不懈地从事蘑菇栽培的研究、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小蘑菇撑起了大事业,“中国科技扶贫十五年杰出贡献者”、“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科技部科技扶贫奖”……他默默走出了一条坚实之路,众多荣誉成了路上闪光的装点。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