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记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楼红文
1998年,年轻的楼红文凭着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走上了创业之路,创办“嵊州市东湖电机厂”。经过3年的发展,她成功把企业从一个做附属配件的加工型企业转向创造型企业。于2001年,成立“浙江瑞雪制冷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制冷工程设计安装和农产品工厂化生产栽培冷房设计安装队伍。2006年,楼红文同志经过多方调研,慎重考虑之后,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创办了“浙江瑞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日产杏鲍菇4吨、海鲜菇2吨,形成工厂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
十多年来,楼红文穿梭于“食用菌智能化冷库工程设计”与“工厂化种植食用菌”之间,让她拥有了更大的梦想。经过多次出国考察,楼红文于2011年在江苏徐州成立了“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了她人生的飞跃。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4月7日,占地面积200亩,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总投资3.6亿元,项目建设分二期进行,二期项目投产实施后,生产规模达到日产17万瓶,折每日产量50吨;年生产能力达1.6万吨。
为学习和吸收日本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提升江苏省食用菌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楼红文多次赴日本参观考察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并与当地农协、食用菌栽培和流通企业进行了相关交流。机械化一次性投入虽高,但资金收回快,总效益大。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未来之路,把食用菌栽培搬进车间内,是高效农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食用菌产业从大到强的必经之路。因此,楼红文毅然投入1.2亿元,从日本引进成套食用菌工厂化设备及瓶栽技术。从培养料的搅拌、装瓶、杀菌、接种等环节全部由机械完成,各环节之间靠机械传送带输送,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工厂化栽培模式提升了传统食用菌产业,改变了传统的食用菌栽培方式,使食用菌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变成机械化规模化产业。
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厂化栽培食用菌,不仅引领江苏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公司建成江苏康盛食用菌精品园基地,解决了徐州市三堡镇周边农民120多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增加农民收入240万元以上。同时,按照“企业—基地—农民”紧密联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已与三堡镇周边10多个农村,与500多个农林作物种植大户,签订500多份农林作物废弃物收购协议书,建立花木、果木枝条和桑条收购基地100多个,面积20000多亩,联结农民5000多户;在山东省建立玉米蕊收购点100多个,建立玉米芯收购基地30000多亩。可年综合利用31000多吨废木屑、玉米芯、稻草等农林作物废弃物,作为原材料栽培食用菌,收购资金3100万元以上。
楼红文注重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中的循环利用,釆菇后的废菌包含丰富的菌丝。楼红文鼓劲周边的养殖专业户大胆尝试,给周边养猪大户无偿提供了大量的饲料。同时,把采摘后的废菌包翻入田中,能改善土质,还能作为农作物、花卉的培养基。
由于不断开拓创新,楼红文先后获得“改革开放30周年 浙商女杰30强”、“杰出女越商”、浙江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等称号,是绍兴市妇女代表、嵊州市政协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