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强村富民扛肩上 发展食用菌产业争第一

    发布时间:2012-11-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记铜山区徐村村党总支书记曹广振

        曹广振,铜山区三堡镇人,2003年7月12日,曹广振挑起徐村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企业由前台转到幕后,村官由幕后转到前台,人生发生了变化,也使自己获得发展。

        当年,徐村辖沟浍、徐村、杨山头三个自然村,近千户,3400多人,栽培食用菌已有多年历史,村民也得利,万元户也不少。但村集体经济薄弱,欠账200多万元,基础设施脆弱,水污染,路难行,电不畅通,“三难”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呼声极高,上访不断。他上任后,在治理好奎河解决污染问题、打好井解决吃水难问题、建好路渠解决好基础设施问题后,重点抓了培育主导产业,带民走富路的工作。

        曹广振全身心投入徐村,集中精力抓食用菌,比办自己的企业还用心下力。他的先进理念、敏捷思维、远大眼光、顽强毅力等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了解到,徐村食用菌生产多年徘徊在自发的“庭院经济”阶段,栽培面积大而分散,加工企业多是作坊式小打小闹,单枪匹马闯市场竞争力弱等等。这仅是表面现象,还有机制、体制、思想观念、市场意识等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其间有两件事对他刺激特大,一是中央电视台曝光徐村某加工企业违规生产,质量不达标,在北京市场上的产品被迫下架,损失惨重,徐村食用菌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二是徐村不少企业和菇农被外账拖累,有的企业甚至被拖垮。有村民要帐,他专程南下浙江、福建等地。而买主也叫苦,徐村有人控制市场价格,欺行霸市,有的菇农向鲜菇灌水,弄虚作假。

        曹广振与村干部、村民代表、企业主反复讨论、研究,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任务,归纳为“三句话、五项任务”。“三句话”是:发展的过程要与国家政策合拍、生产的产品要与国内市场接轨、取得的效益要与村民共享。“五项任务”是:强化管理,整顿秩序;流转土地,扩大规模;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借梯上楼;打造品牌,全国夺冠。

        他一面组织力量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一面邀请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工商等多家来徐村,按照国家规定标准,逐个企业、逐项登记,一一检查,登记造册,该补办手续的补办手续,该停产的停产,该关闭的关闭。经过几个月的紧张而细致的工作,全村食用菌加工企业 80多家,最后只保留40多家,减去一半。这次整顿,不仅是加工企业的一次脱胎换骨,也使人们切实树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随后,在原成立徐州康华食用菌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局注册“康华”品牌的基础上,2006年12月、2007年9月,分别通过了江苏省、国家农业部审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以及国家质量认证体系认证。2007年起,每年11月16日,定为“徐村食用菌节”。

        但曹广振本没有满足,而把严把质量关提到生产、加工、销售全程上来。他建议取消不规范的多家路边田头市场,投入200多万元,建起食用菌专业交易市场,内有4000多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专人负责,统一检查质量、价格、收购,平抑市场,维持秩序。后发展为签订购销合同,明确菇农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由市场管理部门把责任担在肩,不仅缓解了加工企业的原料问题,使原料质量更有保障,也解决了菇农为要账头痛的问题。全国知名的金大洲、红绿等食品企业慕名千里迢迢来此收购或预定。鲜菇上市高峰,日交易量70万斤左右。全村年产1.2亿斤鲜菇、1000万件盐渍、油焖等加工产品。产品包括瓶装、盒装、桶装及开袋即食等几十个品种,畅销浙江、福建、四川等城乡。

        近年来,铜山撤县设区,铜山区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铜山经济开发区更名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徐村既在示范区的中心地带,又是开发区的核心地段。曹广振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提出“想远的,干大的,多借天,少占地”,培育产业,昂起龙头,用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村南原有近2000亩设施大棚,调整结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2008年创造性地成立了联众土地合作社,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每亩千元的价格先后流转土地1500亩,建起集中连片3000多亩的高标准金针菇栽培园,其规模在全国少有。2010年以来,他10多次下江南,跑省进市,终于引来江苏康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徐村建厂,于2010年11月28日奠基,总投资3.6亿元,全部采用日本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设备全球领先,年产白金针菇1.8万吨,第一期工程即将竣工投产。同时,他千方百计突破资金短缺瓶颈,筹措9000万元,促进徐州康华食用菌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工厂化栽培园,进口日本设备,常年生产杏鲍菇,即将投产。康盛和康华两大公司将上演一场动人的“撑杆跳”,年产值6亿多元,为集体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与食用菌结缘,曹广振还有更高的追求,寻求科技支撑,有较大的突破。2011年4月22日,他率队40多人乘机飞抵四川成都参加全国菌类机械订货会。会上,村副主任吴学民作了经验介绍的发言,现场订购300多万元的加工机械。为多方学习经验,曹广振组织专人赶赴福建、浙江等地考察工厂化生产,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商谈合作协议。8月16日,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徐州铜山工作站、科研基地挂牌,区领导到会并讲话。目前徐村汇聚专家、教授、高级农技师10多人,投入60多万元建设了食用菌专用实验室,正在申报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工作站正在研究开发真菌遗传育种与食用菌储藏、加工、流通等课题,有的课题将申报国家、省部级项目。产、学、研结合,已形成一个较强的研发实体,打造全国食用菌示范基地已有了较厚实的基础。“基地”、“龙头”、“市场”,三根链条连接而成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龙型经济”,推进徐村食用菌由分散的“庭院经济”、传统的“设施栽培”步入到先进的“工厂化生产”,探索出一条特色村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

        一路走来,曹广振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已被命名表彰为区优秀共产党员,市、区“五星”村书记,选为区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对他做过多次报道,并收录在区委组织部编印的《脊梁》及《人民日报》编印的《人民文摘》、北京时代之歌中心编印的《光辉的历程---新时期共产党员风采录》等书刊。曹广振没有把这些当成资本。他说:“我哪有那么优秀,是全体干部和村民的努力,才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我只不过是一圈一点罢了。现在才起步,要干的事还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