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周华雄:香菇大王爱打拼

    发布时间:2013-01-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个土生土长的远安伢,自幼随父母在家中的几亩田里摸爬滚打。跟大多数山里人一样,为了维持生计,15岁就步入社会,当过工人、做过菜贩、经过商……然而,在经历了数年的打工生活后,凭着对家乡的情有独钟,周华雄毅然选择了回家、扎根大山深处创业。如今,不仅建立了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办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更是成立了种销一体化的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当地的乡亲们亲切地誉为“香菇大王”。
        “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周华雄出身在远安鸣凤镇一个农村家庭。贫寒的家境使得他未能完成高中学业,就过早的步入了社会。
        “那时才十七八岁,什么都不懂,哪里有招工就去哪里。”回想起打工的经历,周华雄笑得很坦然。周华雄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纸箱厂当工人,每天负责进原料、售产品、签合同、收货款……虽然工作干得兢兢业业,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纸箱厂两年后就停产了。第一份工作夭折的周华雄,又想到学手艺做 “绷子床”,结果只能做跑方的工人,有人请才有活儿做。“当时就觉得打工不是长远之计,还是要自己做点生意。”周华雄暗想。
        有了创业念头的周华雄,开始筹划自己做生意。创业前期,周华雄当过菜贩、卖过鱼,还做了几年装潢生意。可无论做哪行,当时的市场竞争总是很大,几年做下来生意一直平平。“总觉得做别人做过的事情赚不了什么钱。”周华雄说。
        2001年10月,周华雄到广东进装潢材料,在武昌火车站转车时见一些商贩贩运鲜菇到武泰闸市场销售,周华雄灵机一动便跟了上去。
        “因为远安也有农户种植香菇,之前也听说有农户将香菇拖到外地去卖。想着反正也是等车,就干脆去看看香菇卖得怎样。”到了市场,周华雄发现前来购买香菇的市民不少,再一细看,发现这些香菇还没有远安香菇的品质好,嗅到一丝商机的周华雄主动找到了负责香菇批发的市场负责人。
        “当时武泰闸市场卖的多是干菇,卖鲜菇的很少,我便跟负责人说我们那儿有品质好的鲜菇还未成熟,等上市了我运一些来卖,看看效果。”在周华雄的再三说服下,市场负责人应允了周华雄的要求。
        当年10月底,远安鲜菇如期上市,周华雄用自己的小货车在村子里收了800多斤鲜菇到武泰闸市场,不一会儿就被一抢而空,第一天就赚了几百块。“那时候一天赚几百块是很可观的,当时觉得这活儿有赚头。”尝到甜头的周华雄便趁热打铁,每天去收一些鲜菇、送去武泰闸市场销售。
        “认准了就做下去”
        回想起销售鲜菇的经历,周华雄笑了笑。“现在回头看也挺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那时可是天天唠叨着不想做了,每天都想放弃呢!” 原来,在鲜菇销售初期,繁重的体力消耗让周华雄吃不消。“那时每天都觉得筋疲力尽,前一天要向菇农征收,第二天早上7点挑拣、装货,中午就开车去武汉,当时路不太好走,远安到武汉需要5个多小时,到了武汉后,有时候生意好一两个小时就卖完了,有时候要卖上大半天才勉强卖出去,折腾来折腾去,返回远安时往往就已经半夜了。”
        “当时就觉得这个行业有希望,只是因为市场没打开,限制了销量。”周华雄一股倔劲儿咬牙坚持了下来。慢慢地,一些经销商成了周华雄的老主顾,生意也渐渐做起来了。生意好转后,周华雄又请了朋友帮忙开车,每天返程时,周华雄便在车上补眠,身体负担也减轻了些。
        到2003年,周华雄销售的香菇已小有名气,然而周华雄并没有满足。“那时候远安香菇市场是季节性的,冬天香菇成熟了我就收了拖去卖,但夏天却有大半时间闲着。”周华雄说,起初,他还是做着冬天卖菇、夏天做装潢生意的两面生活。但大概由于出生在农村,周华雄对香菇的感情远胜于装潢生意,渐渐的,周华雄有了专心从事香菇生意的念头。
        可如何保证全年都有香菇销售呢?对香菇种植一窍不通的周华雄询问菇农了解得知,在江西一带有种植反季节菇。“去江西收夏菇!”这样一个大胆的念头从周华雄脑海中冒出来,周华雄说,当时只有一个信念:“认准了就做下去。”
        “不试怎么知道不成功”
        然而,在江西武汉两头跑后,周华雄的生意并没有想象中的成功。“主要是成本太高。”在贩卖香菇过程中,周华雄强烈地感觉到,光靠走乡串户收购并不能带来多大的效益,于是周华雄决定建立自己的香菇生产基地,实现香菇标准化生产。
    2003年,周华雄在全县第一个建起了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1500平方米的大棚,这一大胆的举措让全县不少菇农震惊不小。周华雄说,“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肯定会存在风险,可是不试试,又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可是由于不懂技术,种出来的香菇收成不如其他菇农好,接连两三年香菇种植都是失败,几十万投资打了水漂,周华雄有点招架不住了。
        然而,周华雄心中一直有个信念,香菇市场有潜力,只是自己没有做好,只要坚持肯定能成功。“创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敢说一帆风顺呢?”于是,周华雄不断的向当地菇农学习,到福建、河南等地考察,努力增加基地香菇产量,同时,他在武汉、荆州及河南、湖南、江西等地建立固定销售渠道,设法打通销售市场,在周华雄的坚持下,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迅速发展壮大,到2007年,基地年销鲜菇已经达3000吨以上。
        2007年底,周华雄又创办了远安大自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食用菌的种植、收购、销售,并吸引了400多户菇农加入。合作社的成立为菇农提供了最低保护价格,无论收成好坏,合作社都以合理的价格收购香菇,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当地菇农的积极性。
        “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
        2010年9月,周华雄兴建了集菌种培育、技术研发及成品香菇分选、运输、购销等于一体的企业??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像周华雄这样规模的香菇产销一体化的企业,全国并不多见,这一次,周华雄又走在了行业的前端。
        周华雄时常在大棚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实验做了上千次,终于相继研发出香菇脱袋、夏菇层架式栽培、夏菇覆沙栽培等多种新技术。
        聆听周华雄的历程,记者发现“要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这一信念始终贯彻着他的创业之路:市场缺少夏菇他就去收购;县里没有生产基地他就去建;大规模生产缺少技术他就去考察去研发……周华雄就是这样总是领先起跑一步,然后不断地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慢慢改进,也就是这股敢抢先敢拼的狠劲,让周华雄一步步从香菇小贩转型成香菇大王。
        采访快结束时,周华雄透露,他又将奔赴浙江、福建等地为企业的二期建设寻找合适的设备,记者问道:“快过年了还这么辛苦?”周华雄突然笑了,这个四十多岁的汉子表情有些腼腆,说:“还年轻嘛,多打拼打拼。”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