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睢宁“菌菇大王”的技术“飞跃”

    发布时间:2013-01-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菌菇大王”,他经营着徐州市规模最大的食用菌企业,他就是王超。从回乡创业的菇农到“菌菇大王”,王超有着自己的一套科技致富经。
      2007年,在外打工十几年的王超决定回乡创业,他在官山镇当起了“菇农”。刚起步时,王超是典型的“靠天吃饭”。他在张庄组建了30个简易大棚种植双孢菇。“我一个棚当时一年才3万元产值,仅工钱就要近1万元。”粗放经营所带来的是低产量、双孢菇的质量并不好。
      两年后,王超决定改进技术,开始做“二代棚”,增加了暖气供应、通风保温措施,冬季可延长出菇两个月,一年有7个月时间都可以出菇。60个棚两个月时间就建好了,王超的收益也开始增加了。
      眼看着钱袋子越来越鼓,王超却遭遇了至今最大的挫折??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他一下子损失了200万元。不服输的王超认真钻研,吸取教训,走出了一条“蘑菇”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数字化、立体化、机械化、模式化种菇。
      从2011年起,王超引进蘑菇品种,不再单一种植双孢菇。两年来,王超从福建食用菌研究所及华东农业大学引进了11种菇,有姬松茸、竹荪、茶树菇、海鲜菇等,到目前品种已过13种。“现在我也不用担心供过于求了,我也有了加工项目,自己就能烘干或做即食包装,直接做成成品。”
      除引进多品种外,王超还种起了“数字化”蘑菇。2011年初,王超投资2600万元开始建恒温室,恒温室中有制冷、加湿、通风、照明系统,由电脑自动控制,一年四季都能出菇,完全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现在他的工厂日产食用菌10吨左右,一年产量达400~450吨左右,产值6000万元。
      目前,王超的黄淮食用菌主要面向南京、石家庄、济南、武汉、义乌等5个城市,从2007年的每天向南京发货最多2吨到现在的一个客户就5~6吨,王超被当地很多人称为“蘑菇王”。
      致富成功的王超也没忘记家乡父老,公司所用的玉米秸秆全部从周边村镇收购,0.26元/斤的价格让农民增加额外收入,同时聘用当地人种菇,每人保底工资2000元。除此之外,公司定期举办食用菌培训班,免费向群众传授种植技术,还免费为贫困农民提供资金、技术、菌种,并对菇农实行保护收购价。
      从靠天吃饭的“一代棚”到高级数字化的“恒温室”,从原先的30个小棚到现在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的食用菌企业,从近百万产值到现在每年产值过1亿元,科技为王超带来了竞争的资本。据悉,目前公司马上要把原来的二代棚再改造为恒温室,王超说:“改造后,我会将一部分恒温室租给老百姓种菇,带动更多的家乡父老走上致富路。”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