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湖南怀化致富风暴黑木耳

    发布时间:2013-01-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签了合同心里就踏实了,下半年我的一亩多地也将纳入基地进行黑木耳种植,在家不比外面挣的钱少。”1月7日,雪后的阳光温暖着严冬大地,在溆浦县江口镇上斯文村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排队一个多小时后如愿与春和公司签订种植合同的村民米贵花欣喜地说,当天,全村共有120户农户与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而让群众种植黑木耳热情高涨的,正是“春和”模式下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仅三年时间,溆浦春和现代农业公司由最初的400亩基地、300户种植户,发展到现在的6000亩基地面积、1866户种植户,并拥有2个子公司和5个分公司、下设50多个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集黑木耳生产、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创下这个传奇的,正是公司董事长肖喜林开创的“春和”懒人农业发展模式。
      创业:高科数码走向希望田野
      1968年,肖喜林出生于溆浦县水东乡银湖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0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为了追求人生的更大价值,肖喜林一边教书,一边醉心于教学仪器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反复的实验、钻研,肖喜林发明了一种名叫磁铁式中学物理演示线路板的科教仪器,并申请了专利。拥有了专利产品的肖喜林底气更足了,下定决心在创业路上狠狠的“拼一把”。
        1996年9月,肖喜林与同样怀揣梦想的两名同事一起,创办了卢峰镇教学仪器厂并任厂长,以自己的专利产品为主打,进入教学仪器领域,并推出一种用于教学、各类会议、产品演示的新型电子产品视频演示仪,在教学仪器行业中蒸蒸日上的情况下,他又把目光瞄准了教学电子行业,2006年,公司与瑞典Anoto公司、国防科技大学基础部联合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电子数码产品天几扫描笔,产品获高新技术产品称号,企业被授予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并作为湖南省的企业代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企业科技成果创新展览会”,受到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关注和高度赞赏,公司的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推广项目。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肖喜林,骨子里始终对农村、农民有一种深深的依恋。事业成功之后的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反馈社会,为家乡群众献一份力,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走上富裕路。秉着这个理念,带着那颗眷农、惠农、助农的心,肖喜林开始寻找新的发展项目。2008年,经过反复考察,肖喜林发现了黑木耳种植这个项目。通过了解得知99%的黑木耳生长在中国,而中国目前黑木耳产品出口多年受不能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只有云南、福建等地有小规模的栽培,得不到国际认证。为此,他决定引进液体菌种技术,首先解决菌种问题,使整个过程有标准可依,为申请国际论证打好基础。产品有广阔的市场,他决心在农业产业化上进行投资,创办一个现代工厂化农业企业。
        2009年,溆浦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到了重要位置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现代农业优惠政策。好政策给了肖喜林更多的信心,他开始着手落实项目,与县农办及农行负责人前往浙江龙泉县考察,2010年引进该技术后,在卢峰镇进行了试种,当年,试种取得初步成功!肖喜林踌躇满志,正当他准备大干一番时,菌包发生污染,导致大面积坏死,公司一下亏损400多万元。本来就是釜底抽薪的他,面对这次雪上加霜的打击,几乎失去了信心。正当他不知所措时,溆浦县委、县政府通过努力联络到了全国食用菌协会的专家山西大同广灵县柳盘山。为把柳盘山请来溆浦,他亲自前往山西。通过推心置腹地沟通,真情打动了柳盘山,他欣然来到了溆浦。
      柳盘山对溆浦各地的地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终于找出导致黑木耳菌包坏死的主要原因,破解了这一难题。有了技术顾问,加上县农办、农行的支持,他信心十足,2010年5月,肖喜林筹资1500万元成立了溆浦县春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时,他就树立了一个宗旨:把农业当做企业的发展使命,把带动农民致富作为企业的不变追求。
      为做好推广工作,肖喜林奔波在工厂和基地之间,以传授黑木耳种植知识的方法改变农村的贫穷面貌,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增收,用“保底不封顶”的承诺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春和”模式得到溆浦县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怀化市副市长、溆浦县委书记李自成,溆浦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卫林多次到企业调研指导,并专门成立了食用菌领导小组,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目前,公司已经组建了以柳盘山为中心的近3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负责对各合作社、基地的技术指导,种植基地遍布全县的22个乡镇64个村,并发展到安化、辰溪、洪江等周边县市的乡镇,年产值过亿元。公司的“仿生地栽黑木耳”项目被列入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计划省重点项目,怀化市农行重点支持项目,黑木耳种植已成为溆浦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渠道。
      带动:冬春农闲地变成万元田
      “当然有信心,有过一些小挫折,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小横垅乡高台村种植户田小平告诉记者,在去年3亩的基础上,今年他通过土地流转,已将黑木耳种植发展到18亩。由于公司发包时间推迟,影响了黑木耳的生长,去年,该乡黑木耳收成普遍较低,每亩产量仅为1100斤,但即便如此,像田小平这样的230户种植户亩产还净赚了7000元。
      有了过硬的技术作支撑,统一规范化的管理则显得尤其重要,为将菌包及时发给种植户,不影响黑木耳生长,公司今年在巩固50多个专业合作社指导田间管理的基础上,于龙潭、小横垅、让家溪、江口及辰溪的上蒲溪等地设立了5个分厂,负责菌包的生产、运送及技术指导,不但降低了成本,更提高了效率,确保了菌包在10月前全部下田。今年,该乡黑木耳种植面积从去年的240亩增加到320亩,发展种植户260户。
      “一棒做的好有二两、三两,一两有三块钱,一亩田有7500棒,收入就有一两万。”说起黑木耳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思蒙乡仁里冲村村民雷生爱掐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明细账。雷生爱以前在东北打工,由于路程远,几乎很少回家,今年上半年回家,算了一笔经济账后,也加入了合作社,开始了黑木耳种植。截止目前为止,思蒙乡黑木耳种植面积已达100余亩,“黑色花朵”成为移民村村民发家致富的新希望。
        “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肖喜林告诉记者,春和“懒人农业”发展模式受到种植户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黑木耳种植与水稻种植相结合,让水稻收割后的“空档”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黄金期”。因黑木耳种植更适宜于温差较大的偏远山区,农户将水稻收割后的闲置田,平整后直接移入黑木耳菌包,坐等采摘收获“真金白银”。
      江口镇上斯文村位于溆浦与辰溪的交界地,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外出务工收入成为全村主要经济来源,2008年该村年人均收入仅为600元,缺乏资源和产业的支撑,该村成为典型的贫困村。为积极探索村民脱贫致富路,村长向宪礼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调研,瞄准了黑木耳种植产业,2012年9月,他带头将自己的2亩田纳入该村210亩基地进行试生产,发展种植户200户,仅此一项,全村预计可增加收入近200万元,人均增收近千元。
      “肯定划算,反正没事做闲着,干一天就能净赚上百元。”该村村民米红芳,从浙江打工回乡探亲,由于村里的黑木耳种植,她在家门口就轻松挣到了打工钱。在9月到10月的黑木耳菌棒下田的近两个月里,挣到劳务费近5000元,包括菌包接种、菌包下田摆放和拉铁丝,全村用工高峰期每天达80人,两个月不到该村村民赚回劳务费60万元。据村长向宪礼介绍,该村2013年发展种植户400户,种植面积达到400亩,黑木耳种植将成为该村的主打产业。
      公司负责技术和销售,合作社统一田间管理,但是黑木耳种植前期仍然需每亩近两万多元的投入。该县一些边远的山区百姓,由于没有富余资金,让他们对黑木耳种植“敬而远之”。为解决种植户的筹资难题,春和公司与该县农业银行联手,以公司的资产进行抵押,用产业带动、共同发放管理“三农”贷款的模式,为困难的种植户每户发放3?5万元的小额贷款,扶持他们种植黑木耳。
      2012年11月,省农行系统的“三农”工作会议在溆浦召开,公司的黑木耳产业项目及运作模式作为此次会议的重点项目进行了大力推广。没有了资金投入的压力,人人都能参与黑木耳的种植,到2012年10月底,该县黑木耳种植户已涉及22个乡镇64个村1866户,种植面积6000多亩,农民增收达4000多万元,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3000多人,有力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前景:菌业龙头进军资本市场
      “虽然目前产品的销售供不应求,但是从长远来看,公司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农户的收益。”肖喜林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走进公司内,只见包装销售车间一派繁忙的景象,一辆辆大货车将打包好的黑木耳运往全国各大销售点。
      据悉,公司生产的优质冬木耳,具有肉质肥厚、口感细腻嫩滑的特点,绿色生态,其品质明显优于东北黑木耳,是南方各省生产优良冬木耳品种之一,产品一上市就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出口东南亚、欧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并荣获第七届湖南西部农博会金奖产。对于种植户产出的黑木耳,公司按照签订的合同价,进行统一收购、销售。
        “公司的目标是在未来三至五年内,黑木耳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干木耳20000吨,年产值达20个亿。”肖喜林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承接大面积的黑木耳生产,公司正在着手进行后勤总部的规划,拟建设技术研发中心、销售平台以及品牌推广中心三大平台,推动企业升级提效。
      品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撑力,建立现代化农业企业,品牌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在生产不断得到巩固的基础上,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摆在了突出的位置,黑木耳作为原生态的绿色产品,加工环节较为简易,只需进行分级、捡根、水洗等处理即可,而产品的销售则大有文章可做。
      “只有建立了自身独特的品牌,才能提升知名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不败之地。”肖喜林的话一语中的。在公司创建之初,已成功创建了“雪之峰”品牌,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经过前一段的研发,目前公司“溆浦冬木耳”品牌申报正在有序进行,通过设立销售服务平台和品牌推广平台,“溆浦冬木耳”将打造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品牌。
      根据规划,公司后勤总部建设投资1.2亿元,在县城规划区征用建设用地200亩、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服务中心、产业及品牌推广中心、生活保障及其它配套设施。同时,投资10.8亿元,建立60个分厂,各个分厂的建设征用建设用地15亩、建造生产车间、每分厂建日产6万包菌包生产线2条、灭菌房、储料场、办公房及其它基础设施等。
      因公司信誉良好,在过去几年的合作中,农业银行已为春和公司合作的农户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2亿元,并初步达成10亿“三农”贷款的意向,破解公司资金难题,扶持溆浦的黑木耳产业发展。
      项目建成后,每年为农民创收5亿元,解决50000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带领山区50000户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外,项目建设中和建成后还可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公司正在积极努力,力争3-5年内将公司运作上市,打造溆浦本土第一家上市企业。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