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机勃勃的凯塘村食用菌生产基地
发布时间:2013-09-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 (记者 任志梅)印江自治县依托梵净山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着力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2011年至2012年,全县共发展食用菌3868万棒,总产值达2.96亿元,成为我省目前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县。
今年,覆盖该县木黄、新业、板溪等6个乡镇的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被纳入全省“5个100”工程。园区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以企业承担生产风险、合作社科学管理、基地规模效应、农户建设的模式,实现了加速发展,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夯实基础 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崭新的冷库室、灭菌房,美化、硬化的食用菌交易中心,机耕道、绿化树镶嵌的标准化生产菌棚……走进实施改扩建项目后的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凯塘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眼前为之一亮。
“总投资200多万元,计划工期60天,我们仅用24天。”板溪镇镇长刘富强介绍,为全力以赴加快板溪镇食用菌改扩建项目建设,他们采取“倒排工期”制,实行两天1调度、一天1督查,短短24天里新建冷库室1栋、灭菌房2座、标准化生产棚145个、机耕道815米,基地的生产加工能力迅速提升。板溪镇食用菌改扩建项目加速建成,是印江加快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
园区建设,基础先行。印江食用菌产业办副主任卢勇介绍,该县采取整合部门资金、企业农户投入、金融支持等方式,园区已完成投资6454.16万元,开工建设了生产厂房、育菌棚、生产大棚、保鲜烘干设备及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
目前,园区已建成集中连片食用菌生产基地12个,菌棒集中生产加工厂房9座,菌种加工厂1个,贮藏冷库16个,生产加工能力迅速增强。
企业引领,协作生产阔步市场。在该县木黄镇盘龙村,去年还是种植农作物的田地,如今已成为梵天菌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车间,每天有10余名工人在生产木屑、加工菌棒。
公司相关负责人田茂文说,梵天菌业有限公司联合木黄镇8家食用菌场,通过统一菌材购买、菌棒加工、市场销售等各生产环节,改变以往菇农单枪匹马、各自为政转为现在的携手合作闯市场,产品供不应求,远销上海、广东、重庆等地。
该县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由企业(合作社)集中菌棒加工,发给大户、散户分散种植管理,企业(合作社)回收产品统一销售,实现了企业与菇农双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园区通过实行股份合作、技术合作、产销合作等方式,从浙江龙泉、庆元等地引进了3家有经验、善经营的专业食用菌生产销售企业,同时还组织成立了木黄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板溪梵净山生态菌业有限公司、贵州帝业食用菌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和10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在公司、合作社等企业的带动,园区吸引了全县6000余户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加工和管理,预计今年发展食用菌5000万棒。“种菇周期短、见效快,真是致富的好门路。”眼下,该县木黄镇燕子岩村种菇大户田茂易开上了20多万元的小车到菌场上班,生活惬意而自在。
去年,田茂易种植夏菇11亩,实现产值88.5万元,净赚50余万元。据他预计,今年种植的50亩食用菌产值将超300万元。随着园区生产企业的增多和食用菌产业规模的扩大,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流转和务工中受益。
该县板溪镇印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食用菌300亩,解决就业110人。每年仅支付流转费、务工费就达200余万元。该镇大坪村村民任明坤除了入股合作社分红、坐收土地流转费外,还到合作社务工,每月工资1500多元。“待流转合同满后,我要把土地拿回来自己种。”如今任明坤还萌生了自己种菇的打算。
据印江食用菌产业办相关负责人预计,今年该县发展的5000万棒食用菌可实现产值3.2亿元以上,利润2.1亿元,带动就业6500人。按照规划,到2015年,印江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将发展食用菌1亿棒,可实现年产值9.2亿元、利润2.85亿元,解决长期就业1.3万余人。将培育省、市、县级龙头企业9家,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6个,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各类品牌10个,成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优质食用菌生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