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邵武市——闽北最大的竹荪生产基地
发布时间:2013-11-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 福建南平邵武市是闽北最大的竹荪生产基地,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南平十县(市、区)之首,分别达1.2万亩、90余万公斤和1.8亿元。这与邵武引进先进竹荪种植技术,鼓励群众积极种植,重视竹荪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现在,农户向我们公司订种已达80多万袋,总量至少会达到100万袋。从我们公司的订种情况看,邵武明年种植竹荪的面积肯定有明显增加。”说到竹荪种植,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鹏武有些兴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竹荪因有“抗癌保健”等功能,被消费者所青睐,价格高时每公斤突破千元。当时,邵武市农技部门就引进以竹屑和谷壳为主要原料的竹荪种植技术,在水北、卫闽、洪墩、沿山等多个乡镇试种。试种虽然成功,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产量一直很低,且极不稳定,产量最低时一亩地只能种出几公斤竹荪,最高产量也才二三十公斤。因为亏损的多,赚钱的少,十几年来,虽然当地农业部门有意愿发展竹荪产业,但当地农民热情却不高,邵武的竹荪种植处于时种时停,有时一年才几户农民种植。
2003年,听说邻县顺昌率先在种植竹荪技术上取得突破,郑鹏武及沿山农技站长陈克华等相关人士相继前往学习取经,返回后又对顺昌种植竹荪的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形成了更加规范和高产的竹荪种植一整套方法。比如在原料的发酵时间上和原料发酵时加入碳氨杀死有害细菌等工艺等,均为“升级技术”。
与此同时,邵武市及时提出了“依靠新技术,确保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路,成立草腐类生态食用菌的生产领导机构,采取“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项优惠政策、一笔资金、一个责任部门”的运行机制,探索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金融小额贷款为支撑、集体投入为补充的格局,扶持包括竹荪在内的草腐类生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邀请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前来讲学,组织开展市、乡、村三级“大剂量”的竹荪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科技示范片、点、户建设,加快竹荪种植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
突破了技术难关,竹荪种植的效益开始显现,自然被邵武农民所接受。连续几年,邵武的竹荪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总体成增长态势,今年种植面积在上年近1100亩的基础上,增长1000多亩;平均亩产量达到75公斤、每公斤均价要高于上年三四十元,最高的亩产值达到2万多元。
沿山镇徐溪村的何治亮从2002年开始种植竹荪,当时亏了钱的他打算打退堂鼓,但学到新的种植技术后,就没有停止过。只有全面掌握了种植技术,竹荪产量才会高,效益才会好。因为技术指导不成问题,今年,徐溪村还将增加种植户数10余户。
目前,邵武市有竹荪种植注册的公司和农业合作社组织就达5家。技术好,有钱赚,也推动了竹荪种植企业的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