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首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由中国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9部门历时两年多联合编制完成的中国首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18日在华沙气候大会上正式发布。它标志着中国首次将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提高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综合能力意义重大。
这一约2万字的战略引起与会各方关注,它有什么特点?
正视严峻挑战
与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相对应,中国平均气温明显上升。研究表明,近100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上升幅度略高于同期全球升温平均值,近50年尤其明显。降水和水资源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区域降水变化波动加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危害加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平均每年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多亿元,死亡2000多人。
气候变化已经和持续影响到中国许多地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预计未来气温上升趋势更加明显,不利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如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起的灾害损失将更为严重。
该战略指出,中国政府重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此同时,它对存在的问题并不回避:适应工作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适应要求,敏感脆弱领域的适应能力有待提升,生态系统保护措施亟待加强等。
确立清晰目标
该战略在指导思想中就指出,要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要求纳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战略提出,截至2020年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目标是:适应能力显著增强,重点任务全面落实,适应区域格局基本形成。
适应能力显著增强是指,主要气候敏感脆弱领域、区域和人群的脆弱性明显降低;社会公众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明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科学知识广泛普及,适应气候变化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有效开展;气候变化基础研究、观测预测和影响评估水平明显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适应行动的资金得到有效保障,适应技术体系和技术标准初步建立并得到示范和推广。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