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 裴金玲)菌林矛盾一直是困扰平南县产业发展的难题。屏南县大力扶持可保护生态环境的非木生食用菌生产,努力实现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实现了“双赢”。通过一系列帮扶政策,一大批示范基地在平南县崛起。而屏南农民栽培食用菌大多是手工栽培食用菌,造成菇棚大量空置、菌棒大量废弃、劳力大量闲置,资源又得不到充分利用。只有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实行错季种植,大棚就不致于空置;把银耳、香菇、杏鲍菇下脚料,作为滑菇、猴头菇等非木生菌的原材料,这样便可以实现资源利用和农民增产增收两不误。福建万祥公司的生产理念里面,便是遵照着这样的绿色循环技术,不断开拓公司食用菌产业。5月份种银耳,8月底两批银耳收获后,取废弃的银耳菌糠做原料,春季生产滑菇菌棒,10月一直收获到来年的4月。用废弃的银耳菌糠栽培猴头菇,8、9月份开始长,11月一直收获到来年3月份。这样,一年到头菇棚仅空置1至两个月。
万祥公司采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在全县内屈指可数,同时实现了一年四季循环生产食用菌种植。万祥是国家星火计划重大项目《食用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示范》基地之一。基地建成了46亩温控大棚,今年生产滑菇30万袋、夏香菇100万袋、冬香菇50万袋,产值1500多万元。
屏南农民大多是手工栽培食用菌,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等问题,即使通过资源“变废为宝”等方式解决从而实现农民增收,却仍然解决不了食用菌反季节栽培和菇棚空置难题。而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大棚,却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万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大棚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座座酷似营房的标准化设施大棚替代了过去阴暗、闷热、不通风的传统草棚。大棚设置水帘降温系统,可随时喷水降温;大棚两头安装空调,随时实施温控;大棚两旁的网膜与顶棚可手动升降、开关,随时满足食用菌采光通风,又节约了电动成本。目前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建立42个恒温室,日产蘑菇近3吨,产品被香港、上海等地客商定购一空,公司正着手在岭下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建立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